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賺了61億美元,軟銀壓寶ARM回血

2023-08-30     i黑馬

原標題:英偉達賺了61億美元,軟銀壓寶ARM回血

來源:鋅財經(ID:xincaijing),作者:孫鵬越

ARM,一個大眾陌生又熟悉的公司。

說它陌生,是因為ARM作為網際網路公司,並不是個設備商,不生產製造任何硬體商品。甚至也不是個軟體商,不開放任何軟體。市面上,也見不到有ARM商標的銷售品。

說它熟悉,則是因為作為晶片架構設計公司,全球有95%的手機以及超四分之一的電子設備都在使用ARM架構。 不論是智慧型手機的SoC,還是汽車座艙晶片MCU,背後都在使用ARM的晶片架構。

作為一家典型獨角獸公司,ARM開始嘗試重返納斯達克,再次申請IPO。

近日,ARM在納斯達克股票市場公開申請首次公開募股,股票代碼為ARM,估值超過600億美元,預計將成為今年最大IPO。

而蘋果、三星電子、英偉達、英特爾等晶片製造商表示,將在ARM上市後立即對其投資。

01 從英國到矽谷的ARM

和一眾矽谷科技巨頭不同,ARM是一家英國公司。

早在1979年,ARM的前身「Acorn」公司誕生於英國劍橋市。而Acorn的主要業務,是SC/MP處理器的開發和銷售。

隨著處理器業務的逐漸擴大,摩托羅拉MOS6502處理器和英特爾80286處理器統治了市場,Acorn盈利大受打擊,於是開始內訌,部分股東離開Acorn,重新建立了新的公司「Advanced RISC Machines」,也就是日後的鼎鼎大名的ARM。

新成立的ARM迅速被蘋果公司和晶片製造公司VLSI看上,蘋果以150萬英鎊現金獲得ARM的30%股份,VLSI以其智慧財產權資產、設備工具資產、25萬英鎊投資款獲得了ARM的40%股份。

得到注資的ARM,挖來了摩托羅拉CPU部門負責人羅賓·薩克斯比,也被稱為「ARM第一CEO」。在其帶領下,ARM正式確認了它的商業模式,既:除了對售出的每塊晶片收取一定比例的特許權使用費外,還將技術通過預付費用的方式進行許可。

也就是說,ARM不生產晶片,僅僅將自己設計的晶片授權給其他晶片廠商,只收取授權許可費。而晶片廠商在得到ARM的設計內核後,就可以自己動手生產製造出ARM晶片。

這個商業模式,時至今日ARM依然在使用。

在授權許可費用不高的情況下,ARM「獨特」的商業模式,能幫助客戶節省了大量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瞬間受到了德州儀器、諾基亞、摩托羅拉、三星、夏普、阿爾卡特、山葉等國際巨頭的青睞。

一飛沖天的ARM在1998年,陸續登陸倫敦證交所和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

隨後,在2006年,ARM收購挪威GPU廠商Falanx,正式進軍手機SoC領域,並在次年推出名噪一時的Cortex-A9內核。

自此之後,iPhone、安卓手機、高通、聯發科都開始使用ARM構架的處理器。

曾經,英特爾X86制霸PC電腦端長達44年。如今,搭載ARM架構晶片的設備數量是英特爾的25倍,全世界95%的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都採用了ARM架構。

02 一波三折的歸屬權

ARM逐漸完成從PC端到手機端的「晶片霸權」,但它的歸屬也開始一波三折。

上文提到,ARM最早是由蘋果和VLSI兩家公司控股。在ARM上市後,蘋果一度將股權從30%提升至43%,並在喬布斯時期一口氣全部拋售。

而VLSI公司早就消失在歷史長河,在1999年被飛利浦電子以10億美元收購。

隨後,2016年7月,軟銀宣布以234億英鎊(約314億美元)現金全資收購ARM。2016年9月6日,收購正式完成之後,ARM從倫敦交易所和納斯達克退市,正式成為軟銀老闆孫正義的私人公司。

