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天科技:一年巨虧12億 ,5家頭部機構組團買入天機泄露?

2024-10-29     21世紀經濟報道

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 崔文靜 北京報道 創業板上市公司紫天科技,正在上演一些稀奇事。

據其10月28日公告,公司被證監會立案調查,這已經是其2個月內第二次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原因則是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和涉嫌拒絕、阻礙執法。

然而,對紫天科技進行立案調查的不僅有證監會,不久前,福州市公安局也對其展開立案調查。辦案人員多次通過電話、簡訊等方式聯繫紫天科技僅有的三位高管,卻無人回應。

對此,紫天科技未曾信披。來自深交所創業板的一則關注函,將這一事件拖出水面。

這已是紫天科技2個月來第二次、近半年以來第四次被交易所出具關注函。

近半年來,紫天科技還被出具1次年報問詢函,並且連續11次延期回復。

2023年,紫天科技凈利潤虧損高達12.10億元。今年上半年,其凈利潤為正值0.12億元,但相較於去年同期大幅縮水89.41%。

利潤大降疊加罰單翻飛之下,紫天科技的股價也在斷崖式下跌。截至2024年10月28日收盤,紫天科技股價當日暴跌13.33%,年內縮水62.88%。

然而,就是這樣一家問題頻出、利潤大額虧損、股價驟降的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卻迎來了5家實力不凡的頭部股東。

根據紫天科技2024年半年報,具有外資背景的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巴克萊銀行有限公司、摩根史坦利國際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內資頭部券商中金公司、華泰證券,均於今年上半年成為紫天科技新晉股東。

對於頭部機構的組團入股,有投行人士認為紫天科技或許存在併購重組的可能。

2017年起,紫天科技曾通過系列收購由鍛壓業搖身一變成為廣告傳媒行業企業。如今,紫天科技或再次上演「重組換血」劇情。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相關機構入股紫天科技之時,鼓勵規範運作的企業跨行業併購的「併購六條」尚未出台。

證監會、交易所、公安系統接連點名的紫天科技,亦不滿足「併購六條」所提企業併購的前提「規範運作」。

立案調查

根據紫天科技10月28日公告,其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和涉嫌拒絕、阻礙執法,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這已經是紫天科技近2個月以來第二次被證監會立案調查,上一次被立案調查時間為9月6日。

與大多數被立案調查的公司和機構不同的是,紫天科技三位僅有的高管被同步點名,並且原因為涉嫌拒絕、阻礙執法,

更為罕見的是,紫天科技不僅在2個月以內兩度被證監會立案調查,還於近期被福州市公安局立案調查。

福州市公安局反映,辦案人員多次通過電話、簡訊等方式聯繫紫天科技上述三位高管,無人回應。

福州市公安局立案調查紫天科技,是因紫天科技涉嫌隱匿會計憑證、會計帳簿、財務會計報告。

對於被福州市公安局立案調查一事,紫天科技並未對外信披,直至10月27日深交所創業板的一張關注函,將這一事件托出水面。

深交所表示,將視案件調查情況對紫天科技依法採取進一步監管措施。

「企業被證監會立案調查,面臨的是行政處罰,相對常見;而一旦被公安系統立案調查,則往往涉及刑事處罰,嚴重者還會面臨牢獄之災,被公安系統立案調查的上市公司較為少見」,受訪人士分析道。

實際上,紫天科技已經成為深交所關注函「常客」。

9月7日,其因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卻不及時信披而被深交所出具關注函。近半年以來,紫天科技被深交所創業板出具關注函的次數更是多達4次,另被深交所出具一次年報問詢函。

對於年報問詢函,紫天科技一再延期回復,於5月21日-7月31日連續延期回複次數多達11次。

深交所5月28日出具的一份關注函提到,深交所多次聯繫紫天科技及其董事長,要求配合監管、如實完整回復《年報問詢函》並履行相應信息披露義務。但紫天科技董事長先後以個人身體不適、不負責具體回函工作等為由拒絕實質性溝通。

除了來自證監會、交易所、公安系統的處罰,近半年以來,紫天科技還被福建證監局出具1次警示函,被獨董出具1次督促函。根據紫天科技6月12日披露的公告,其控股股東部分股份被司法凍結的公告,凍結比例高達94.96%。

時間前溯,紫天科技被點名情況同樣接連不斷,並且自2023年11月起頻率顯增。

2023年凈利潤大額虧損卻未及時發布年報業績預告,並且披露的各季度主要會計數據與前期披露的2023年一季度報告、半年度報告及三季度報告存在重大差異,是紫天科技新一輪密集罰單的導火索。

