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極游」市場火爆只是「冰山一角」

2023-12-07   品橙旅遊

原標題:「兩極游」市場火爆只是「冰山一角」

【品橙旅遊】除了「擠破頭」的國內游,「兩極游」也在2023年異軍突起。據稱,今年冬季出發的部分產品中有高端艙位售罄的情況,部分南極遊輪產品甚至「一艙難求」。2023年雙11期間,飛豬銷售的「10天9晚的海洋勝利號單船票」「16天15晚南極+阿根廷全行程」這兩款商品特別受消費者歡迎。截至目前,已經有不少消費者開始預約出行日期了。

據品橙旅遊了解到,貫穿2023年,「兩極游」市場好於一般的出境產品。「兩極游」資深運營商拉美途創始合伙人隋逸透露,2023-2024,僅拉美途一家的南極北極遊客量就突破1000人次,當然這個數字離疫情前預定高峰還是相去甚遠。2019年之前,中國每年有8000名遊客前往南極旅遊,業內預計2024-25季恢復到2019年65%,2025-26季恢復到2019年100%。

「目前來看,旅遊市場兩極分化越來越明顯,而在『兩極游』中的兩極分化也呈上升趨勢。」隋逸說。

疫情三年,被壓抑的需求得到釋放,「兩極游」是否真的可以成為下一個「藍海」?恐怕這裡面暗潮洶湧。

市場變了

雖然拉美途數據不錯,但並不能說「兩極游」已完全恢復了。

「與2019年比還有一定差距。」眾信旅遊極地郵輪中心負責人趙鑫分析指出,暫未完全恢復的原因有多重:一是極地郵輪需要提前18個月預訂,中國開放得時間相對較晚,臨時選貨空間就相對較小;二是海外旅遊開放得早,很多郵輪和艙位已經都被搶購一空;三是隨著老舊郵輪的退役,進一步壓縮了可選的空間。

「數據顯示,在2019年前往南極的55,000人里有8000名中國人,2023年度全球市場增長到72,000人,這其中只有1400名中國遊客。所以海外市場發現,中國市場還沒有完全恢復原來的量級,這就會導致旅行社在採購產品的時候,會發現資源方與以前不一樣了,可採購的極地遊輪不多,洽談的船也不多,這可能是目前極地市場變化比較明顯的體現。」他說。

除了船方市場的變化,國內消費市場也在發生變化。

飛豬度假商品運營專家李雅楠表示,目前極地產品正在往多元化的方向發展,而非僅限於單一的郵輪旅行。當下南極的熱門玩法,既有經典的南極半島(穿越南極圈),威德爾海線路,福克蘭島+南喬治亞島+南極半島線路,還有更高端的飛躍德雷克海峽體驗。北極玩法有斯瓦爾巴一島游,北極三島(斯瓦爾巴+格陵蘭+冰島),西北航道,打卡北極點等。這些豐富的產品玩法希望為不同年齡、不同出行需求的客戶提供更極致的極地探險體驗。

「我們觀察到,今年預約前往極地旅行的客群和過去有著很大變化。2019年之前,對極地游感興趣的客戶相對年長。今年以來,85後、90後甚至95後成為極地旅遊的主力軍,占比高達70%。」李雅楠說。

不過,隋逸表示從他們的報團情況來看,有錢有閒的銀髮族依然是主流客群。但她認同「玩法」的變化。為了順應市場的變化,拉美途也摒棄的往年包船的做法,而是把產品做到多層次,多團期,多種玩法。

「旅遊兩極分化嚴重,『兩極游』也一樣,分層更為明顯。我們去南極的客人有60%以上是要伴隨著南美一起走的,旅遊天數在20天至30天,這樣的產品整個客單價也是比較貴的。另外最高端的船和性價比最高的船賣的很快,中間檔產品反而會銷售得慢一些,與往年不同。」她說。

據悉,與往年200人船不同,今年海達路德遊輪公司推出了500人大船—南森&阿蒙森號,是性價比最高的產品,這也是拉美途賣得最好的產品。隋逸說:「一開始客人報了那些很貴的船,後來知道我們有這個產品之後,好幾組客人就換成了它。雖然是大船,但它更新、空間更大、設施更好,這次也驗證了500人的船登陸等待時間沒有想像中那麼久,是可以接受的,而且在南極洲登陸四五次對於一般的遊客來說體驗感正好,不會覺得太少,也不會太累。所以這一產品占了我們銷售的60%。」

