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紹興市工商聯在企業自行申報的基礎上,以2021年營業收入總額為標準,排序出「2022紹興市民營企業100強名單」。
百強企業,是紹興產業的領頭力量,是紹興拉動經濟的主引擎。
百強企業數量多少、營收總額高低,某種意義上,也象徵著當地「造富能力」。
紹興最強大的產業力量到底在哪?
1.柯橋——百強企業數量第一區
柯橋區是紹興百強企業最多的區(市),多達26家,占全紹興約25%,總營收約2291億。
單拎出來,柯橋哪個街道,百強企業營收最高?
楊汛橋。
楊汛橋單街道營收額高達605.87億,位居全柯橋TOP1。
從行業類型角度,建築業和房地產業,是柯橋龍頭行業。
柯橋百強企業,房屋建築業+房地產共10家,占據半壁江山。
寶業、勤業、天工、元壟等,一大批我們耳熟能詳的房企,包括天聖等以實業為主,同時涉足地產的柯橋企業,撐起了柯橋經濟的半邊天。
房地產外,作為國際紡織外貿之都,批發業依舊是柯橋重要經濟力量,共6家企業上榜,且大多聚集在錢清、楊汛橋。
而且錢楊新城已在打造下一個產業高地——杭紹臨空經濟產業示範區。
依託航空設備製造、新能源汽車等高新產業,錢楊新城極有可能誕生新一批百強企業,也可能誕生一大批富豪。
有產業,有人才,有錢,柯橋未來真正的產業中心,毫無疑問是錢楊新城。
2.諸暨——紹興真正「富城」
柯橋上榜企業多,但總營收金額最高的,是諸暨。
諸暨百強企業總營收3865.13億,比柯橋,都要高出1500多億!
是上虞近2倍!越城近3倍!嵊州約25倍!
從這個角度看,諸暨才是紹興真正藏富於民的「富城」。
百強企業榜單上,第一名海亮集團,營收約2002.74億,比第二名高出整整3倍,一騎絕塵!
2000億,相當於烏克蘭2021年全年全國GDP。
與柯橋、新昌等區(市),主要專注於幾個重點產業不同,諸暨產業類型豐富,各行各業都做得非常出色。
諸暨百強上榜公司涉及行業多達16個,包括有色金屬、電氣、化學、批發、汽車、房地產、土木工程、零售等多個大類。
多形態的產業類型構成,完整的經濟產業鏈生態,讓諸暨經濟具有很強的「反脆弱性」,在這兩年的疫情衝擊下,去年諸暨GDP依舊維持9.8%的高速增長。
諸暨百強企業最多的街道(鎮),是店口。
海亮集團,就是從店口鎮走出來的企業。
店口共有百強企業6家,營收總額高達2345.32億,占全諸暨百強營收超60%!
店口崛起,是大勢所趨——店口是諸暨「融杭橋頭堡」,地理上無縫連接蕭山。
「杭諸城際線」未來也經過店口,還直連越城城南,店口是諸暨未來融杭、融紹的交通樞紐。
且諸暨近年大力發展「產業融杭」,鼓勵企業把研發團隊放在杭州,生產基地放在諸暨,而店口是承載杭州外溢企業最佳選擇。
依託「融杭發展」時代新風口,店口必然成為諸暨下一個價值高地。
3.上虞——聚焦發展,擁江發展
作為紹興經濟第三城,上虞百強整體營收總額2042.38億,略遜於諸暨、柯橋。
且上虞的頭部集團實力弱於柯橋、諸暨——
營收百億以上巨頭,柯橋有8家,上虞只有4家。
諸暨僅4家,但諸暨有千億集團海亮,而上虞最強的臥龍控股,也僅400億級。
這透露出上虞經濟發展目前面臨的困境——缺乏領頭產業力量。
上虞採取的戰略是:聚焦發展。
通過數據我們可以看到:上虞7家百強企業,聚集於杭州灣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且主要聚焦於新材料。
杭州灣上虞經開區是首批三大「萬畝千億」平台之一,目前集聚上市企業43家,高新技術企業195家,去年規上工業產值達1364億。
上虞向北,擁江發展,是下階段的發展重點方向。
4.越城-新昌-嵊州
越城區的主要產業力量,依舊在袍江。
袍江(斗門+馬山街道)百強企業共有5家,總營業額高達753.87億,占整個越城約54%!
而且袍江還在持續發力——「中國新能源汽車巨頭」比亞迪落戶,半導體產業馬海新城官宣……預示著袍江產業還將進一步升級疊代。
相對其他產業新城,袍江在宜居性上具有更多優勢,擁有紹興六大湖區——兩湖,地鐵在建,大型商業中心已開業,又有超強產業力量加持,袍江絕對是越城最有前景的板塊。
新昌和嵊州一直是紹興產業相對薄弱的區市。
新昌相對越城上榜企業數少,但總營收更高,且頭部企業主要集中在通用設備和醫藥行業。
其中七星街道是新昌毫無疑問的產業中心,單街道有8家百強企業。
作為原先的「中國領帶之都」嵊州,百強企業僅4家,總營收僅151.66億,與紹興其他區(市)已拉開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