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發表了1990~2022年全球心血管病的疾病負擔報告。報告顯示,2022年,心血管病導致全球約1980萬人死亡。高收縮壓是心血管病負擔的首要原因。
01
「高壓」高是心血管病重要危險因素
報告顯示,高收縮壓、飲食風險、大氣顆粒物污染、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體重指數、高空腹血糖和吸煙,是導致全球心血管病負擔(年齡標化心血管病傷殘調整壽命年)最重要的因素。
在所有的代謝危險因素中,收縮壓(俗稱「高壓」)高是導致全球年齡標化心血管病傷殘調整壽命年的最大因素。高收縮壓的定義為:25歲以上成年人肱動脈收縮壓>105~115毫米汞柱。
全球心臟代謝風險負擔增加是一種趨勢,因此需要重新重視預防、治療和控制策略。這項新報告中強調的5種代謝危險因素包括高收縮壓、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體重指數、高空腹血糖和腎功能不全,所有這些危險因素都可以通過個人層面的生活方式和行為干預以及人口和社區層面的多部門、多方面、社會、環境和政策變化來預防和控制。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研究人員也指出,近些年來,中國心臟代謝危險因素廣泛流行。應從戰略層面全面布局,切實解決心臟代謝危險因素的問題,如此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02
高血壓傷心臟
高血壓最傷心臟。《柳葉刀》子刊一項基於英國生物樣本庫的研究表明,在中老年各個年齡階段,代謝因素都是最主要可改變的心血管病和死亡危險因素,其中高血壓和腹型肥胖最為突出。在40~49歲人群中,腹型肥胖、高血壓、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是最主要的代謝因素。
北大公共衛生學院學者根據2019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描述了1990~2019年中國心血管病負擔的變化情況。研究發現,在過去30年中,中國心血管病的發病率、死亡人數和傷殘調整生命年的絕對數量急劇增加。高收縮壓、不健康飲食、吸煙、空氣污染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心血管病負擔的五大因素。
北京安貞醫院馬長生等的研究還顯示,2019年心衰的主要病因是高血壓性心臟病,其次是缺血性心臟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病。導致缺血性心臟病的前三大代謝危險因素包括高收縮壓、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高空腹血糖。
03
改善生活方式有助防治高血壓
那麼,遠離高血壓需要注意些什麼?飲食方面,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發布的《成人高血壓食養指南(2023年版)》建議:減鈉、增鉀、補鈣;深色蔬菜占蔬菜總量一半,全穀物和雜豆占谷薯類一半;推薦東方健康膳食模式和中國心臟健康膳食。東方健康膳食模式主要特點是清淡少鹽、食物多樣、穀物為主,蔬菜和水果充足,魚蝦等水產品豐富,奶類、豆類豐富等,並且具有較高的身體活動量。中國心臟健康膳食減少了鈉、脂肪攝入,增加了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鉀、鎂、鈣和膳食纖維攝入。
運動對於防治高血壓來說至關重要。美國心臟協會發布科學聲明,對於血壓、膽固醇輕中度升高的成人,應首先增加身體活動。美國指南建議,每周每人要達到累計150分鐘的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或75分鐘的高強度運動,另外還需兩次或以上的力量訓練。聲明認為,對於大多數因心血管病低風險僅需生活方式治療者,開始或增加身體活動強度是安全的。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有高血壓的成年人,應進行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和(或)力量訓練。最好是每天都要活動,只要活動,就有降壓效果。
另外,要注意減重和戒煙酒,這些對於高血壓的防治都有積極的影響。
轉載請註明來源保健時報微信公眾號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記者 ||燕聲
編輯 || 顏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