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特曼王者歸來,他比馬斯克和喬布斯還「猛」?

2023-11-22     i黑馬

原標題:阿爾特曼王者歸來,他比馬斯克和喬布斯還「猛」?

阿爾特曼不僅重返OpenAI擔任CEO,還成功讓董事會「大換血」。

文:王慧瑩 編輯:子夜

來源:連線Insight(ID:lxinsight)

故事塵埃落定。

當地時間11月22日凌晨,OpenAI官方發推特表示,「我們已經就阿爾特曼重返OpenAI擔任執行長達成了原則協議,新的初始董事會成員包括Bret Taylor (主席)、Larry Summers和Adam D』 Angelo。」

隨後,阿爾特曼轉發了OpenAI的貼子。

從最新公布的三位董事會成員來看,除了阿爾特曼外,原董事會僅保留了Adam D』 Angelo一人,其餘均為新上任董事會成員。

100多個小時,OpenAI「政變」大戲最終落幕。阿爾特曼王者歸來,帶員工逼董事會大換血計劃成功。

OpenAI的宮斗連續劇已經多次反轉,十分精彩,我們來回顧下劇情:

當地時間11月17日,OpenAI董事會宣布阿爾特曼將辭去CEO一職並離開董事會。CTO Mira Murati 將擔任臨時CEO,立即生效。「作為此次過渡的一部分,Greg Brockman 將辭去董事會主席職務,並將繼續擔任公司職務,向CEO彙報。」

一如ChatGPT在全球科技圈的一鳴驚人,OpenAI董事會的「政變」來得有些猝不及防,並引爆整個科技圈。

當外界都在關心阿爾特曼何去何從時,更戲劇化的一幕出現了。微軟CEO納德拉在社交平台上宣布,OpenAI創始人阿爾特曼和Brockman及其同事將加入微軟。隨後,阿爾特曼轉發了表示,「任務仍在繼續」。

納德拉的推文

期間,經歷了投資人施壓、OpenAI核心人員辭職、OpenAI董事會後悔、阿爾特曼要求OpenAI董事會大換血,這場宮斗大戲的劇情堪稱跌宕起伏。

故事到這隻過去一半。OpenAI核心人物阿爾特曼要離開,徹底動搖了員工們的軍心。

阿爾特曼離開後,OpenAI的核心員工開始在Twitter上發布「沒有員工,OpenAI就一無是處」,來表達對阿爾特曼的支持,其中包括CTO米拉(當了一天臨時CEO)、COO Brad Lightcap、首席戰略官Jason Kwon等。阿爾特曼一一為其點贊。

11月20日上午,OpenAI員工給董事會成員下了最後通牒,威脅將集體離職跟隨奧特曼入職微軟,條件是董事會必須集體離職,並且恢復阿爾特曼和格雷格曼的職位。信中表示,微軟已經向員工們保證,將會為加入的人留有職位。

OpenAI 770名員工中已經有超700名簽署了這封聯名信。諷刺的是,這次「政變」的主導者,OpenAI首席科學家蘇茨克維的名字也出現在簽名里,他背叛了其他董事會成員。

我們不得不佩服阿爾特曼作為創業者的執行力和收服人心的能力。面對巨大的壓力,他在四天內迅速化被動為主動,這個回擊力度和反應速度或許連喬布斯、馬斯克都自愧不如。

支撐他翻盤的,是他在OpenAI「主心骨」的地位,也是OpenAI的「金主」微軟。

ChatGPT的成功讓OpenAI成為炙手可熱的獨角獸,微軟及管理層對OpenAI,尤其是阿爾特曼本人讚賞有加。在這場宮斗中,微軟CEO納德拉第一時間表示,承諾支持阿爾特曼下一步採取的任何動作。

11月21日,微軟首席技術官Kevin Scott表示,歡迎OpenAI員工們加入微軟工作,微軟將支付與OpenAI相當的薪酬。

時間倒回到十多天前。OpenAI的首屆開發者大會現場,阿爾特曼和納德拉站在聚光燈下,談論著OpenAI與微軟的合作,並展望未來。微軟願意支持OpenAI,但前提是有阿爾特曼的OpenAI。

