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人語 | 守正創新,以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

2023-10-19   社會科學報

原標題:社科人語 | 守正創新,以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

社科人語 | 守正創新,以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

社科人語

以黨的自我革命推動社會革命,守正的是黨的宗旨和奮鬥目標,創新的是發展方式和治理方式,兩者不可分割,也絕不能分割。

原文:以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的文化內涵

作者 | 南京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副教授、黨總支書記 陳 翔

圖片 |網絡

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中華文化生命力、創造力的高度信心,其文化內涵源自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於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所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根植於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自我革命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作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主心骨的身份自覺,對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的清醒自知,對致力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文化永續傳承的歷史責任感。

社會革命以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運動為基礎,不僅僅是一種破除舊的政治上層建築的社會運動,更是一種新的文化活動。在波瀾壯闊的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的偉大實踐中,能夠傳承革故鼎新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鬥爭精神的革命文化、發展守正創新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優秀傳統文化的風骨神韻、革命文化的剛健激越、先進文化的繁榮興盛,共同鑄就中國共產黨堅定不移推進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的強大底氣,同時也是中國共產黨披荊斬棘、意氣風發的強大精神支撐。

革故鼎新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之所以在全黨、全國、全體中國人民中形成廣泛共識並取得巨大成功,正是因為其積澱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故鼎新」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故鼎新」的精神標識,為中國共產黨贏得人民衷心擁護,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

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是一個不斷探索實踐、不斷改革創新的過程,既沒有現成的經驗和模式可供模仿複製,又不能照搬照抄他國制度模式,只能靠自己探索創新。站在新時代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必須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健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不斷增強社會革命的動力,永葆社會革命的旺盛活力。

鬥爭精神的革命文化

革命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偉大鬥爭中構建的文化,它以「革命」為精神內核和價值取向,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社會是在矛盾運動中前進的,有矛盾就會有鬥爭。在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的過程中充滿矛盾和鬥爭。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進入新的動盪變革期,我國外部環境複雜嚴峻,內部在政治、意識形態、經濟、科技、社會、黨的建設等領域都面臨重大風險挑戰。要充分認識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的長期性、複雜性、艱巨性,到重大鬥爭一線去真槍真刀磨礪,發揚鬥爭精神,敢於鬥爭、善於鬥爭,不斷奪取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的偉大勝利。

守正創新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從事的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顛覆性的錯誤,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中國共產黨堅持革命鬥爭,打破一個舊世界,不是為革命而革命,而是要奪取政權,實現人民翻身做主人;中國共產黨堅持執政為民,建設一個新世界,不是為執政而執政,而是要推動偉大社會革命。以黨的自我革命推動社會革命,守正的是黨的宗旨和奮鬥目標,創新的是發展方式和治理方式,兩者不可分割,也絕不能分割。當前,我國文化領域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社會文化生態更加複雜,意識形態領域風險考驗依然嚴峻,堅持守正創新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把守正創新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貫穿到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的過程中,讓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的成果成為守正創新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生動教材。

文章為社會科學報「思想工坊」融媒體原創出品,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872期第3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本期責編:宋獻琪

拓展閱讀

行為科學:推動主流經濟學認知革命 | 社會科學報

社科人語 | 以「紅色絲帶」串聯長三角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