2023年,紫天科技凈利潤虧損高達12.1億元;2022年,其凈利潤尚為正值1.7億元。

年內5家頭部機構組團入股

與紫天科技業績驟降、罰單頻至相對應的,是股價的大幅下滑。

根據WInd,截至2024年10月28日收盤,紫天科技股價暴跌13.33%,每股報收15.86元,總市值26億元。與今年年初相比,紫天科技股價更是已經跌去62.88%。

拉長時間線來看,在2018年以來的7年間,紫天科技股價大降的年份多達5年。其中,2019年縮水49.19%,2021年和2022年的跌幅分別為34.27%和50.62%。

令人疑惑的是,正是這樣一家業績滑坡、股價大跌、問題頻頻的上市公司,卻獲得多家頭部機構組團入股。

根據紫天科技2024年中報,其目前前十大股東中,7家為年內新加入。

而且,7家新晉股東中,5家為股東背景實力強勁的頭部機構,包括具有外資背景的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持股2.70%)、巴克萊銀行有限公司(持股0.60%)、摩根史坦利國際股份有限公司(持股0.35%),以及頭部券商中金公司(持股0.57%)和華泰證券(持股0.43%)。

紫天科技為民企上市公司,控股股東為民企福州市安常投資中心(有限合夥)(以下簡稱「安常投資中心」),持股比例為18.50%。由於紫天科技其他股東持股比例均不足3%,因此安常投資中心具有絕對控股權。

不過,安常投資中心股權已經被大比例凍結。根據紫天科技6月12日公告,凍結比例高達94.96%,原因則是因民事糾結被司法再凍結。

如此問題頻頻、控股股東股權又遭高比例質押的民企上市公司,為何獲得多家頭部機構組團入股?

有投行人士擔心紫天科技存在二次重組置換產業的可能。

之所以用「二次」一詞,是因紫天科技早已在上一輪併購重組寬鬆時期實現產業置換。

紫天科技於2002年3月在福建福州成立,原名南通鍛壓設備股份有限公司,主營鍛壓設備製造;2011年12月實現科創板上市。

上市次年起,紫天科技凈利潤即縮水近半,由2021年的0.53億元降至0.28億元,2013年再度降至0.02億元,此後數年間,紫天科技凈利潤均不足0.1億元,直到2018年突破1億元至1.14億元。

2018年業績大增,與其2017年開始的系列收購不無關聯。

2017年,紫天科技收購深圳橄欖葉科技100%股權。後者2017年利潤主要來源於IOS系統手游營銷,2018年利潤主要來源於網際網路廣告資源差價,伴隨競爭成本的增加而毛利下降。這使得紫天科技2017年凈利潤不增反降。

2018年5月,紫天科技再行收購億家晶視70%股權,切入樓宇廣告市場,並於2019年4月收購其剩餘30%股權。自此,紫天科技業績實現三年連增。2018年-2020年,紫天科技凈利潤分別為1.14億元、2.65億元、3.1億元。

在布局樓宇廣告市場的基礎上,2019年12月,紫天科技通過收購里安傳媒100%股權,開始布局網際網路廣告業務。

2020年8月,紫天科技轉讓南通鍛壓設備如皋有限公司51%股權,標誌著其正式剝離老本行鍛壓業務,全面步入網際網路廣告傳媒新賽道。

根據紫天科技2021年年報,其網際網路廣告收入占比高達89.18%,實現收入14.72億元;樓宇廣告行業收入1.78億元,占總收入比例為10.81%。

然而,2021年起,紫天科技業績走上了下坡路,並於2023年出現高達12.10億元的大額虧損。今年上半年,其凈利潤為正值0.12億元,但相較於去年同期大幅縮水89.41%。

「如今問題纏身的紫天科技,可能希望通過新一輪併購重組實現二次產業置換。機構投資者組團入股紫天科技,或也與之有關。」受訪人士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9月24日發布的「併購六條」的確支持運作規範的上市公司圍繞產業轉型升級、尋求第二增長曲線等需求開展符合商業邏輯的跨行業併購。但中金公司、華泰證券等入股紫天科技之時,「併購六條」尚未發布。

與此同時,「併購六條」鼓勵上市公司跨行業併購的前提是公司運作規範,被證監會、交易所、公安系統接連點名的紫天科技,顯然不符合「規範運作」要求。

更多內容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146db41ba8dac88a489403e6c828ff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