拉美途遊客在南極合影

對於即將到來的2024年市場,無論是眾信旅遊還是拉美途都比較樂觀。趙鑫認為,從今年預售的情況來看,可以預計明年將有近2000人次前往兩極。

而隋逸認為也可能和2023年差不多。她說:「按道理來說,2024年比2023年應該有一個幅度比較大的上漲,但是由於2023年市場在三年壓抑後爆發,導致2024年釋放的量就會少很多,所以我預計明年會回歸到靠自然增長的正常軌道上去,可能會與2023年持平或者稍微有所上漲,不會說幅度那麼大。」 隋逸認為,明年市場仍然眾多不確定性,我們應保持敬畏且謹慎樂觀。

「兩極游」競爭激烈門檻高

KOL「無須豆蔻」在疫情前去了南極,除了顛簸的巨浪、極晝天氣,讓她印象最深刻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嚴格的環保要求,以及「給戀愛中的動物讓路」標識牌。

作為專業人士,趙鑫僅南極一地就去了近四十回,他的感受是:全方位的震撼。首先是自然環境的震撼,「給你一個新世界的感受,極地風景是想像不出來的,所以那種震撼感,是降維打擊的那種震撼感」。另一種震撼是旅遊方式的震撼,與國內或出境游要適應國內遊客不同,極地游的旅遊方式是世界性的,從工作人員的專業度到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產品的設計都更為國際化。

「很多時候,『兩極游』是人生願望清單中的一項,所以很多遊客都會前往。」無須豆蔻說。而這也是「兩極游」在疫情後火爆全球的原因之一。也許,疫情讓我們覺得有些事要趁早做才不會留下遺憾。

熱烈的市場反響,自然引起了旅遊企業的關注,再加之一些疫情前的定金必須要消化掉,這也使得今年的「兩極游」市場格外熱鬧,也格外慘烈。

兩位業者都表示,「兩極游」看似只是租船包船,實際上門檻很高,而今年又是「洗牌之年」。

無須豆蔻

首先,今年的市場不確定性很多,經過疫情三年,船新,船公司也是新的,再加上籤證和航班的不確定性,很多團出現問題,甚至退團。

其次,極地游產品很貴,但凡是入局者,單次投入往往以百萬元計,甚至達到上千萬,這就意味著雖然可以賺得多,但是風險也比較大。想要賺錢必須要依賴於豐富的經驗,所以有一些新玩家很有可能明年就會退出這個市場。

做了十餘年的趙鑫看過了太多的「過客」。他認為,「兩極游」門檻很高。因為你要找不同的船公司,所以業者要對全世界極地游公司了解得比較深入,知道各遊輪公司的優勢所在,那些南極資源較為優勢,那些北極資源比較全面。這是第一點。

無須豆蔻

第二,極地旅遊市場更加考驗旅行社的綜合運營實力,以北極產品為例,北極產品大多是在暑期期間,會占用到暑期歐洲市場很大一部分資源,如航空、地接、簽證等等,這就需要旅行社有很強的綜合業務能力,及長期較強的供應商資源掌控力。一方面最大限度的掌控暑期常規的旅行資源,另一方面還有更為充裕的資源為北極產品服務。

「最後,及時掌握資源端信息,最小地減少信息差才是未來極地旅遊市場的突破點。如何更好的消除信息差?這就要求極地遊輪操作中心更加全面、詳細的了解資源方,一方面與各方資源加強溝通,特別是服務在第一線的各方資源。其次是,快速加入行業協會,這樣你的信息才會得到的比較及時。趙鑫說。

隋逸表示,今年競爭是比往年激烈一些,因為別的目的地沒有恢復,所以進來的人比較多,但是進來之後,這個市場會教育新人。

「我想明年可能會更有序一些,投資方也會更謹慎,因為像『兩極游』這種長線目的地的門檻是很高的,嚴重依賴運營商的專業性和經驗。」隋逸說。

「兩極游」市場就像南極旅途一樣,看起來很美好,但要經歷大風大浪,外人所看到的往往只能是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