短短的幾天內,OpenAI翻天覆地,從突如其來的「政變」,到員工離職的施壓,董事會朝自己開了一槍,最終被阿爾特曼和員工逼得大換血,最終阿爾特曼贏了,這場博弈也有了結局。

01

從被逐出到「王者歸來」

時間只過去了100小時

一夜之間,天變了。

「今天在很多方面都是一次奇怪的經歷,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有點像在你還活著的時候讀你自己的悼詞。」阿爾特曼在Twitter上這樣形容自己被逐出的心情。

提到ChatGPT的成功,人們第一時間就會想到OpenAI,而想到OpenAI,第一個想到的人就是阿爾特曼。作為創始人,阿爾特曼已然是OpenAI的代名詞。

然而,事情的走向正往相反的方向走去。

11月18日凌晨,OpenAI突然官宣,將原CEO阿爾特曼開除出公司,即日生效。任命首席CTO Mira Murati為臨時首席CEO,並在尋找永久繼任者。

根據 OpenAI 的官方公告,阿爾特曼被離職是因為他在與董事會的溝通中不夠坦誠,阻礙了董事會履行職責的能力,董事會不再對他繼續領導OpenAI 的能力充滿信心。

就這樣,一場以科技圈最閃耀的新星OpenAI管理層為中心的「政變」突如其來。當時,很多人認為,阿爾特曼會成為馬斯克之後,第二個離開OpenAI的關鍵人員。

2018年,當OpenAI因資金短缺導致研發進度遠不及谷歌時,馬斯克向聯席董事長山姆·阿爾特曼提出了由他親自接管和運營OpenAI的建議,但這一建議遭到了OpenAI創始人們的反對。不久後,馬斯克離開OpenAI,並取消了原計劃向OpenAI捐贈的一大筆投資。

但和馬斯克不同的是,阿爾特曼的結局並不是憤然離開。

阿爾特曼深得OpenAI的民心,他的離開引發了OpenAI內部的不滿。

消息公布後的一天裡,OpenAI的三名高級研究人員辭職,同時內部員工也開始了大規模抗議;另一邊,Thrive capital等外部股東也開始向OpenAI施壓,多方勢力推動著董事會「收回」錯誤的決定。

憑藉過往的人脈,阿爾特曼快速做出了反擊,也讓這場「政變」更加精彩。

當地時間11月20日,阿爾特曼在Twitter發文,「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戴這個」,圖片中的他身在OpenAI舊金山總部,佩戴著訪客工牌。

圖源阿爾特曼Twitter

當外界正在猜測阿爾特曼意指另起爐灶,還是回歸時,OpenAI的董事會率先低下了頭,主動說服阿爾特曼回歸。是回歸,還是離開,兩天之內,阿爾特曼就在這場「政變」中由被動變主動。

然而,這不是終局,現實版《矽谷》的劇情更為刺激。

OpenAI董事會與阿爾特曼的談判失敗,微軟首席CEO納德拉表示,阿爾特曼、布羅克曼和其他OpenAI 員工將加入微軟,領導「一個新的先進人工智慧」研究團隊。同時,OpenAI找來了視頻流媒體網站Twitch的聯合創始人埃米特·謝爾將接任臨時CEO。

看似阿爾特曼回歸失敗,實則不然。如今,OpenAI超700的員工簽署了一封公開信,要求恢復阿爾特曼和布羅克曼的職位,並且要求董事會成員全部辭職,否則自己就將追隨阿爾特曼入職微軟。

外界的輿論讓OpenAI董事會慌了神,即便是整個事件的主導者蘇茨克維也首次發聲。他表示:「我對自己參與董事會的行動深感遺憾。我從來沒有想過要傷害OpenAI。我熱愛我們共同建立的一切,我將盡一切努力讓公司重新團結起來。」

從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逐出,到絕地反擊,讓董事會後悔,故事到此本應該可以結束,阿爾特曼可以順勢回歸,但阿爾特曼並不滿足於此,最終聯合員工逼得董事會大換血,實現了徹底的「反殺」。

