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向歷】11 月 3 日,宜保持清醒

2023-11-03     單向街書店

原標題:【單向歷】11 月 3 日,宜保持清醒

當杜尚破格地把小便池搬進藝術殿堂,不僅揭下了藝術品長久以來擁有的「精英標籤」,更是宣告了在一切都能被商品化的現代社會中藝術已死的真相。

當代最負盛譽的法國後現代理論家讓·鮑德里亞說:「一切都成了藝術,因此也沒有什麼是藝術了……同時,藝術也不再留給精英,而是成了國家事務,成了政治策略。」

藝術不僅變成了純粹的商品,還成為官方的一種教化手段。通過打造一座座莊嚴輝煌的博物館,藝術品的放置場域被神聖化,在人為營造的崇高氛圍中,文明認同就這樣潛移默化地紮根民眾心中。

杜尚在帕薩迪納回顧展中與《泉》的合影,1963 年

鮑德里亞以其思想的極具煽動性,被稱為西方學界的「恐怖主義者」。他通過透視社會中看似平平無奇的現象,讓日常對於生活其中的民眾而言變成一個陌生的、可怕的奇觀。

而這般銳利的洞察力並不來自精英大學的正統學術教育,事實上,鮑德里亞既沒有寫過國家博士論文,也從未獲得過大學的教職。

鮑德里亞生於一個典型的法國傳統家庭,祖父母是農民,父母是公務員。他厭煩別無選擇,一線直升式的教育路徑,逃離了大學預備班。

因為這一叛逆,鮑德里亞也付出了代價。即使後來展露出作為學者的極高天分,他也沒能順利進入學界,而是在中學做了很長一段時間老師。其第一部理論著作《物體系》發表時,鮑德里亞已經三十九歲。

讓·鮑德里亞

揭示被符號、商品秩序庸俗化了的「真實的荒漠」的同時,鮑德里亞也從未停止尋找世界的解藥。

「我認為,每個人的身上都仍然存在著某種生命力,某種依然在抵抗著的不可化約的東西,一種形上學方面的獨一性……此外,我也應該告訴您,如果我不曾相信人身上有某種在抗爭和抵抗的東西的話,那我早就停止寫作了。

單向貓歷 · 2024首發

接受來自小貓麼麼黑的精神投喂

點擊直達

單向歷 衍生周邊

拼貼詩盲盒

點擊直達

單向歷 靈感提示詞

激活大腦通路

點擊直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d85bf816175da9b27687ef0568d3a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