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界,很流行老派情懷一說。食文化這個大籮筐里,裝著歲月的沉澱、老手藝的傳承、老味道的延續……所以大多數時候,我們喜歡選擇老派:老冰棍、老滷水、老罈子,還有老面饅頭~
老面饅頭就是在麵糰發酵之初加入一團老面共同發酵誕生的饅頭,常規我們吃的饅頭還有一種叫做發酵饅頭。雖然老面饅頭也是發酵的,但為了區分老面劑子發酵和直接用酵母發酵的饅頭,習慣將這兩種發酵饅頭稱之為老面饅頭和發酵饅頭。
老面饅頭比發酵饅頭,到底有什麼不同呢?非要比出個好壞的話,你覺得老面饅頭好,還是發酵饅頭好呢?這個問題籠統說有點抽象,那麼我們就分別從下面幾個方面比較一下吧。
1.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確實是我們應該首先想到的。就老面饅頭而言,發酵的老面劑子裡留存有安全隱患,比如保存不當的老面,陳放後,可能有微生物污染,如大腸桿菌等有害菌超標、面劑發霉產生毒素等。直接危害身體健康。
相對而言,用酵母菌製作的發酵饅頭,就能夠比較好地避免這些風險,從而增加食品安全可信度。這一部分,發酵饅頭勝出。
2. 口感
即便陳放沒有達到危害程度,也可能使老面中的酵母菌之外的其他雜菌滋生。除了我們想利用的酵母菌發酵,還有可能有乳酸菌等雜菌跳出來作亂,所以在發酵過程中,隨著乳酸菌等的積極活動,老面饅頭會越變越酸,或產生其他比較不適口的味道。對於能夠基本定向發酵的新發饅頭來說,這個口感隱患可以剔除,不必擔心。
但另一方面,正因為老面劑子裡酵母菌只是其中微生物之一,所以發酵沒有新發饅頭那麼充分,一定程度上,減低了鬆軟感,增加了嚼勁,這個「有嚼勁」的口感,恰恰是招不少人喜歡的筋道感覺。這麼看來,老面饅頭的嚼勁口感優於酵母菌發酵饅頭。這一部分,雙方戰平。
3. 營養價值
前面說到,老面饅頭不能像用酵母菌直接發酵的饅頭那樣,做到比較純粹的定向發酵,所以會產生乳酸菌持續產酸的不適口感。為了抑制乳酸菌等雜菌產生的酸味,傳統製作工藝中,喜歡及時加入鹼類,比如食用小蘇打等,進行酸鹼中和。在這個過程中,鹼類的加入,會對維生素,尤其是糧食里的B族維生素產生很大的破壞作用。這樣一來,營養價值肯定要打折扣了。甚至有時候因為經驗不足,操作不當,還會出現鹼過剩留下的黃色斑點,影響營養價值的同時,也影響口感。
而直接用酵母菌發酵的饅頭,當然沒有這些隱患。而且酵母菌本身,也是對身體有益的成分,能分解原料麵粉中的植酸等抗營養因子,使鈣鎂等礦物質等的利用率上升。在發酵過程中,不僅不破壞B族維生素,還能額外產生一定量的B族維生素,增加胺基酸含量,提高饅頭整體的營養價值和可消化程度。這一部分,老面饅頭優勢大失。
作為吃貨,我認同追求好的口感帶來的愉悅感,這種愉悅,正是美食之所以成其為享受的原因所在。但出於對老面饅頭在食品安全、口感和營養價值上的一些局限,我個人的傾向,還是建議選擇直接用酵母菌發酵的饅頭。
如果偏愛老面饅頭的嚼勁,這裡還有一個小招可以分享一下:在發麵之外,準備一團死面,就是只有水和面和成的麵糰,在整形蒸製前,揉入發酵好的麵糰,短時間靜止醒面後,就可以上鍋蒸。這樣出來的饅頭,發麵不那麼蓬鬆,有老面饅頭的嚼勁,卻避免了老面饅頭的另外那些缺點。有機會您試試又健康又有口感的「新老面饅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