阿爾特曼的能力和野心,再次被印證。面對突發事件,精準的判斷和快速的執行力,再此讓他坐實了「矽谷新王」這一身份。

事實上,此次「政變」的矛盾點在於OpenAI這個原本非營利性的組織,是否應該為了利潤走商業化。

一個事實是,隨著ChatGPT取的巨大成功,OpenAI從一個非營利性組織轉變為了一個成功的獨角獸企業。在阿爾特曼的帶領下,ChatGPT的商業化速度驚人,他希望OpenAI推出更顛覆性的人工智慧產品並和客戶簽約。

而這與OpenAI董事會成員對人工智慧工具安全性的擔憂相矛盾,更偏離了OpenAI的使命。《紐約時報》報道表示,這是OpenAI在商業上的迅速成功與公司對人工智慧安全性更多考量之間衝突的結果。

美國著名科技記者卡拉·斯維什爾表示,消息人士告訴她,董事會認為阿爾特曼推出新版ChatGPT 時過於激進,沒有進行嚴格的安全審查,這與 OpenAI 的願景背道而馳。更重要的是,此前在OpenAI 舉辦的開發者日活動上,阿爾特曼宣布的「GPTs Store」平台商店等宏大商業戰略,進一步激化了高層與阿爾特曼的矛盾。

如今,OpenAI的董事會已經重新組成,而阿爾特曼回歸後,也將按照自己原本的想法帶領OpenAI前進。

02

有微軟兜底

阿爾特曼比喬布斯和馬斯克還「猛」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創業氛圍濃厚、科學技術先進的矽谷有個B面——與這座城市本身的政治基因相似,矽谷的科技公司內部政治氛圍也很濃厚。

伴隨公司的壯大,內部管理層往往會圍繞企業的初心、戰略、權力進行激烈的鬥爭。因此,創始人被罷免、被逐出,在矽谷科技圈不是新鮮事。

前有蘋果創始人喬布斯當年被架空,後有馬斯克被PayPal掃地出門,如今又有阿爾特曼與OpenAI的拉鋸戰。

唯一不同的是,阿爾特曼的反擊速度和力度更快更大,最終,還成功讓董事會實現重組。這除了阿爾特曼自身的情商外,堅定支持者微軟是他強大的後盾。

回顧OpenAI的發展歷程,微軟直接向OpenAI提供了大量的現金和資源。自2019年與OpenAI簽署第一份合作協議以來,微軟已向OpenAI承諾提供至少130億美元。

2019年,微軟向OpenAI Global投資了10億美元,微軟又向OpenAI Global追加了20億美元的投資,微軟今年一月份向OpenAI Global增加投資100億美元。

令人意外的是,阿爾特曼被逐出OpenAI的動作,OpenAI董事會沒有告訴任何人,包括他們的大股東微軟,微軟管理層也是在聲明發出的前幾分鐘在得知。

顯然,這讓微軟高層很不滿意。據 Bloomberg 報道,微軟 CEO 納德拉對此感到驚訝和憤怒,有點措手不及,並且他與阿爾特曼一直保持著溝通,承諾將支持他下一步採取的任何行動。

他表示,如果阿爾特曼最後還是無法回到 OpenAI,微軟將考慮投資奧特曼的新企業。

在阿爾特曼與董事會的談判中,納德拉始終是幫阿爾特曼斡旋的核心人物。他也給阿爾特曼提供了更多機會,他宣布,阿爾特曼和布羅克曼將加入微軟,管理一個新的人工智慧研究部門。

