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上海作為一個國際性的大都市,許多西方流行元素登陸中國的第一站都是首選上海。流行元素中就包括電影,美國好萊塢和歐洲主要影片公司新鮮出爐的影片,很多都會同步來到上海。從1896年上海徐園第一次放映西洋電影開始,整個民國時期,上海始終是中國電影最重要的放映市場,電影傳播的價值觀念、時尚文化也對上海人的生活構成了重要影響。
在這樣的背景下,上海的電影放映院如雨後春筍般,遍布城市的各個角落。據統計,民國時期上海市區前前後後湧現除了多達70幾家的電影院。其中比較著名和規模較大的如南京、大上海、大光明、美琪、卡爾登、國泰、滬光、蘭心、麗都、百老匯、巴黎、大都會、大華、虹口等。有的已消失,有的生命力依然旺盛,本期就講講其中有代表性的幾家。
上海影業公司下屬電影院
南京大戲院。
民國19年(1930)3月,位於延安東路523號的南京大戲院正式開幕,創辦商為南怡怡公司。整個建築為西歐古典風格,共上下2層,有1500餘個觀影座位。開張當日,影院放映了歌舞大片《百老匯》。民國期間,南京大戲院以電影為主,是上海一流的電影院,在業內享有盛名。美國好萊塢如福克斯、米高梅等的芯新片首選放映都是在南京大戲院。
解放後的1950年,南京大戲院更名為北京電影院,成為上海影院行業第一家公私合營的企業。1959年,改名為上海音樂廳,成為國內外音樂藝術表演團體來滬的主要演出場所,許多重要作品在上海的首演也都放在這裡,許多青年音樂家在此成名。
1989年,上海音樂廳被列為優秀近代建築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4月,市政改造中,經過整修的上海音樂廳地基抬升離地,朝東南完整平移了60多米。
上海音樂廳
大上海大戲院。
大上海大戲院於1933年11月建成,位於西藏中路520號,建築面積3300平方米,整個建筑前部5層,後部是觀眾廳,有1750個座位,配有冷氣設備。建築造型屬於現代主義風格,外牆配套了燈光設備,夜間璀璨無比,在夜上海也是十分奪目的。大上海大戲院開幕當天,首場上映的電影是《女性的追逐建》,由當時的好萊塢著名明星麗琳•哈萊主演。
大上海大戲院的英文名為Metropol,有大都會之意。而其投資商為融融股份公司,這家公司當時資金雄厚,與南京大戲院大有一爭高下之意。開幕之初,與南京大戲院形成了直接競爭關係,甚至把福克斯等公司的首映權都爭奪了過來,搞得南京大戲院幾乎停業。然而戲劇性的是,正當大上海大戲院風頭正勁時,其投資方融融股份資金斷鏈,戲院被南京大戲院的擁有方南怡怡接管。
解放後的1956年, 大上海大戲院改名為大上海電影院。1966年後改名為「遵義電影院」,這期間根據形勢需要,對影院進行了大整修,原布局改動甚大,歷史建築的原貌不復存在。21世紀初,大上海電影院在原址上推倒重建,原來的5層改成8層。1989年,大上海電影院入選第一批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大光明電影院。
大光明電影院位於南京西路216號,始建於1928年,由中國商人高永清與華納兄弟的創始人美國人亞伯特•華納合資成立。大光明電影院開幕之初就極具矚目,開幕當天就邀請了京劇大師梅蘭芳剪彩。首映影片為美國環球影片公司的《笑聲鴛影》。
由於高永清不善經營影業,1931年11月大光明電影院停業,之後被以英籍華人盧根收買。盧根決心以大光明戲院為據點,在上海灘的電影界大幹一場,遂投資巨款將舊戲院以及附近建築全部拆除重建,並聘請匈牙利著名的建築師鄔達克設計,於1933年建成。重建後的新大光明大戲院,成為一個附設咖啡廳、彈子房、舞廳、劇場的多功能綜合性劇場,場內共有座位近兩千。
1933年6月,新的大光明電影院舉辦首映式,放映的電影為米高梅公司的新片《熱血雄心》。新落成的影院成為當時上海最為時髦的場所之一,盧根決也很會經營,聘請了許多俄羅斯女郎作為招待,還有歐美樂師組成的樂隊,那時來大光明看電影的都是穿戴時髦的有錢人。大光明電影院在當時享有「遠東第一影院」的盛名。
日軍占領上海後,大光明電影院幾易其主,資產流失嚴重。解放後的1953年,影院由上海市文化部門接管。1989年大光明電影院被評為上海重點保護文物。2008年,影院依照1933年的原樣進行了較大規模的修復。
美琪大戲院。
美琪大戲院位於南京路江寧路口,建於1941年,建成之時,以"美輪美奐,琪玉無瑕"的寓意取名為美琪。戲院融合現代與古典建築風格,特立獨行,特別是入口處圓形巨塔,氣勢磅礴,內部裝修富麗堂皇。
美琪大戲院於1941年10月開幕,當時杯譽為"亞洲第一影院"。解放後,戲院以演出大型歌劇、芭蕾舞劇、音樂舞蹈為主,是國內外文化交流的主要演出場所。其建築入選上海近代優秀建築保護單位。
卡爾登大戲院。
卡爾登大戲院位於南京西路黃河路口,建成於1923年。其建築也是出自匈牙利設計師鄔達克之手。建成之初,卡爾登大戲院以其設備先進和裝修奢華著稱,在上海電影界享有重要地位。1923年2月9日,卡爾登大戲院首映影片為米高梅公司的《盧宮秘史》。與此同時,話劇表演也在此風生水起。許多藝術家都在這裡留下了身影,卡爾登大戲院也享有了「中國話劇大本營」的美譽。
《蝴蝶杯》在長江劇場的演出廣告
1935年,大光明影院瀕臨破產,當時上海的金融家朱博泉看中時機,同時買下大光明影院和臨近的卡爾登大戲院。之後這一帶成為上海最奢華、最時髦的娛樂場所,顯貴名流聚集。1951年12月,被接管後的卡爾登大戲院更名長江劇場,是上海話劇演出主要場所之一。
國泰大戲院。
國泰大戲院位於上海市盧灣區淮海中路870號,建於1930年,由鴻達洋行設計,屬典型的裝飾藝術派風格。1932年1月,國泰大戲院正式開幕。當天登在《申報》上廣告用語是:"富麗宏壯執上海電影院之牛耳,精緻舒適集現代科學化之大成"。
解放以後,國泰大戲院更名為國泰電影院,1994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為優秀歷史建築。2003年,國泰電影院進行了全面大修改建,現代化設備設施一應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