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候重估榮耀了

2023-12-04     智能相對論

原標題:是時候重估榮耀了

文 | 智能相對論

作者 | 葉遠風

在更換董事長後,榮耀的上市計劃總算落定。

除了「借殼」被否認,外界對榮耀所有上市的猜想基本都被印證,此外CEO趙明明確表示會在境內上市。

在三年的長途奔襲後,毫無疑問榮耀來了到一個重要關口,對上市的摩拳擦掌,意味著無論科技業界還是資本市場對榮耀都要有全新的看法了,一些舊有的遺留問題,或者說一些歷史的包袱,榮耀正在拋下。

通過主動「刷新」自己,榮耀正在走向真正由自己定義的未來。

被「往日之影」影響的榮耀品牌價值

知名網際網路評論家胡錫進最近在公開平台發文力挺榮耀,這本是一個大V對科技品牌的由衷讚賞,但奇怪的是,這篇文章多處提及榮耀在「分家」前的母企業。

更奇怪的是,在與胡錫進的互動中,很多人對這種提及並不感到詫異,而默認了胡錫進的這種關聯。

在藍鯨財經等媒體對榮耀的分析中,各種前母企業的資源也常常被提及,例如榮耀占有的優質銷售渠道,就是以前沉澱下的資源。

總之,到了哪,榮耀都甩不開過去的影子,哪怕已經過去了整整三年,業界還是在默認這種現實。

與更換董事長同時發生的,是榮耀在三季度手機市場份額以近2成的占比穩坐第一(IDC數據),甚至在更細分的摺疊屏手機賽道,三季度榮耀同樣以近三成的市場份額奪得出貨量第一名,其中榮耀Magic V2獲得單品市場份額第一。

即便已經獨立干出了如此漂亮的成績,在手機市場上傲視群雄了,業界還是不由自主把榮耀與那個企業聯繫起來。

這不是榮耀的願望,也肯定不會是那個企業的願望。

其結果,是榮耀的品牌價值長期被禁錮。

「榮耀」到底是什麼,恐怕時至今日,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還是「手機」,多一點了解的,會知道筆記本電腦等終端產品。

而事實上,榮耀早已是徹徹底底的獨立品牌,是一個「致力於構建全場景、面向全渠道、服務全人群」的標誌性科技品牌。

在「往日之影」下,榮耀還是離不開2013年最初的那個多品牌發展目標下的「藍圖設計」。

如同紅米再怎麼發展,其品牌價值也總是要被小米蓋住一樣。

儘管榮耀在智能終端賽道上大力發展,各產品線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關於「榮耀」的突出印記,市場並沒有建立起來,或者說,榮耀自己並沒有建立起來。

這導致榮耀實際的品牌價值潛力,要遠大於外界感知到的「一個賣手機賣得好的」。

對榮耀而言,無論從實際的業務發展,還是塑造獨立形象、走出自己的路來看,都需要一場新的變化。

而現在積極謀划上市,董事會的改變,其本質都是為了要達成這些目標。

想要「加錢」的榮耀,正走向「明日之路」

榮耀在手機這件事上確實頗有建樹。

就在最近,榮耀內部又爆出榮耀Play系列產品經理調任榮耀GT系列產品經理,從透露的信息看,這似乎是一個講究狂野娛樂性能的新系列,顯示榮耀又要在產品更新上大幹一場。

但對於想要刷新自己的榮耀來說,這顯然是不夠的。

市場上多數手機企業,其路子都在手機品牌樹立之後,走向品牌價值的多元化。

例如,IoT時代的全屋智能有充分的吸引力,無論To B還是消費級市場都有充分的市場空間等待挖掘。

又例如,小米造車馬上就要落地,手機廠商們要麼摩拳擦掌,要麼已經在造車的路上了。

還例如,一些廠商還在追著大模型走,手機內置大模型似乎已經成為新的未來。

更不用說,學習蘋果好榜樣,通過附著在各種硬體上的軟體服務生態來增加品牌價值已經是行業共同的行為。

而榮耀到目前為止,在這些上面的動作並不多,例如在AI方面,榮耀最可以讓人記住的點,可能只有榮耀100系列可以靠氣息喚醒的語音助手。

客觀地說,作為「最聚焦於手機主線」的廠商,榮耀保證了市場優質手機產品的持續供給,但對必須擺脫「過去」的榮耀而言,無論在行業形象上還是企業發展實質上,作為獨立企業開展更多的關聯業務,都是一種必要。

或者說,榮耀要迎來更好的未來,必須在手機之外採取更多行動了。

而這些行動,無論是軟體生態、造車還是大模型,都需要常態化的資本支撐。

更不用說,在歐洲等市場的大力開拓以及往高端化產品拓展的過程中,榮耀仍然需要在渠道、研發等方面大力投入了。數據顯示,2023年第三季度榮耀是歐洲手機市場中唯一正增長的手機品牌,其中旗艦機Magic系列銷量同比增長超300%,而榮耀也在不到10個月的時間裡在法國、義大利、西班牙多地實現3-7倍的增長。

因此,在這個檔口,榮耀比任何時候都需要「錢」,或者說需要資本市場的資源來幫助自己再上一個台階。

上市計劃的落地,選擇在這個時候並不意外。

告別「戰團」印記,榮耀將迎來「正常化」企業治理?

當然,在真金白銀的資本市場需求之外,榮耀換帥還有著另一重有關企業治理的考量。

在回應「換帥」一事時,CEO趙明表示,「上市具體計劃會由股東和董事會來定。在未來走向資本市場過程中,會按照相應的上市公司以及監管機構的要求不斷完善董事會的結構和運作。」而他作為CEO,「主要還是做好經營。」

從這些回復不難看出,榮耀在做的是一件普普通通的有關現代企業治理的事,即權益與經營的分離,董事會的多元化專心做好資源支撐與大方向把控,而趙明則主要面向未來具體進行業務落地。

其重要背景,是榮耀從獨立之後,一直沒有擺脫某種「戰團」印記,從前母企業繼承的文化讓榮耀一直更像一個圍繞某一特定目標努力的「戰團」。

這種印記讓榮耀內部有強大的凝聚力,帶來了手機等產品的全面突圍,坐上行業之巔。

但不得不說,其並不利於榮耀作為一個企業而不是品牌向前走。

要刷新自己,榮耀就必須用某種「正常化」的企業治理方式,即依託獨立價值帶來的資本市場認可作為後端支撐,不斷在管理運營上拓展新的業務、走出「獨立行情」。

說得更直接一點,「深圳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這個很少有人能念得全名字的企業,應該在榮耀品牌的未來發展中發揮更大的資源與驅動價值,而不是只是作為一個「戰團」的棲身之所。

一旦這樣的從資本、資源到業務的傳導機制完成,成熟的大企業機制建設完成,榮耀也就能真正「刷新」自己、告別過去,中國榮耀也才能真正變成世界榮耀。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c2def805be412b97d018289ca117f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