還是導演一貫的風格,開場就定下基調,陰冷的氛圍,江面上迷霧重重,
斷橋案引出一樁多年謎案。所以很多人一開始是抱著懸疑電影去看,
但是發現很快嫌疑人就被鎖定了,因為范偉演的朱方正太好了。
第一場,安撫家屬的戲,面對家屬聲淚俱下,等家屬們一走,馬上換了一副臉。
兩張皮。
為什麼說他「演」的好,因為他的角色需要演技,他需要演一個好人。
因為朱方正這個人物的定位,所以故事一開始就沒有設置一個懸疑重重,帶著觀眾一起破案的走向,
而是聚焦在所有群像在這場懸案下的人性抉擇。
拍的是人性的變化,在這種階級對立下的困獸之鬥。每個人物都被塑造的很出色。
首先是朱方正,這個角色塑造是非常成功的,他是個負責人,每天把曾國藩的話掛在嘴邊。
安慰人心一套一套的,面對聞曉雨(馬思純 飾),他說「既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迎 」
面對下屬,他又拿出一套,「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
是個好長輩,好領導。
但當面對聞亮的舉報,他「順手」把人推下,然後拉下混凝土把人活埋,體現了他的變態和心狠手辣。
為什麼說是順手,因為面對聞亮的「吹哨」,朱方正已經慌了手腳,並在心底暗藏殺機,
這裡殺人是個很好的機會,即便不是這一次,也會在下次下死手。
除此之外,朱在殺了聞亮之後,繼而炮製了他和情人私奔的新聞,讓聞曉雨的媽媽順利改嫁,
收聞曉雨為乾女兒,並全資供養聞曉雨上大學。
這裡好像朱沒有那麼壞,但這都是幌子,朱在面對巨大利益下早已異化,人性已經被摧殘,
他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他做這些實際上是出於對人的控制。
朱的控制欲在後面徹底暴露,在聞曉雨說要真相的時候,他就開始調查她的行蹤。
葬禮上,聞曉雨被叫出門來到墓地,朱馬上跟出去。聞曉雨說回了學校,朱迅速去學校確認。
聞曉雨說要回來,朱說我去接你。
朱方正這種變態還體現在龔蓓苾飾演的朱太太身上。
攏共我記得就四場戲,第一次和曉雨聊天,她說你爸「自由」了。
「自由」我聽的很突兀,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在她的眼中,死才是解脫,才能「自由」。
她生不如死,被困在朱方正的牢籠里。
她每一次出場氣壓都很低,朱的事情他全知道,但是她沒能力管,也不想知道。
還有一個沒力管的是曾美慧孜飾演的情婦,她明明拿著第一手證據,
但卻打了一手爛牌。因為在她的眼中:「我們都是女人,錢是最重要的東西,沒有真相」。
她太了解叢林法則,她早就看透了遊戲規則,她不信任任何人,除了錢。
她家裡裝飾成紅色,喜歡穿紅裙子,但是喜歡練拳擊,孤兒寡母,這是她的防身之道。
她被人為塑造了,這是她的局限,也是她的結局。
著墨不多,這個角色也很成功。
再來說聞曉雨的轉變,他一開始面對孟超(王俊凱 飾)對於朱的指正,是不信的。
她是不敢信,如果信了,信念就坍塌了,如同那座橋。
當她看到視頻的時候,她還是坍塌了,但也是她重塑的開始。
她單槍匹馬去找朱,這裡的鏡頭用的是廣角,把人物都拍變形了,這是廣角鏡頭的劣勢,
但在這裡卻變成劇作上的優勢,一心想復仇的聞曉雨此刻已被深淵凝視,如同站在塔底凝視深淵的朱方正。
在那一刻,他們兩個都是困獸,困在仇恨里,所以這裡鏡頭讓人物變形是對的,用直觀的鏡頭反應人物內心的變化。
攝影的敘事。
同理,在最後朱和孟超困在塔底也用了廣角鏡頭。
最後說王俊凱飾演的孟超。孟超這個名字是他墓碑上的名字,也是聞曉雨說「這是我的孟超」的含義。
他背後有一個心酸的故事,為姐復仇,少年奔走流浪。邋遢的環境遮蓋了王俊凱帥氣的容顏,這是劇作的需要。也是王俊凱為這個角色作出的改變,這種改變有肉眼可見的進步,
他一開始面對聞曉雨的隱瞞是出於保護自己的需要,在相處之後,我給你煮麵,你為我披裳,踏上尋找真相之旅,所以最後對聞曉雨的移情也讓他最後「你替我活」有了真切的動機。
讓我做魚缸里的魚,做垃圾,做窮小子,做小流氓,你去海里吧。
最後我也被孟超的信感動流淚,這種守護是赤誠的,是屬於少年的,那個吻當然不是愛情,但是對孟超來說,超越了一切。
但是這部電影就證明了王俊凱了嗎?說這句話為時過早了。
這個角色可能賦予了這個人物性格,但是從全片看下來,通過劇作和攝影的努力,是為王俊凱藏拙了的,特寫盡頭都有頭髮和化妝掩飾,整體的情緒掩蓋了表演上的無力感。但是至少這個角色是為他加分了,
他至少還需要一部作品來解釋自己,來說服觀眾。
整部電影風格獨特,主題深刻,對於各種人物性格的拿捏都溢出螢幕,讓人看完有種刺骨的恨和愛。
另外說一下方勵這個角色,在第一碰到聞曉雨的時候,看她穿著濕衣服,就一直提醒快去換衣服,這個是他自己現實對於女性關照的投射,是他這個人物在電影中最有人性的時刻。
我的年度十佳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