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人們的發現,告訴了我這是古格王朝遺址,但當我第一次搭車來到山腳下,看著眼前這一座座建築廢墟在土林之懸崖峭壁上,我還是被這座完美的城堡給震驚到了,易守難攻,氣勢恢宏,不愧讓我魂牽夢繞那麼多年。
相傳9世紀,吐蕃王朝末代贊普朗達瑪推行毀佛滅法的政策,民怨四起,終被刺殺,他的兩個妃子在王位繼承上發生了激烈的爭奪。最終是次妃的孫子吉德尼瑪袞被迫逃往阿里,他在阿里與當地貴族聯姻後,這才開始了古格王朝的帷幕。
鼎盛時期的古格王國,曾有十萬之眾,最北是克什米爾境內的斯諾烏山,南到印度,西邊是拉達克地區,最東邊能到岡底斯山腳下,整個範圍非常廣闊,基本是以象泉河流域為統治中心,而我們眼前扎布讓山上的這座古格王朝遺址便是當時的故都所在地。在阿里旅遊,古格王朝遺址一定是必須抵達的目的地。
我們行走在茫茫荒原土林之中,圍繞著古格王朝周邊的那些遺址,也都是在高山之上占據著一定規模且能防衛的地理位置,並且在其中都多多少少有出土一些文物,證實古格王朝是真實存在,且有一定的經濟實力。
剛剛提到的吉德尼瑪袞在扎布讓繼承王位後生有三子:長子貝吉袞,占據芒域(今拉達克一帶);次子扎西袞,占據布讓(今普蘭縣城一帶);幼子德祖袞占據象雄(今札達縣城一帶)。傳說最後古格王朝的滅亡是由於拉達克王國,但事實上它們幾百年前是一家人,也可以算是內憂才導致滅亡的。
古格王朝在西藏宗教史上是弘揚佛教非常重要的一頁,古格王朝特殊的地理位置,寺廟裡的壁畫藝術風格融合了克什米爾、尼泊爾、印度等地的特色,畫風自成一體,是非常難得一見的保留完好的「古格壁畫」。
從10世紀到16世紀,古格王朝經歷了16代國王,給如今的我們留下了一個謎。究竟是為什麼1630年拉達克軍隊的入侵,古格王朝竟在一夜之間消失得無影無蹤。
我曾兩次爬上古格王朝遺址最頂端,我們所能看到的就是這座300多米高的土山上,上下落差170餘米,龐大的建築群上修建著皇宮、寺廟、貴族居住地、民居、佛洞窟、碉堡、城牆……
在山頂上望著這一大片斷壁殘垣,王朝傾覆,繁華不再。
在山腳下的藏屍洞,古格人憑空消失,可數百年來的腐朽氣味仍在,似乎提醒著我們應該確有其事,但無從探究。
我覺得我是幸運的,三次探訪古格王朝,才終於能講述一段關於它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