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大附中超常兒童培養項目昨日開啟,考試題目釋放重大信號

2019-07-22     少兒學國學

昨天是2019年人大附中早培班初選活動。要知道人大附中是北京最牛逼的中學,這個早陪班項目自然也受到很多孩子家長的關注。

人大附中早培班

人大附中超常兒童早期培養實驗項目簡稱人大附中早培班,是指本應上小學六年級的孩子,被人大附中提前招進中學,進行「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項目」的實驗。

本項目旨在熔鑄中外精華、堅持綜合創新,對超常兒童早期發現與培養的方法、機制及模式進行科學探索與研究。

學生可先用4年左右時間完成小學和初中義務教育階段的國家課程以及早培班特設課程,在保證培養質量的情況下,其間允許學生跳級或降級、轉入或轉出。

符合國家政策且具有北京市高中升學資格的早培班學生可直升人大附中高中。按規定,義務教育階段期滿須參加北京市高級中等學校統一招生考試。


小編特整理現場活動具體情況,供後續參加活動的家長參考了解。(現3年級、4年級學生家長更要仔細閱讀,等到來年報名參加時做好充分的準備。)


一、考查形式


形式:BS,塗答題卡,A3豎式試卷

二、活動內容


相比往年,2019年參加人大附中早培班初選活動人數較多,據不完全統計約2.2萬人左右。註:實際情況學校未對外公布。

第一批學生從7:50開始進場參加活動。一共有5個場次,從7:50持續到到16:00。共有4個考點,包括早培教學樓(北園1樓)、主教學樓(高中樓)、逸夫樓和初中樓。每場活動40分鐘,提前半小時入場。


根據參加活動的家長和學生分享:

2019年人大附早培初選考查內容包括語文、英語、空間思維、心理健康題等方面,試卷共3面,總計30道題,含7-8道神測題。

其中語文題目範圍更廣:

除了和往常一樣考察古詩,如《江畔獨步尋花》、《涼州詞二首其一》、《送孟浩然之廣陵》、《鹿柴》等,考察基礎的文學常識以及古文翻譯以外,還考查了關於曾國藩家風、莊子、老子和革命類的文章,家風為開放性的題目 ,其他都類似於文常的填空題。共5道題,包含1篇語文閱讀,題目為金屬玻璃。




本次活動主要考查孩子的思維能力、閱讀能力,題型設置跟往年基本一致,掌握好做試題時間十分關鍵。其他場的不用過於緊張,會的能保證對就好。

而且幾場可能題目總數及類型一樣,但應該不是一模一樣的題,因此後續低年級家長知道題型,讓孩子提前做好準備即可。

從這次早培考試題目可以看出,主要考查學生的思維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尤其是語文,加大了對傳統文化內容的考查範圍和廣度。鑒於之前教育部對中小學語文的改革,可以看出傳統文化部分內容已經成為語文考查中的重中之重!


中小學語文改革


教育部通知:2019年春季新學期開始,全國中小學生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都使用統一部編版教材。而在之前,「部編本」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教授曾甩下一句話:「語文高考最後要實現讓15%的人做不完!」語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019年,「部編本」將覆蓋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年級,此前在這三個科目上使用的多種形態的教材將告別課堂成為歷史。

「作為最重要的一門學科,語文教材的變化,是所有家長、老師最關心的問題!」 原國家副總督學、教育部基教司原司長王文湛說。

具體變成什麼樣?帶大家來看一下!


語文課本變天:一年級就有《論語》

使用新教材的語文有什麼重大變化呢?

大量增加古詩文。新的語文教材一年級到六年級古詩詞128篇,增加87%,初中語文的古詩詞增加51%,明年高考要求學生背誦的古詩詞由60篇增加到70篇。

細心的家長會發現,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語文園地里設有《日積月累》,要求孩子背誦並測驗默寫。這一欄里經常會出現文言文,一年級下冊已經要求背誦並理解《論語》選段「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了!

增加課外閱讀最明顯的是初中階段,名著閱讀已成必考內容,並有指定書目,小學新教材也增加大量課外閱讀要求。為了適應新變化,現在的語文老師,都會要求孩子每天必須閱讀30分鐘以上。

中高考再次證明:語文才是拉分王!

2019全國各地中高考結束後,段子手還在吐槽中高考作文,學霸們卻早已開始關注今年升學的最新動向,總結經驗,適應變化,調整策略。大家意識到,語文才是真正的拉分王!

最拉分數的學科為什麼會變成了語文?畢竟,這些年一直以來都是理科容易拉開分數。但是,事實就是如此,從小學高年級開始,很多家長發現,語文逐漸成了拉分厲害的科目。

杭州天長小學五年級家長說:

「......孩子進入高年級以後,閱讀和不閱讀對成績的影響開始顯現。現在的孩子幾乎都在上數學培訓班,因此校內的數學考試不相上下。反而是語文,從低年級甚至幼兒園就能堅持有效閱讀的孩子並不多,而閱讀優勢往往到高年級才逐漸顯現,所以往往語文拉分厲害!」

往遠了看,在新的高考制度下,三門統考課語文、數學、外語,其中,外語可以多次參考,取最高分計入高考總分,就高考總分區分度來講大大降低;數學在今後會大幅度降低難度,區分度也會下降。只有語文的廣度、難度提升,因此最容易拉開檔次。

別再打無準備的仗!

