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捆綁」騰訊、主業疲軟、版權議價被動,檸萌影視卷不動了?

2022-09-06     商學院雜誌

原標題:「捆綁」騰訊、主業疲軟、版權議價被動,檸萌影視卷不動了?

文:劉青青 石丹

ID:BMR2004

靠女性視角、家長視角在影視劇集行業「殺」出一條路的檸萌影視(09857.HK),剛剛完成資本市場的「上岸」就經歷了上市破發、股價波動等挑戰。

先是2022年8月10日上市破發,接著是8月26日股價跌超12%,上市17天市值蒸發11億港元,然後是8月的最後一天股價尾盤「極限拉升」漲幅24.55%……「刺激」的上市旅程才剛剛開始,得到資本運作的檸萌影視未來能否繼續穩紮穩打才是外界最關注的。

除此之外,檸萌影視的最新股東陣容也受到關注,尤其是關聯客戶騰訊和旗下藝人黃磊等均成為公司股東。只不過,在「捆綁」騰訊、明星之後,檸萌影視依舊無法高枕無憂——面對騰訊,一邊要擔憂對騰訊的收入依賴,一邊要警惕與騰訊的潛在的同業競爭風險。面對明星,則不得不考量其違法失德風險。

《商學院》記者就上市破發、股價波動、業績表現、版權劇市場變化、未來發展方向等問題向檸萌影視發送採訪函,截至發稿未獲得回復。

曲折「上岸」

今年網際網路企業的日子並不好過,影視業更是不景氣。所以想在資本市場上大有作為,恐怕很難。

檸萌影視尋求上市已久,並走過了一段曲折的「上岸」路。

據了解,早在2021年1月下旬,上海證監局披露,檸萌影視已同中金公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正式啟動A股上市。然而,在同年6月底,檸萌影視終止輔導計劃。3個月後,檸萌影視「轉戰」港交所,遞交港股招股書,但招股書又於2022年3月失效。

直到2022年8月10日,16個月內3次衝刺IPO的檸萌影視才終於成功「上岸」,拿到了資本市場的入場券。不過,上市後的檸萌影視立刻面臨著破發、股價波動等問題。

雪球數據顯示,8月10日,檸萌影視以27.75港元/股的發售價開盤,旋即跌破發行價,截至收盤,其報收27港元/股,跌幅2.7%,總市值97.32億港元。

到8月底,檸萌影視股價出現劇烈波動。在25日、26日、29日、30日這4個連續交易日內,檸萌影視股價分別跌2.52%、12.01%、1.26%和6.38%。截至8月30日,檸萌影視市值已經從上市當天的97.32億港元縮水至79.30億港元,市值蒸發超18億港元。

而在8月份的最後一天,隨著2022年中期業績的出爐,檸萌影視又強勢拉升,尾盤時段升幅擴大至24.55%。目前,在股價劇烈波動之後,檸萌影視基本維持著上市初期的股價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檸萌影視的2022年中期業績披露的並非是十足的好消息,反而是營收下滑、由盈轉虧。

財報未經審核的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檸萌影視營收4.8億元,同比下滑15%。凈利潤方面,檸萌影視在2021年上半年還能賺到0.84億元,到2022年上半年便轉為虧損0.65億元。

不過,檸萌影視財報指出,為補充本集團根據香港財務報告準則呈列的綜合報表,本集團亦使用並非香港財務報告準則所規定或據此呈列的經調整凈利潤作為額外財務計量。因此,儘管檸萌影視2022年上半年凈虧損達到0.65億元,但經調整後的凈利潤已經變成了1.05億元。

對於檸萌影視的「上岸」路,藝術管理、藝術教育專家歐陽藝智指出,檸萌的發展一開始依靠的就是資本。有騰訊的支持,它的優勢無不有著網際網路的思維模式和運行方式,雖然它在內容的創作和製作上也的確下了很大功夫,在主題和內容的選擇上雖然多是社會焦點,但也巧妙地規避了一些風險。

「可如果只是依靠影視在股票市場獲得一席之地,就不是那麼簡單。登陸資本市場後,它的網際網路模式的痕跡可能更為明顯。讓人擔心的是,今年網際網路企業的日子並不好過,影視業更是不景氣。所以想在資本市場上大有作為,恐怕很難。」歐陽藝智表示。