而被軟銀收購後的ARM,也迎來了自己的歷史低谷。

據軟銀財報顯示,ARM在2018-2020年間的營收基本沒有增長,分別是18.31億美元、18.36億美元、18.98億美元,業績發展近乎停滯。

並且在ARM招股書中透露,受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下滑的影響,ARM的營收水平在2023財年出現了下滑,同比下降了1%,為26.79億美元。

下滑趨勢仍在繼續,最新季度財報中,ARM季度收入同比下降2.5%至6.75億美元,凈利潤從上一財年同期的2.25億美元降至1.05億美元,同比減少過半。

ARM業績沒有起色的最大原因,是因為中國市場的缺失。 招股書表示,「ARM中國」即安謀科技,是一家獨立於ARM運營的實體,也就是說ARM並沒有「ARM中國」的直接管理權。

中國作為全球智慧型手機用戶最多的市場,一直是半導體行業收入和增長的重要來源。缺少中國市場的直接管理,ARM的業績暴跌也是情理之中。

同時,拿走「ARM中國」的軟銀,最近幾年也過得格外淒涼。據最新的軟銀2023年半年財報披露,凈營收為31824.8億日元,同比增長6.7%;但歸母凈虧損為1291億日元,而上年同期凈利潤為3635.7億日元。

其中,軟銀願景基金第二財季虧損為1.02萬億日元,同比擴大20%,上一財季虧損為2.33萬億日元;願景基金投資虧損為1.38萬億日元,同比擴大19%。

這份堪稱「悽慘」的成績單,已經是軟銀連續第四個季度出現虧損了。

從ARM吸血失敗的軟銀,不止一次的想要賣掉ARM,而意向最大的賣家,則是英偉達。

2020年,軟銀試圖以400億美元的價格,將ARM出售給英偉達。但這筆交易被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和英國競爭與市場管理局(CMA)雙雙阻止,最終宣告破滅。為此英偉達還付出了12.5億美元的巨額分手費。

吸血不成反虧損,想賣又賣不出去,軟銀無奈之下,只好重新啟動上市流程,將ARM重新推向納斯達克。

03 想做AI晶片的ARM

據統計,自ARM成立以來,基於ARM架構的晶片總出貨量達到了2500億顆,具備超1500萬個軟體開發者。ARM預估目前全世界大約70%的人都在使用基於ARM的產品,蘋果、英偉達、高通、三星等晶片巨頭均為ARM的主要客戶。

其中,高通堪稱ARM最大的「甲方」,占據ARM截止2023財年的總收入11%。但高通一直不滿ARM對晶片廠商有強授權限制,也就是,ARM要求晶片廠商使用ARM構架後,其它GPU、NPU、ISP等IP核也必須全部採用ARM技術,不得使用第三方架構。

這無疑會觸動高通的利益,於是高通在2022年8月,以14億美元正式收購晶片設計公司Nuvia,並表示在2024年要採用Nuvia架構開發的晶片。

這就相當於,原來的金主決然叛出ARM陣營,要甩了自己出去單幹。並且,高通還聯合NXP、博世、英飛凌及Nordic等公司組建一家晶片公司,專攻RISC-V架構晶片開發,徹底與ARM撕破臉。

ARM頓時極為震怒,以授權費率、Nuvia的IP歸屬等問題,正式起訴高通。

前有營收持續下滑,後有核心客戶背叛,ARM這幾年的路越走越艱難。但也並不是完全沒有好消息,隨著AI大模型的走紅,AI晶片成為ARM的新方向。

在ChatGPT的推動下,英偉達憑藉GPU晶片,在本季度凈利潤達到61.88 億美元,同比增長843.3%,凈利率暴增至45.8%,創出歷史新高。市值也來到了1.16萬億美元,成為新晉「萬億俱樂部」成員。

值得一提的是,英偉達最新一代超級晶片GH200,其中就包含基於ARM架構的CPU。也讓ARM看到了新領域的曙光。

在此次招股書中,ARM明確表示未來業務要向著人工智慧領域發展。

但目前來說,AI市場仍在高度依賴GPU晶片,也就是英偉達和AMD的領域。

作為CPU的領頭羊,ARM能否把AI市場從GPU晶片奪回,仍是個困難且艱巨的長期任務。

[本文作者鋅財經,i黑馬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繫微信公眾號(ID:xincaijing)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25e917862a5bbbce5febcb62173b50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