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大豆及豆製品消耗大國,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買家,每年都需要進口大豆滿足國內的需求,巴西、阿根廷、俄羅斯等國都在加大對我國的大豆供應。不過,在進口的同時,我們也希望自食其力解決大豆供應問題,今年我國的大豆種植面積就有望超過1.3萬畝,比上年增加1000萬畝。除了本土大豆迎來新機遇之外,在俄羅斯種植的「中國大豆」也將陸續運回中國。
之前俄羅斯多次表示,願意提供俄羅斯土地讓中國種植,從去年開始,我國的一些相關企業便開始在俄羅斯遠東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實施百萬農場計劃項目,目前種植的中國大豆已經近20萬畝,預計可以收穫2萬噸,其中將有5000噸大豆運回中國,貿易額近600萬美元。根據報道,10月23日,約有1100噸大豆已經抵達中國黑龍江省,之後還會有大豆陸續運回。
俄羅斯的大豆主產區位於遠東,這個地區面積有621萬平方公里,但常住人口只有600萬,真的屬於地廣人稀,依靠俄羅斯自己國家去利用這些土地顯然有難度,不僅面臨著人力的稀缺,還有資金的問題。因此俄羅斯用各種優惠的政策吸引中國的公司去投資,希望能開發利用這一地區的農業資源。這種跨國種地的合作模式是互利的,可以為中國提供高品質的大豆,彌補國內非轉基因大豆的不足,降低中國大豆的進口依賴和貿易風險。
俄羅斯可以說是世界上對農產品監管最嚴格的地區之一,對農藥、化肥使用量、類別都有著嚴格的限定,一旦違規的話就會處以巨額罰款並且實施行業禁入,因此俄羅斯的生態種植、非轉基因高品質大豆在中國市場上有著很大的需求,很多企業在俄羅斯都會投資大豆種植。根據2018年的數據,中國有數百家企業和個人在俄羅斯遠東地區租種1000萬畝耕地,其中約有700萬畝種植大豆。
不過,這些在俄羅斯種植的優質大豆卻面臨著一個難題:難以運回中國。去年通過黑龍江省入境的回運大豆約有50萬噸,相當於300萬畝的種植量,和700萬畝的大豆種植面積相比,有相當一部分大豆難以回運到中國,公路運輸成本高、鐵路配套設施又不完善,不少被就地賣給了俄國境內的第三方加工廠。好在,這兩年糧食回運專用港口開始建立,以後會有越來越多的俄產中國大豆運回來。
最近,巴西也在爭取更多中國農產品市場,為了獲得青睞巴西大豆的價格降幅達到了44%,隨著中國大豆的供應來源越來越多元化,我國的大豆振興計劃也在順利推行,在這一形勢下中國的大豆安全可以說更加有保障,而美國大豆重獲老顧客的「芳心」似乎會面臨更多阻礙。對於在俄羅斯租地種大豆,你怎麼看?歡迎留言和我們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