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衣庫提前給年輕人上了一課

2023-07-14     功夫財經

原標題:優衣庫提前給年輕人上了一課

作者:柳展雄,關注新興行業,《新京報》《經濟觀察報》專欄作者

我有個吃喝玩樂群,裡面以95後00後的年輕人為主,平日裡交流好吃的好喝的。昨天,有人往群里轉了條內容,「兼職學生小 K吐槽在優衣庫兼職銷售經歷,乾了一個星期就辭職」。群里氣氛突然蘇維埃起來,紛紛罵資本家無良,社會內卷。

我一下子好奇了,優衣庫是拖欠工資了,還是PUA員工了,被年輕人集體拉黑。

我仔細瞧了瞧,這個大學生小K,不滿優衣庫的理由是薪資少、兼負打掃,要向顧客打招呼。優衣庫要求員工寫感謝卡,感謝一天裡幫助過自己的同事。

我滿臉問號,還以為是啥黑心企業呢,結果就這?

優衣庫的工作,在同類行業屬於比較輕鬆的。客人買衣服基本是自己試穿,自己挑,店員對客戶其實不用很操心,甚至連結帳都是自助結帳了。

店家招人來,不就是整理一下貨物打掃一下衛生嗎?另外給客人問好是服務業服務行業最基本的規矩,哪個店都這樣,有啥奇怪的呢。

找工作是個雙向選擇,如果說小作坊、小服裝店還有可能坑蒙拐騙,欺騙員工,那麼優衣庫這種跨國大企業基本不存在這種現象。

在招聘的時候,企業已經把薪資待遇和工作內容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既然同意進入該崗位,那麼,遵守企業規章制度流程;如果不滿意,完全可以用腳投票,重找兼職。

01

兼職學生不滿優衣庫,這個事情,可以跟另一個事情,參考對照。

去年有個著名的財經調查,估計很多人看過,《中國青年報》面向全國大學生就業調研,8.2%的男生和3.25%的女生認為自己畢業後可以月薪過5萬。近7成的00後認為自己畢業10年內,達到年入百萬。

還有些網紅博主做路邊採訪,問年輕人覺得30歲的人存款多少,很多人上來就說一百萬。

網上的自媒體和電視節目,在把大學生當小孩子哄,不告訴他真實世界是怎樣的。

現在國產劇有個現象,就是沒有窮人。現代都市劇里,無論什麼角色都過著光鮮亮麗的生活,仿佛空中樓閣。

爆款劇《三十而已》,女主角就是一個普通的奢侈品櫃檯銷售,收入15000元,因為喜歡一個陽台,住在7000塊的房子,為了享受一次遊輪上的高級餐廳,即使自費一萬八也要將普通艙升成行政艙。

圖源:《三十而已》劇照

《歡樂頌》五美中,設定為平民階層的關關和邱瑩瑩,卻能夠住進上海數一數二的高檔小區,裝飾高端,有專門的物業管理和安保。

有工作經驗的人會說,「這種電視劇一看就很假,這也有人信?」但是大學生真的信,知乎上有一個關於北上廣租房的問答,評論區不少人說自己找工作之前很憧憬《愛情公寓》里的合租生活,覺得自己也能過上電視劇里的生活。

圖源:《愛情公寓劇照》

整個社會都在告訴他「書中自有黃金屋」「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考上名牌大學後,日子就輕鬆了,可以成為人上人了」,父母親戚是這麼說的,老師是這麼說的,報紙電視都是這麼說的。

尤其是小紅書這樣的平台,時時刻刻展示消費主義燈紅酒綠,告訴小女生:精緻是必須的,省吃儉用是丟人的,男朋友不僅要帥有錢而且還特別閒,不用工作整天圍著你轉。

02

可以說,中國年輕一代人的工作倫理接近潰散,而社交媒體起到了非常惡劣的誤導影響。

當大學生畢業進入社會,發現社會險惡,00後以為自己應該是社會精英、人中龍鳳,十年內年薪百萬,結果他畢業後在北上廣只能租15、20平米的房子,沒有過上精英的生活。

這個時候,自媒體沒有給出合理的建議,而是一個勁給他們宣洩情緒,加劇年輕人破罐子破摔的心態。

營銷號要麼鼓吹「白領中產工作是多麼精緻高大上」,要麼就是「當白領也沒啥意思,我躺平了,放棄人生」,在兩個極端之間切換。

前年,有個熱度很高的話題,江浙滬海歸廢物。簡單科普下來龍去脈,江浙滬有些小孩,去海外留學,讀了文學,政治學大概影戲研究這些沒啥實用的專業,返國後,創業單幹沒能力,老老實實上班又不樂意,就成了「海廢」。