「爆款製造機」

所謂販賣焦慮,無非是準確地把握了社會的痛點,準確把住了人們心靈深處、情感上、心理上的「脈搏」。這種對社會矛盾和痛點的認知和藝術再現,並非所有藝術工作者都能把握。從這一點上講難能可貴,說「販賣焦慮是財富密碼」也未嘗不可。

作為影視行業的後起之秀,檸萌影視近年來表現不弱,並且屢出爆款。

據了解,從2014年成立至今,檸萌影視共製作並發行了17部劇集。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從2019年至2021年,檸萌影視已播映的8部版權劇中有6部屬於高收視率劇集,高收視率劇集率高達75%左右。這6部高收視率劇集在網絡平台首播期間共獲得逾163億播放量,同期在電視台渠道全年收視率均超1.0%。

尤其是《小別離》《小歡喜》《小捨得》,以及《三十而已》《二十不惑》等系列現實生活題材劇集實現爆火,涵蓋家庭生活、教育、女性成長等當代熱點話題,在播出期間均引發了廣泛的討論。

正因如此,檸萌影視也被譽為「爆款製造機」。

值得一提的是,檸萌影視的主要作品幾乎有著一樣的「調性」,一直被質疑「販賣焦慮」。從女性話題《三十而已》《二十不惑》,再到教育話題《小別離》《小歡喜》《小捨得》,無不充斥著各種沉重的焦慮。

那麼,從「她營銷」到「雞娃」,「販賣焦慮」會是檸萌影視的財富密碼嗎?

對此,歐陽藝智指出,用一句時尚的話來講,就是擊中了觀眾的痛點,或者說是當下家庭教育的某一個痛點。近些年,很多影視作品都在尋找藝術作品與現實生活的最痛點,以此來吸引觀眾眼球,以求在情感上與觀眾產生共鳴,尤其是在教育領域和醫療領域。

「這兩個領域原本應該是一個事關國計民生的大事」,歐陽藝智表示,只能用『事業』來進行打造、管理和運營,被過多地賦予產業的元素後,就會在社會生活中出現很多怪象,給人帶來焦慮的同時,也讓人無助、無奈和無語。這些也自然是藝術工作者應該反映的社會問題,也成為推動問題解決的一個重要方式。比如電影《我不是藥神》的成功,原因大體也是這樣。

歐陽藝智直言,所謂販賣焦慮,無非是準確地把握了社會的痛點,準確把住了人們心靈深處、情感上、心理上的「脈搏」。這種對社會矛盾和痛點的認知和藝術再現,並非所有藝術工作者都能把握。從這一點上講難能可貴,說「販賣焦慮是財富密碼」也未嘗不可。

主業疲軟

年輕的檸萌影視擁有如此華麗的數據足夠令人自豪,但作為「影視新貴」,檸萌影視必然迎來外界更嚴格的標準。而從業績上來看,剛剛打響了名聲的檸萌影視,其業績表現正在下滑。

無論「販賣焦慮」與否,檸萌影視的成就是顯而易見的。檸萌影視在官網對自己的評價是「短時間內便躍升至行業內頭部廠牌」。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2021年的收入計算,檸萌影視在所有中國劇集公司中排名第四。於2021年,在中國高度分散的劇集行業中,檸萌影視約占有總市場份額的2.5%。

誠然,年輕的檸萌影視擁有如此華麗的數據足夠令人自豪,但作為「影視新貴」,檸萌影視必然迎來外界更嚴格的標準。而從業績上來看,剛剛打響了名聲的檸萌影視,其業績表現正在下滑。

目前檸萌影視的主要業務板塊包括版權劇、內容營銷和其他業務3大板塊。其中,版權劇無疑是檸萌影視的主業,通過開發IP並製作及發行劇集,並向國內網絡視頻平台、國內電視台、海外平台以及通過第三方發行商等合作方收取授權費。

財報數據顯示,版權劇板塊帶來的營收長期占總營收的80%以上。在2019年、2020年及2021年,檸萌影視版權劇貢獻收入分別為16.33億元、12.07億元及10.51億元,占總營收的比重從91%下滑到84.2%。

整體來看,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檸萌影視的營收分別為17.94億元、14.26億元、12.49 億元及4.8億元,對應報告期內利潤分別為0.80億元、0.63億元、0.62億元、-0.65億元。

