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度已達到B級片了,全員沒有一個好人?張家輝這片已抓住我眼球

2023-12-18     皮皮電影

原標題:尺度已達到B級片了,全員沒有一個好人?張家輝這片已抓住我眼球

適逢年底,張家輝在線沖業績。

而且,沖的都是最慘的那種。

前兩天,皮哥剛看完他的警匪片《爆裂點》。

車裂碎屍,火燒活人,尺度拉滿,讓人驚爆眼球。

今天,一部《怒潮》,有過之而無不及。

自從拍了「是兄弟就來砍我」那條視頻後,張家輝在「砍人」這條路,可謂越走越遠。

片中,他身穿黑色的斗篷,行走在雨夜,在某個轉頭瞬間,抬手就是一榔頭。

有人滿頭是血,應聲倒地。

也有他拼盡全力勒住被害人的脖頸,任憑他在自己懷裡掙扎,絲毫沒有放鬆的意思。

更有,他抄起小釘錘,一錘一個小朋友,錘錘見血,錘錘致命。

除了打戲上的尺度,《怒潮》在題材上,絲毫不比《爆裂點》弱。

妙齡少女被活取眼角膜,屍體封在水泥中,這是「器官買賣」。

姑娘們被明碼標價,買走以後可以肆意蹂躪,甚至可以殺人虐屍取樂,這是「人口買賣」。

當然,還有更觸目驚心的,皮哥言至於此,給大家留個懸念。

一部純國產黑幫犯罪電影,何以能以尺度達「B級片」的姿態,在全國院線公映?

一部大尺度,強情節,真實露骨,血漿飛濺的動作電影,何以能在剛剛上映,就收穫如潮好評?

皮哥第一時間給大家試毒,讓我們透過電影「大尺度」的表象,看看它的內核,究竟藏著什麼寶藏。

01、無名殺手捅破大天,黑幫交接全員惡人,這劇情節奏,狠

讓皮哥驚喜的是,《怒潮》並沒有走純犯罪動作路線。

它既帶點懸疑的巧思,又沾一點探案的快感。

當故事在劇情推進中,一發而不可收拾,觀眾卻一臉懵逼的不知道哪個人才是罪魁禍首時,觀影的爽感就達到了頂峰。

這是《怒潮》在技術層面,最值得稱道的地方。

故事發生在海外,表面慈善團體,背後黑幫產業的洪泰集團,到了交接班的日子。

老爺子選好了繼承人,雖然他的養子和合伙人有人不服,但迫於老爺子威嚴,微弱的平衡得以維持。

一個強大的黑幫團體,必須要靠一個手腕強硬的人物來維繫各方之間的關係,老爺子洪泰,無疑就是這個人。

可當他在儀式上宣布繼承人的時候,繼承人卻遲到了。

原來,他選好的繼承人,已經在一個雨夜,被榔頭敲碎了腦袋。

得知消息的老爺子,趕緊宣布儀式取消,並要求手下,在24小時之內,抓到這名黑衣殺手。

但他沒料到,在自己回去的路上,殺手卻找上了門。

殺手炸翻了頭車,將車隊堵在狹窄的隧道中,用煙霧彈做掩護,差點要了老爺子的命。

著急忙慌將老大送到醫院,洪泰的高層開始開會。

這個殺手,到底是誰僱傭的?

洪泰在當地勢力頗大,白道黑道都有關係。

能動繼承人,截殺老爺子的人,肯定知道兩人行程住址等具體信息,由此他們判斷:這個殺手,肯定是自己人僱傭的。

老爺子還沒醒,殺手又開始行動起來。

他幾乎以一己之力,將整個洪泰集團,攪得天翻地覆。

集團高層,人人自危,對權力的渴望,對會長之位的渴求,對利益的追逐,讓他們都想從這次內亂中,分一杯羹。

可跟洪泰一起成長起來的這幫人,卻個個都不是好惹的。

養子心狠手辣,合伙人心懷鬼胎,部下圖謀不軌,老爺子幕後操控,一出狗咬狗的內鬥戲,火爆上演。

近身格鬥,拳拳到肉,刀刀見血。

配上洪泰集團暗黑的割器官、藏屍體、活摘角膜、車內凌辱戲碼,電影畫面上已將觀眾的視覺刺激,拉到了極致。

除此之外,從一開始,電影就悄悄埋了一條暗線。

這條暗線,直到電影的後半段,才真正揭開。

這條暗線,也是《怒潮》最大,最細膩,也最有格局的輻射。

那就是張家輝飾演的殺手陳安,真實身份究竟是誰?

