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況越來越緊急!歐盟開始下死手了

2024-06-18     功夫財經

作者:鳳來儀

沒想到,中歐關稅戰的序幕,是由電動車這種新能源產品發起的,不由讓人覺得造化弄人。畢竟,新能源這種理念是由歐洲首先發起的。

我估計,他們在發起的時候,完全沒有預料到這種不太需要積澱的產品,一旦被中國人掌握了技術後,能把售價降到什麼地步。所以現在的這場關稅戰,歐洲看上去有點吃癟。

歐洲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數量從2020年的約5.7萬輛激增至2023年的約43.7萬輛。2023年中國電動汽車的海外銷售額增長了70%,達到341億美元。其中近40%出口到歐盟,歐盟成為中國電動汽車的最大出口地。

於是歐盟宣布即將對中國電動車加征懲罰性關稅,其中對比亞迪、吉利汽車和上汽集團分別加征17.4%、20%和38.1%的關稅稅率。歐盟察覺到如果這會不打,以後也就別打了,因為歐盟自己的電車工業大機率會被中國湧入的電車衝垮。

加關稅不能沒理由,理由是什麼呢?理由是補貼,比如稅收的減免。但是歐洲自己也搞電車補貼,所以,制裁的幅度是「補齊中國超過歐洲的補貼幅度」。

自2014年9月1日起,中國對購置新能源汽車免徵車輛購置稅,2017年、2020年、2022年先後三次延續該政策。截至2022年底,上述政策累計免稅規模超過2000億元。去年財政部宣布,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將延長至2027年年底。

理由是有了,但也不是所有的歐洲國家都贊同這樣的做法,比如德國和挪威都不太贊同。德國警告稱,關稅可能會引發「貿易戰」,損害德國企業的利益。挪威財政部長特呂格韋·施拉斯沃德·維杜姆表示,挪威不會加入歐盟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實行關稅的行列。他對新聞社說:「對中國汽車實行關稅對挪威政府而言是一種不合時宜和不合心意的行為。」

中國歐盟商會主席彥辭今年早些時間曾表示,「這看起來就像正在上演一場慢動作的交通事故。事故還沒有發生……還有機會找到出口。但是情況越來越緊急了。」

的確,中國也不可能不作出反應。Teneo全球風險諮詢公司認為,中國可能對法國和義大利的奢侈品、化妝品、葡萄酒、巧克力及家具徵收報復性關稅。他表示,雖然德國擔心其汽車製造商和化學品生產商遭到報復,但法國和義大利一直是歐盟內部對電動汽車徵收懲罰關稅的主要倡導者。

沒辦法,德國的車企畢竟在中國深耕已久,不是法國和義大利能比的,而挪威壓根沒有汽車工業,所以挪威是最不在乎買誰的車的。

不得不說,加電車關稅除了上述原因外,或許政治因素也是其中之一。

當然,統一徵收關稅對於歐盟這種超國家體系來說並沒有那麼簡單,所以目前也就是「即將」,還是留有一定的緩衝餘地,如果雙方溝通磋商到位,其實也沒有什麼不能解決的。

但,永遠不能小看關稅同盟的威力,可以說德國在19世紀的統一,就是由關稅同盟開始的。正好我的《歐洲四千年》出版了,裡面就提到了當年北德意志關稅同盟的事。

1819年開始,普魯士開始組建關稅同盟,同盟內一切關稅全免,同盟外其他國家繳納的關稅,在同盟內部按商定比例分配。到1836年法蘭克福加入時,德意志除奧地利外的大多數地區,都已經參加了這個同盟。經濟的力量總是巨大的,在財政收入面前,無論國王還是公爵,都必須低頭。

以普魯士為核心的關稅同盟的建立,是普魯士與奧地利爭奪德語世界主導權最有力的武器。奧地利並非沒有看到風險,但他們的應對措施是,搞貿易保護計劃。在中歐世界,普魯士是自由貿易的代表,關稅同盟與荷蘭、法國等都簽訂了貿易協議,把奧地利排除在外,就連最反對普魯士的薩克森,都不得不加入普法貿易協定。用貿易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普魯士跟英國人學習得很到位。英國正是用這樣的利器打開了全世界的大門,現在他們的學生普魯士,只是在中歐複製一遍罷了。

打通任督二脈的普魯士,又有著豐富悠久的文化教育傳統,立刻迸發出驚人的生產力,作為後發國家的普魯士,從工業奠基一開始就使用了蒸汽機,他們無需承擔改造原有機器的成本,直接用當今世界最先進的科技。普魯士,1830年共有245台蒸汽機,1843年有863台,1852年有2832台,1861年有8669台,主要分布在萊茵、威斯特法利亞、西里西亞和柏林。

普魯士工業有與英國不同的發展路徑,國家的力量從一開始就介入工業經濟發展領域,軍國主義傳統深厚的普魯士,工業生產也緊緊圍繞軍事工業,鋼鐵、鐵路、造船和煤炭工業都具有相當程度的計劃經濟特徵。

與15世紀就摘取神聖羅馬帝國皇冠的奧地利相比,普魯士的崛起是三十年宗教戰爭之後的事了。然而後發有後發的好處,有新教背景,開放性和包容性更強的普魯士在競爭中已經走在前列。

1864年的普丹戰爭,普魯士拉著奧利地一起攻打丹麥,迫使丹麥交出了託管地,託管地一部分歸普魯士,一部分歸奧地利。然而熟悉歐洲地理的都知道,奧地利與丹麥相隔遙遠,歸他的部分根本就是被普魯士領土包圍的飛地,而普魯士可以隨時在這裡找到開戰理由。

通過普丹戰爭,已經完成軍事改革的普魯士還窺見了奧地利的虛實,發現昔日大國奧地利,已經是一具冢中枯骨。1866年,處心積慮的普魯士果然以託管地為由誘使奧地利拒絕了他們假意提出的條約,普魯士找到了開戰理由。從6月15出兵到7月3日短短半個月中,一舉打垮了奧地利軍隊。

從此,奧地利退出了與普魯士爭奪德意志世界主導權的鬥爭。

你看,德意志第二帝國,就是在關稅同盟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不知道現在的歐盟到底是那個新興的普魯士呢,還是老邁的奧地利。

但不管怎麼說,我希望中歐還是能坐下來好好談,畢竟那麼深的經濟交往,大家有話好商量,和氣生財嘛。

就算談不攏,也最好能買賣不成仁義在,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中歐,其實沒有什麼化解不開的矛盾,互補的地方還是挺多的,不是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46511b1b12e5b1a23124ae62277db6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