阿爾特曼和納德拉,圖源OpenAI DevDay大會視頻截圖

宣布阿爾特曼將加入後,微軟股價在美東時間周一漲超2%,創歷史新高,市值接近2.8萬億美元,已逼近蘋果公司。

或許納德拉也沒想到,公司的股價上升,是因為合作夥伴一場自殺式內訌。

事實上,微軟像是這場鬧劇的最終贏家。微軟如果成功納入阿爾特曼,這便有利於微軟鞏固在AI領域的影響力。

當談論這個矽谷新王時,從公司勢頭,到產品創新,阿爾特曼和OpenAI都讓人不禁想到喬布斯和蘋果——創始人的創業之路總是一路荊棘。

回望1985年,喬布斯被蘋果董事會掃地出門,開始了人生中最灰暗的十年,但也收穫頗豐的十年。

彼時,蘋果首台麥金塔什電腦「Macintosh」銷量開始下滑,以及麥金塔什開發團隊中部分成員,特別是蘋果元老沃茲尼亞克的辭職,蘋果董事會,甚至不少員工都認為喬布斯是蘋果未來發展的障礙。

最終,內部鬥爭後,喬布斯決定辭去蘋果公司董事長職務,賣掉絕大多數股份,另起爐灶的成立了以生產工作站和伺服器為主業的NeXT公司,同時蘋果也有五名高管跟隨喬布斯前往NeXT。

十年後,儘管更換了多任領導層,但蘋果的市場表現依舊在下滑,甚至瀕臨破產。

1997年,喬布斯王者歸來,叫停了一些錯誤決定,毫不留情地關閉了表現不好的產品線,然後締造了一系列熱門產品:iMac、iPad、iPhone以及iPad,最終把蘋果變成了世界上最具價值的公司。

後來,喬布斯自己總結那段蟄伏,「被從蘋果公司解僱是我身上曾發生的最好事情,成功者的沉重負擔再次被新創業者的輕鬆心態所取代。它讓我覺得自由,並促使我進入生命中最有創造力的一個階段。」

對於阿爾特曼而言,有微軟這個科技巨頭兜底,他的態度和手段比喬布斯及馬斯克還要猛。而他的野心,或許也不只是成為喬布斯或馬斯克。

03

阿爾特曼本人,野心不可阻擋

年輕、極客、語速飛快,充滿激情地講述著如何用創業改變世界,阿爾特曼身上閃爍著矽谷創業者的特質。

小時候,阿爾特曼是個迷戀科幻小說和《星球大戰》的書呆子。2003年,阿爾特曼來到史丹福大學學習人工智慧,但他發現那時候這個領域深陷寒冬,後來他輟學,成為一個連續創業者。

先是與他人共同創立了 Loopt,一家社交媒體公司,這個應用程式可以告訴你朋友在哪裡。同年這家公司成為進入矽谷最著名的孵化器 YC 的首批創業公司;Loopt 未能起飛,但阿爾特曼賣掉它賺到的錢讓他能夠進入風險投資領域。之後,他創辦了小型風險投資公司 Hydrazine Capital,籌集了約 2100 萬美元,這其中還包括了 Paypal 聯合創始人彼得·蒂爾的資金。

這期間,他遇到了自己的導師、忘年交——「矽谷創業之父」保羅·格雷厄姆。格雷厄姆第一次見到阿爾特曼,就在想「啊,19 歲的比爾·蓋茨估計也就這樣了吧!」

2014 年,阿爾特曼作為格雷厄姆的繼任者來管理YC,當時他只有28歲。在阿爾特曼的領導下,YC的野心等級上升了10倍。

格雷厄姆認為,阿爾特曼一直在嘗試通過癌症治療、核聚變、超音速客機以及人工智慧等多個領域技術進展,全面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

「我認為他的目標是創造整個未來。」格雷厄姆說。阿爾特曼在矽谷還有個人設是野心家。格雷厄姆曾評價他「野心超過了矽谷能容納的邊界」、「如果把他扔到某個食人族之島,5年後他將成為這個島的國王」。

這和很多矽谷創業者不謀而合,尤其是阿爾特曼當年的好朋友,OpenAI的首批創始人之一馬斯克。

小時候,馬斯克看《銀河系搭車客指南》這本書時,被裡面的超級計算機吸引,它的目標是找出「生命、宇宙以及一切這個終極問題的答案」。

後來,從X.com,到特斯拉、OpenAI,再到xAI,馬斯克在人工智慧領域連續創業,關於生命和宇宙的問題也成為馬斯克一直在尋找的答案。

也是這樣的理想,在ChatGPT推出後,馬斯克成為第一批質疑OpenAI和阿爾特曼的人。

今年2月7日,他在Twitter上寫道:「OpenAI 是作為一家開源的非營利公司創建的,以制衡谷歌,但現在它卻已經成為一家由微軟有效控制的開源、利潤最大的公司。」