相信皮哥,在眼球爽完之後,這條線索,會讓你不自禁發出「奧,原來如此」的感嘆。

反轉來的突然,容易閃到老腰。

《怒潮》要的就是在快節奏,強劇情,狠動作襯托下,觀眾智商被無限凌虐的快感。

02、野蠻獸性肆意爆發,至真至純親情無價,與其他犯罪片一比,差別出來了

從《魔警》開始,張家輝就走上了一條,好勇鬥狠,像野獸一般,在血與火的社會拼殺中,毫無顧忌向前的打鬥風格。

這部《怒潮》,更甚。

在皮哥看來,《怒潮》就是為張家輝的陳安形象,貼身打造的架空世界。

這個世界裡,沒有黑白,沒有正義,官商勾結,警匪串通。

有的只是叢林法則,只是無法壓制的慾望,是整個社會對「馬基雅維利主義」的極致推崇。

電影在開篇的序幕中,就點明了這個設定的真實。

那頭盯著觀眾怒目而視的豹子,是張家輝,是阮經天,也是每個觀眾心中,壓抑不住的慾望野獸。

野蠻的世界,是不存在文明的。

以至於導演在電影的打鬥中,極大削弱了警方的力量和及時性,並且完全取締了長槍短炮之類的熱武器。

所有的打鬥,都是冷兵器,每個人的兵器,又都代表著這個人的性格特點。

張家輝的錘子,代表他的力量,勇猛,玩命。

王大陸的拇指彎刀,代表著他的凌厲,兇狠,冷血。

阮經天的甩棍,則是剛毅、堅持和溫和。

在全員惡人的配置中,當各方勢力纏鬥在一起,冷兵器在肉體上劃開,血流如注,血漿噴涌的時候。

那種叢林法則的殘酷,才被完整立體地呈現在大銀幕上。

《怒潮》雖然是國產動作黑幫片,但在觀感上,它卻有韓式動作的痛感和撕裂感。

尤其片中的「兩場窄巷拼殺戲」,更是將這種感覺拉升到了頂點。

第一場,是在合伙人的工廠。

一片漆黑中,張家輝戴著兜帽出現,微弱的光下只有慘叫,飛濺的血漿和不斷拋出的屍體。

當燈打開,一地血滋呼啦,屍橫遍廊,死一般寂靜。

這樣的觀感,在《雪國列車》和《新世界》這樣的韓式動作片中,十分常見。

第二場,是在老爺子住的醫院。

一方是奪位的養子,一方是忠實的鷹犬。

不同的是,這次導演打開了燈,而雙方的武器,全都換成了砍刀。

只有兩個主要人物,一人一把匕首。

開燈的打鬥,場景比黑夜更加炸裂。

窒息感,慘烈感溢出螢幕,單是想想,就讓人害怕。

一段戲看下來,治好了皮哥多年的鼻竇炎,鼻子都瞬間通暢了。

在對人物獸性的不斷挖掘中,導演也「留了一手」。

後半段,讓我們相信,這不是一個徹底黑暗的世界,好像有那麼微弱的一束光,照進了這個名字叫「端城」的地方。

片中有些鏡頭,甚至讓人感覺,這是一部純愛片。

張家輝有一個妹妹,他們從小一起長大,原本過得幸福安逸,卻遭到了洪泰集團的欺辱。

那些呈現張家輝和妹妹相處點滴的畫面,於暗黑的氣氛格格不入,大逆光,暖色調,滿地的向日葵,純真的少女,和血腥的拼殺完全不在一個頻道。

可這兩種畫面,被張家輝串聯,卻又起到了奇妙的對比效果。

前面有多美好,後面就有多悲慘。

前面有多幸福,後面就有多慘烈。

在獸性和親情的對比中,後者被無限放大。

張家輝對現實世界的認知,因為與妹妹的關係而有了依託。

這種極致暗黑中,突然從指縫裡照進一束光的溫存,反而讓影片的內核無比感人。

結尾總有微微的啜泣,最痛的復仇,是為了最好的親情。

通過復仇的「強化」,通過對洪泰強取豪奪的「親情」,與陳安「為妹復仇」的親情對比,主題瞬間得到升華。

這內核對比,也讓《怒潮》有點無敵。

03、尺度為劇情服務,動作替人物兜底,這國產黑幫片,帥炸了

在國產黑幫片中,《怒潮》是一個特例。

它用懸疑帶動故事,用不交代線索的方式,引導觀眾進入一個哥譚一樣的黑暗世界。

它用尺度帶動劇情,以無比多血液的噴洒,各式各樣冷兵器的展現,以及貼身肉搏,讓觀眾陷入對這個世界的恐懼。

同時它又用溫柔帶動內核,以極致的純真,對比極致的黑暗,給人性一個合理的出口,給劇情一個合理的解釋。

所以看《怒潮》,觀感會很好。

它沒有鋪陳太多的線索,整部電影,僅僅為陳安給妹妹報仇這一件事展開。

它沒有貪多求全,沒有將每個人物都細緻展現一番,而是選取主要人物,用特寫,細節,故事讓這個形象變得豐滿。

如果說韓式動作,都帶著一絲悲情,帶著一絲灰濛濛的模稜兩可。

《怒潮》便態度鮮明,它在片中用很真誠的鏡頭語言,告訴我們關於這個世界的法則,究竟是怎樣。

惡有惡報,善有善報,有時候只是善良的渺小者安慰自己的藉口罷了。

而當一個社會,一個團體,甚至一個家庭,需要用參與惡,成為惡的方式,伸張正義,力挺公理。

那這樣的社會,還有沒有必要存在?

這樣得到的正義,到底算不算正義?

這是《怒潮》,留給大家的思考。

《怒潮》有它收筆的地方,它沒有讓全員惡人全部沉淪,甚至以一種極具浪漫主義風格的鏡頭語言,表達了導演的核心訴求。

這種浪漫之下,是對人性正向的激勵,是對美好的嚮往,是想抓住那束光的希望。

看《怒潮》,在吸收那些大尺度鏡頭後,很容易被後面的故事消解。

而它留下的後勁兒,也是這部電影點映場時,全場觀眾看完久久不願離場的原因。

皮哥認為,作為國產暗黑現實復仇動作爽片,《怒潮》值得一看。

而國產電影,不論今天還是將來,都需要多幾部《怒潮》,多幾部這樣的電影。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蜉蝣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ba87972caea213d48534fa4028cee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