圖源:《商學院》根據財報數據整理

顯然,「爆款製造機」的營收和利潤正在收窄。

對於營收的主要板塊——版權劇收入的下降,檸萌影視指出,其2020年版權劇收入下降26%,主要由於古裝劇的高額製作成本導致2019年的一部古裝劇的平均授權費較高。

同時,2021年版權劇收入下降則是由於授權予客戶的首播版權劇總數由2020年的127集減少至2021年的115集,而且於2021年播映的《陪你逐風飛翔》每集劇集的授權費相對較低,投資規模相對較小。

版權劇之殤

在影視資本寒冬之下,天價片酬、超長劇集、超前點播等現象被叫停之後,長視頻平台正走向降本增效的道路,而檸萌影視的支柱性板塊十分依賴與視頻平台的合作。

檸萌影視所倚重的版權劇的收入正在下降,更深層次的原因或許要追溯到其他影視平台乃至影視大環境。

近年來,劇集製作行業的監管趨嚴。2018年國家廣電總局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文藝節目管理的通知》,對演員片酬進行「限高」。具體而言,劇集所有演員的總片酬不得超過總製作成本的40%,主要演員的片酬不得超過所有演員總片酬的70%。

2020年國家廣電總局頒布《關於進一步加強電視劇網絡劇創作生產管理有關國資的通知》,建議電視劇網絡劇系列限定在40集以內,並鼓勵製作在30集以內的短篇系列。

2021年9月,國家廣電總局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文藝節目及其人員管理的通知》,呼籲抵制違法失德人員;同月,國家稅務總局發布《加強文娛領域從業人員稅收管理》,要求加強對演員、網絡主播經紀公司、經紀人及相關製片人的稅務管理……

檸萌影視強調,劇集集數的限制可能對公司的收入造成不利影響,從而影響公司利潤率,進而可能對公司的業務、財務狀況及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但更大的壓力其實來自於長視頻平台對於版權費用的斟酌。需知,長視頻平台們長期因為巨額版權的支出而影響業績提升。

在影視資本寒冬之下,天價片酬、超長劇集、超前點播等現象被叫停之後,長視頻平台正走向降本增效的道路,而檸萌影視的支柱性板塊十分依賴與視頻平台的合作。

需知,對於檸萌影視而言,在版權劇播映權授權收入當中,視頻平台貢獻了大部分營收。財報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2年一季度,視頻平台貢獻的版權劇收入分別為12.57億元、8.97億元、7.22億元和3.35億元,分別占總營收的77%、74.3%、68.7%和73.4%。

中國青年劇作家、導演向凱指出,一方面,從整體來看,由於版權炒作的原因,中國的版權費用支出在全球都處於較高水平,一些價值與內容完全不符的低質作品也因虛增流量而獲取較高的授權費用。隨著監管的整頓,價格虛高的版權肯定會有大的回落,從而使得優質劇集、優質IP能夠有很多上升空間。

而另一方面,儘管版權費用支出很大,可在劇集製作方和視頻平台的合作博弈之間,劇集製作方對於版權議價一直非常被動。因為視頻平台方往往也會從事劇集製作,有自己的工作室、導演、編劇、演員等,資源必然往「自己碗里」傾斜,此時對於平台之外的劇集製作方,版權議價可以說相當苛刻。

「捆綁」騰訊

「捆綁」騰訊無異於傍上了一條金大腿,但風險也隨之而來。檸萌影視在招股書中提到,由於騰訊與公司均從事劇集的製作,騰訊與公司之間可能存在潛在競爭。

據檸萌影視官網,其核心團隊包括聯合創始人、總裁蘇曉;聯合創始人、執行長陳菲;聯合創始人、副總裁徐曉鷗,以及聯合創始人、副總裁周元。

檸萌影視登陸港交所之後,這4位聯合創始人蘇曉、陳菲、徐曉鷗、周元作為一致行動人,集體持股46.27%,4人持股比例依次為20.60%、9.56%、9.56%、6.55%。

《商學院》記者注意到,在檸萌影視的股東陣容當中,有一家根據英屬維京群島法律註冊成立的有限公司——Lemontree Friendship,持股3.69%。招股書指出,該公司作為供應商股權激勵平台,由8名個人間接持有股權,其中明星黃磊對該公司持股10.26%。

而早在此次IPO之前,檸萌影視就已經在與明星黃磊進行捆綁了。作為公司出品的兩部熱播電視劇《小歡喜》《小別離》的主演,演員黃磊通過投資上海果實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和北京曼孚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最終持有檸萌影視一定股份。