3月15日,他又寫到「我仍然很困惑,我捐贈了約1億美元的非營利組織是如何變成 300 億美元市值的營利組織的。如果這是合法的,為什麼不讓其他人這樣做?」

7月,馬斯克成立人工智慧公司xAI,並稱其目標是「了解宇宙的真實本質」。他甚至透露,他們開發的新產品名字叫做「TruthGPT」。

為了人工智慧的未來,馬斯克明顯是更喜歡戲劇衝突的那一位,而比馬斯克年輕15歲的阿爾特曼是更沉穩內斂的。

有一段時間,阿爾特曼一直在考慮要不要競選加州州長,但他意識到自己完全有能力做一些更大的事情——領導一家將改變人類自身的公司。

「開發AGI這件事情只能一次過。而且能夠勝任經營OpenAI這份工作的人沒有太多。我很幸運,我的人生有過一系列的經歷,讓我為此做好了積極準備。」阿爾特曼曾這樣表示。

「超強的執行力」「對商業的敏感嗅覺」「極具魄力」「投資天賦」……是不少人對阿爾特曼的印象。

作為OpenAI的CEO,阿爾特曼不知疲倦地遊走於各國政府之間,呼籲監管 AI——差不多也就是呼籲政府來監管自己。從創業公司,到估值900億美元,OpenAI能走到今天,阿爾特曼的地位舉足輕重。

格雷厄姆曾說:「有些人賺到足夠的錢之後就停止了,但山姆似乎對錢的興趣度不是特別大。另一種可能是,他去做 OpenAI 的原因或許是更喜歡權力。」

沿著這個思路,在微軟領導一個獨立部門或許並不是阿爾特曼想要的。阿爾特曼習慣掌控一切,但不習慣被人約束,如今回歸繼續擔任OpenAI的CEO是更好的選擇。

據彭博社報道,最近幾個月,阿爾特曼定期參加孫正義在加州Woodside豪宅舉行的晚宴,與微軟首席CEO納德拉等其他科技高管討論人工智慧、晶片和其他科技話題的未來。

此外,阿爾特曼希望成立一家專注於人工智慧的晶片公司,生產可以與當前AI晶片龍頭企業英偉達所競爭的晶片。不過,阿爾特曼所計劃的這家的晶片合資公司尚未成立,與投資者的談判還處於早期階段。

除了這家晶片公司,阿爾特曼還一直在為他與蘋果公司前設計總監Jony Ive合作開發的一款人工智慧硬體設備籌集資金。

這個野心家正朝著自己認定的方向不懈努力,未來,阿爾特曼可能會擁有很多個公司,而OpenAI或許只是他的其中一站。

當ChatGPT震撼全球,一些人開始把阿爾特曼稱作「我們這個時代的奧本海默」。巧合的是,阿爾特曼今年38歲,正是奧本海默著手組建曼哈頓計劃的年紀。在一次採訪中,阿爾特曼還神秘地說起自己跟奧本海默是同一天生日。

當然,這只是個比喻。很久以後,我們仍會記得,OpenAI第一任CEO用開創性的理念,將人工智慧的未來從舊金山教會區一棟沒有標記的4層樓總部,注入到全球的科技浪潮之中。

(頭圖來源於OpenAI DevDay大會視頻截圖。)

推薦閱讀

OpenAI上演盈利之爭,中國AI創業者奪命狂奔

* 課程諮詢 | 培訓業務 | 公關傳播 | 轉載開白請在公眾號後台回復 【合作 】

*免責聲明:本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

加入創業黑馬科技交流群

報名參加第十五屆創業家年會

分享、贊和在看,完成三連擊,把好的內容傳遞給更多需要的人。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i黑馬視頻號

關注黑馬傳播矩陣,get更多精彩內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c299ca885613493f4793c9ce3fc3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