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艦還沒交付,10萬噸航母已經安排?央視新畫面給西方巨大震動

2023-01-06     絕對軍視

央視最近的一組畫面,引發國內軍迷和西方輿論的巨大震動,因為這意味著福建艦航空母艦還沒交付,咱們國家的首艘10萬噸級超級航母,很可能已經安排上了。央視報道顯示,解放軍一艘全新半潛式起重艦首次公開露面,介紹中特彆強調它可以「運載10萬噸以上艦船」,並且還有類似作戰半徑的指標。而這次亮相,舷號834的這艘半潛起重艦就是在幾個「不能公開的」區域執行運輸試驗任務,航程達到約1000海里。



(《南華早報》報道截圖)

為什麼說834船,也是被命名為飲馬湖號的半潛船,會跟10萬噸級超級航母有這麼大關係呢?因為這種特種船舶的主要任務有幾個:擺渡和運送整艘船舶;到任務海域搶修受損的船舶;自身直接化身搶修碼頭,修理受損船舶。那麼作為一艘軍用船舶,擺渡和搶修的首先是軍艦,解放軍目前還沒有10萬噸級的軍艦吧?只有傳聞已久的004超級航母才符合上述條件吧?

再者,解放軍之前已經接收過同一型號的首艦——東海島號(舷號868),時間是2015年。有沒有很眼熟?沒錯,這一年也正是福建艦開始建造的時間。當然咱們官宣福建艦是8萬餘噸,東海島號配它可能有點富裕?但不管怎麼說,現在2號艦飲馬湖號首次官宣,對應起來,那麼真正的10萬噸級超級航母就呼之欲出了。



(飲馬湖號首次公開亮相的畫面)

再往前推一點,在6萬噸級的遼寧艦、山東艦出現之際,我們也是準備好了新光華號半潛載重船,它的甲板可以潛入31米水深,為的就是承載吃水深度在10米左右的這兩艘滑躍式航母。這個咱們可以大致對比一下配圖中,託運澳大利亞坎培拉號兩棲攻擊艦的半潛船。還有就是2017年很有名的幾張照片,美軍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當時接二連三在西太平洋撞船,後來也是用租來的半潛船運回基地的。沒錯,美國現在也沒有這種國之重器,只能找荷蘭租了2艘大型半潛船。



(美軍被撞的阿利伯克驅逐艦,被荷蘭半潛船運回港口)

可能有人說了,這麼看來半潛載重船也不是航母的標配勤務船嘛,所以不能說飲馬湖號出來了,咱們就一定會造新一艘超級航母。這個觀點,基本只適用於美國海軍,或者英法兩國海軍勉強算在內。道理很簡單,因為我們沒有美國那麼多海外基地、軍港,如果在戰時,咱們的航母、055大驅等高價值水面艦艇遭受戰損,只能低速航行,甚至無法靠自身動力航行,飲馬湖號等超大型半潛船的意義就體現出來了。

簡單來說,就是飲馬湖號既可以直接托著航母運送到指定港口或者海域,也可以「就地」對航母進行搶修,還可以在相對遠離交戰區,但能保證安全的海域直接搶修戰損艦船。無論怎樣,這都比讓受損艦船自行返回本土效率要高。所以,飲馬湖號對於解放軍大型水面艦艇來說,是戰鬥力、生命力延續的重要保障平台。有了它和其他半潛船,解放軍戰艦無論在全球什麼海域執行任務,都能更有底氣,因為後勤維修有了保障。



(從這個角度看,就能感受到飲馬湖號有多大了)

根據統計,咱們國家花了大約20年時間,建立起一支半潛式重型船「艦隊」,艦隊內擁有許多裝載能力在3萬至6萬噸之間的船隻。而載重量達到或超過10萬噸,而且屬於軍用而非民用的半潛式重艦,目前就東海島號和飲馬湖號兩艘。

但就這,已經讓境外和西方輿論非常震動了。外媒表示,似乎從建造山東艦開始,中國就適應了一艘接著一艘建造航母的「超級速度。」而且不單是航母本身,給它們配套的各種專用船舶也有「下餃子」的趨勢。而這些,都得益於中國有「全球最大造船國家」的名號和能力。

參考之前福建艦的建造經歷,咱們也可以暢想一下,也許在2023年的鐘聲敲響沒多久,「004航母」已經在江南或大連某船廠切開了第N塊鋼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19daada2dcc889ba7065cb9affa4fb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