對於很多一直關注中高考動向的教育者來說,語文試卷這種「難」早該想到。2017年一系列高考改革政策放出時,高考「語文難」就已成定勢,可惜沒有引起重視。

對於中國基礎教育、「新高考」,原國家副總督學、教育部基教司原司長王文湛表示:

語文是基礎中的基礎,九年義務教育一共9522節課,小學一年級到高三畢業一共13000節課,語文是第一大科,占總課時21%以上。

中小學一共上了20門課,語文占1/5的課時還要多,語文是工具科,是母語,是學習其他各科的基礎。

2019語文高考已經難出新高度,今後究竟會有多難?

1.閱讀速度,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現在是9000字,將來可能增加到1萬字。

2.閱讀題量也增加了,今年的題量,不是題目的數量,是你要做完的題的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

溫儒敏還透露:

「高考的閱讀面也在悄悄變化,哲學、歷史、科技什麼類型的內容都有。現在閱讀的要求遠遠高出語文教學平時教的那個水平」。

也就是說,只看教材,別說高考語文,就連中考語文都將應付不來。別再說什麼應付考試沒時間閱讀!孩子不閱讀,根本應付不了考試!

對於閱讀少、不讀書、語言基本功不紮實的孩子而言,此次教改已經不是噩夢,而是審判。教改後考察大量語文的超綱內容、考察全科素質成為標配,臨時抱佛腳沒有指望。所以必須做好平時的積累,古詩詞、古文、名著等,都要在平時做一些學習和閱讀。

中高考語文未來會難在哪裡?

1.考卷文字的增加。如果你的孩子不經常閱讀,考試時閱讀速度太慢就會吃虧。舉例「全國卷Ⅱ」的語文考卷,現代文、文言文篇幅極多,題目或不多,但閱讀起來很費時間。這樣就考驗了考生的閱讀速度和抓重點的能力。

2.範圍變得更廣,不再局限於課本,對於名著的考核標準已經逐漸提高。例如,相對簡單的是這樣的:

該題考核了《朝花夕拾》、《駱駝祥子》中的人物與情節識記。而在未來,名著閱讀的試題會考到更多細節,以免學生只是在得過且過地背誦。

或者是對比分析人物,讓孩子談談對主人翁的個性化感悟;

或者是結合給出的具體片段內容,鑑賞評價人物或者作品語言特色;

或者是對比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探究作者的多種寫作風格等等。

從最開始的作者年代、身份的考察,到現在的閱讀理解,無一不在提醒家長和老師,務必提高對孩子名著閱讀的重視程度。

3.不積累古詩文文言文,吃大虧。古詩文在語文試卷里有34分左右,北京卷文言文+古詩文的考察分數高達44分,再加上名著閱讀的分數有50分,堪比一篇作文,占語文總分數的30%。

換句話說,不重視古詩積累、文言文閱讀,將失去這幾十分。

「大語文」將成未來教育趨勢

中國語文課程改革的形勢是:

語文和語文閱讀在中、高考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語文考試越來越重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課內外的結合將是必經之路;

各地已在相繼增加語文中考總分,且高達30分:

2015年,湖南長沙等地中考語文增加30分;

2018年,山東濟南等地中考語文將增加30分

......

從2019年9月開始,全國中小學生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都使用統一部編版教材。

整個小學6年12冊共選優秀古詩文124篇,占所有選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達80%,平均每年20篇。初中古詩文選篇也是124篇,占所有選篇的51.7%。

語文的重要程度已凸顯。

註:圖片來自財經網2018年5月訊

看看高考的變化、教材的變化、學科重要程度的變化、還有這幾年爆紅的《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見字如面》等語文節目……所有現象都在告訴我們:

「語文為王的時代已經到來。以後所有科目都將考驗語文水平,確切地說是閱讀水平。」

這不是聳人聽聞,這次教改是全國上下從幼升小到高考,正在深化進行的一系列重大歷史性教改,是中央頂層設計的結果。這次的新教改醞釀了整整4年,經過了10多輪討論,才最終確定了下來!

北京市教委委員、新聞發言人李奕和中招辦主任曾在中考前透露:

日後的中考理科題目中會增加閱讀量,考查學生的知識結構,以及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們來看一張中考科學試卷,閱讀量一點不比語文試卷少……

可見,今後的中高考所有科目都是對語文的持續考察。閱讀量少、語文水平欠佳,都會導致做題速度、理解水平受到很大影響,出現連題都沒時間做完的情況。

未來,閱讀是一切學科的核心基礎,如果你依然說孩子沒時間讀書,等同於讓孩子放棄所有學科。

語文為王時代,你的孩子準備好了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u9KGWwBmyVoG_1ZKvf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