檸萌影視「捆綁」的不只是明星,還有作為視頻平台的騰訊。

檸萌影視招股書披露,騰訊通過旗下騰訊產業投資基金Tencent Mobility持股19.78%,持股比例僅次於檸萌影視創始人蘇曉;早在2016年就為檸萌影視完成B輪融資的弘毅投資持股16.15%。檸萌影視其他股東還包括天元奧維、邱凌雲、芒果文創、共青城爾辰、中青芯鑫等,持股比例均在4%以下。

值得一提的是,騰訊不僅僅是檸萌影視的股東,也是其業務運營各方面的重要業務夥伴,是檸萌影視2020年的最大客戶。

檸萌影視招股書指出,2019年至2022年第一季度,檸萌影視來自騰訊的收入分別為0.8億元、4.67億元、2.11億元和0.74億元,分別占同期總收入的4.5%、32.7%、16.9%及15.8%。反過來,檸萌影視也不斷向騰訊購買IP改編權以及海外發行權等。

「捆綁」騰訊無異於傍上了一條金大腿,但風險也隨之而來。檸萌影視在招股書中提到,由於騰訊與公司均從事劇集的製作,騰訊與公司之間可能存在潛在競爭。

除此之外,檸萌影視的收入也十分依賴騰訊。檸萌影視招股書直言:「我們收入的很大一部分來自向騰訊視頻授權我們版權劇的播映。若我們不能維持與騰訊集團的業務關係,則我們可能須尋找新的網絡視頻平台來出售我們版權劇的播映權以及我們的製作服務。」

為此,除了和騰訊合作外,檸萌影視也「牽手」愛奇藝、優酷等,推出作品包括《獵罪圖鑑》《膽小鬼》《超越》等。

具體而言,2022年1月,《超越》於中央電視台、東方衛視、北京衛視、騰訊視頻、愛奇藝及優酷播出;2022年3月,《獵罪圖鑑》於愛奇藝及騰訊視頻播出;《膽小鬼》也於2022年8月8日在優酷視頻播出。

前路何在?

無論是網際網路還是影視,雖然前些年都在燒錢中發展,但在近些年「緊日子」的背景下,如果還像以前那樣用所謂的資本來淘金,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檸萌影視的成長無疑是迅速且燦爛的,其不僅靠現實生活題材打動觀眾,而且揭示了當前社會關注的痛點。好的作品已經在觀眾心中留下印記。

歐陽藝智認為,檸萌影視的這種成長模式可以複製,但才華很難複製。檸萌成長軌跡也正說明了,一個企業的成長,最核心的是人才——專業化的資本運作人才、專業化的創作人才、專業化的表演人才,任何時候都是靠智慧取勝,而不是盲目跟風和簡單複製。

而當檸萌影視成功上市,從一家上市公司的角度來看,向凱認為,檸萌影視背後有騰訊背書,也和騰訊聯合出品一些作品。不管是網劇還是電視劇,都在做內容,「但是檸萌影視也逃脫不了上市融資、資本運作的傾向。」

在向凱看來,文化影視的發展還是應該踏踏實實、務實地去生產內容。「以內容為主,不是盲目運作一兩個IP,或者是有幾個版權,或者是有一些小的內容作品,就趕緊給自己裝個殼去搞資本運作。我覺得這種方式已經偏離了做內容的主導思想,也偏離了做出好內容的價值觀。」

歐陽藝智也指出,前些年,正是因為資本過多地起作用,很多影視公司、製片人、導演甚至演員都成為資本的操盤手。沒有真正地想人民所想,為人民服務,而是一味地跟著資本玩套路,已經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了。

他認為,和教育、醫療行業一樣,影視業終究還是一種帶有公益屬性的事業,而不能是被資本裹挾的產業,尤其是在中國這個人口大國,更應該作為一項事業去經營,否則不僅會變了味,而且會畸形發展,走入一個尷尬的境地。

所以,無論是網際網路還是影視,雖然前些年都在燒錢中發展,但在近些年「緊日子」的背景下,如果還像以前那樣用所謂的資本來淘金,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如何限制資本在影視市場,準確地講應該是影視事業發展中所起的作用,這一定是影視管理部門今後管理的一個方向,也是資本市場嚴加管控的一個方向。」歐陽藝智表示,所以,不要再幻想著在資本市場上投機取巧。還是老老實實地回歸藝術作品創作表演的本質上來,用真功夫說話,用好作品說話。老老實實搞創作,老百姓才會買帳,否則,即便新冠肺炎疫情解除,也不會有太大轉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1c16f59a10b8ca1617a7cb6ff2004c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