這話題剛出來的時候,一堆人說,「這樣的人生充實,有著自己的愛好和理想」,「為啥非要奮鬥,東亞人就是太累了」,「一個唯錢而論的世界,難道不正是一個荒誕的世界嗎?」

醒醒,人家海歸廢物,個個家裡有礦,父母開製造業工廠的,廠房裡上百號工人,他們是什麼階層,我們平頭老百姓又是什麼階層。

這些年還有「00後整頓職場」,「當全職女兒有多爽」等類似的爽文,這些營銷號的路數概括起來就是:極少數隻占社會5%的有閒階級上等人,在無病呻吟,輸出福柯白左廢話文學,噴資本主義,噴大企業,自稱用躺平對抗社會。廣大低收入家庭的年輕人跟著躺平,無腦盲從,還讚美有錢人家的孩子躺平的姿勢真優雅真高貴。

03

這個吐槽抱怨優衣庫的小K,在帖子裡,有句話頗值得玩味,她說「大學生就活該一小時16元給你打掃衛生?」

不客氣地說,現在學歷通貨膨脹,大學生沒以前珍稀。企業方是以能力和經驗,而不是按學歷給人分配工資的。

再說了,即便是以前,十幾年前,社會本科率很低,大學生還是天之驕子的時候,在服務業兼職打工,也很正常,沒覺得自己受委屈。

當年,年輕學子到肯德基、麥當勞、星巴克,端盤子,很普遍,自給自足,掙個零花錢。

肯德基的一個中國區高管趙傑,他老家內蒙古的,窮山僻壤的地方,2004年到上海上大學念書,他在洋快餐餐廳打零工,覺得非常高興。

我一個85後朋友,他老婆在校園生涯的時候,夢想暑假去星巴克,去面試結果沒通過,可傷心了。

現在,優衣庫等快時尚品牌,相當於以前的肯德基麥當勞星巴克,適合年輕人兼職打工,作為賺零花錢的途徑,也能鍛鍊下自己。

優衣庫本身也不算很差的企業,小 K吐槽薪資低,咱們算下時薪16元,每天8小時,正常雙休,一個月是2816元,注意,這是給兼職人員,而不是正式全職員工的工資。

作為一家外企,優衣庫嚴格遵守中國的勞動法,開薪水也會參考當地最低工資水平,在制定工作強度的過程中,優衣庫按班表排班,加班也是給加班費的。

根據澎湃新聞的採訪,有位在優衣庫兼職的網友表示,企業的管理很規範,能給她帶來一種「正規的安全感」,從清潔到倉庫,再到收銀賣場,每個環節會教你,感覺員工都很有動力,也讓她的學習和溝通能力得到提升。

退一萬步說,小K這樣的年輕人,覺得優衣庫沒前途,應該及早對自己的職業生涯做規劃。

現在,大學生很難找到心儀的工作,這是事實。

那麼社會和媒體應該怎麼辦?當網際網路嘴替,鼓吹躺平摸魚,罵資本家很容易,而給出中肯的建議很難。

最近張雪峰大火,他從市場化角度、從就業收入的角度,去評判一個專業的好壞,給廣大貧寒子弟指出了一條明路。

老一輩人,尤其是農村人,對小孩的高考填報志願以及未來職業規劃,是懵懵懂懂的。學生家長們,腦子裡都是以前老一套擇業觀。父母親戚有多少了解最新的動態,有幾個70後懂得「四大天坑」這個概念的?大多隨波逐流,看熟人鄰居的孩子選了啥,跟著選了啥。

等進了大學後,他的老師不會主動告訴年輕人的就業前景。如果學生提早知道自己畢業後,進一個工資收入低的行業,還選不選這個專業?老師首先考慮的是自己的教職飯碗。

張雪峰評判了,很多跟就業脫節的、本應被淘汰掉、或者至少大幅削減的無用專業。

社會多需要張雪峰這些會幫00後出謀劃策,解決實際問題的人,少些只會情緒輸出,編些「00後整頓職場」爽文的營銷號。

誰真心幫年輕人,誰在捧殺年輕人,利用年輕人來賺流量。我想,人民群眾看得清清楚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f170d40c7af9297660032eeea6c6a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