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一公里」: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為新能源汽車發展護航

2023-07-07     懂懂筆記

新能源汽車經過多年的爬坡,近兩年開始進入爆髮式增長階段。特別是今年的增長態勢,普遍超過業界的預期。與此同時,也對構建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提出了更高、更緊迫的要求。

對於新能源車主而言,最大的焦慮就是續航。當充電可以像加油一樣方便,新能源產業最大的瓶頸就被徹底打破。

「整個行業對下一代更高質量的充電基礎設施充滿了期待。」華為數字能源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何波在電動汽車超級快充產業峰會上表示,華為憑藉在數字能源技術上的積累推動行業加速。其創新的全液冷超充技術,實現最快一秒一公里的充電速度,一杯咖啡的時間就可以滿電出發,為下一階段充電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

01 」

政策和需求雙重驅動,充電樁進入加速期

作為國家七大戰略性產業之一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隨著技術的成熟、產業鏈的逐漸完善,以及用戶接受程度的提高,開始進入高速增長階段。

前幾年,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新能源汽車每年的銷量也在100萬輛以內,並且大部分是運營車輛。這種情況在2021年開始發生質變,2021年實現350萬輛,2022年達到680萬輛,今年行業普遍預期會是900-1000萬輛。更重要的是,這一輪爆發是新能源汽車進入千家萬戶,以私家車為主。

其實,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爆發,從今年年初燃油車大幅降價清庫存就可以看到端倪。

「今年,新能源汽車行業已從政策驅動加速向市場驅動過度。」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秘書長徐爾曼表示市場已經進入規模化擴張的爆發期。

從官方數據來看,到2022年底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達25%,行業普遍預測今年底將達到35%,到2030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會突破85%。

今天,里程焦慮依然是電車車主最大的焦慮。當市場驅動進入規模化發展階段,充電基礎設施成為產業的瓶頸。 「現在的問題是布局不完善,結構不合理,服務不均衡,運營不規範的問題。」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副秘書長仝宗旗認為,隨著市場的爆發,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從當前的適當超前發展到新能源汽車發展倒逼充電樁優先的新階段。

基礎設施對於一個產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在新能源汽車爆發的關鍵節點,2022年以來我國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比如《關於進一步提升充換電基礎設施服務保障能力的實施意見》、《加快推進公路沿線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加快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和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等頂層政策文件。

6月19日國務院辦公廳又發布了《關於進一步構建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的指導意見》(簡稱《19號文》),為產業發展給出更明晰的方向:覆蓋廣泛,規模適度,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

是否具備便利的充電條件,是當前消費者考慮是否購買新能源汽車的重要因素。隨著利好政策頻出,充電基礎設施市場正在迎來嶄新的機會。機構分析認為,受政策端和需求端雙重因素驅動,充電樁未來有望進入加速建設期,遠期市場空間超千億元。

《19號文》中特別值得注意的「高質量」三個字,在規模擴張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質的提升,包括高質量設備、高水平運營、高品質服務。華為發布的最新一代全液冷超充解決方案,正好迎了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需求,通過一個架構(全液冷架構)、兩個協同(網車協同、電網協同),實現三個極致:極致的用戶體驗,極致的產品質量以及極佳的投資收益。

「 02 」

‍「一秒一公里」,充電體驗的顛覆

新能源汽車更環保也更經濟,但是阻礙用戶選擇的最大瓶頸就是充電。

小區里安裝充電設備流程很複雜,老的小區設施不配套;高速公路充電站點少,等候時間長,趕上假期出行有時排隊需要好幾個小時;去園區公共充電站,人需要等候一兩個小時,不能想充就充、想走就走……

何波認為,當前車主充電出行依然充滿了焦慮,從用戶端來看主要有三大痛點:充不上、充不快、充不好。

首先是充不上,從行業普遍數據來看,目前充電樁的故障率大約30%,有樁但充不了的情況時有發生。其次是充不快,目前市場上大量的慢充樁,充電速度非常慢,需要1.5-2小時。這對用戶帶來極大的時間成本。第三是充不好,是指充電的體驗非常不好,比如掃碼掃不上、充電慢、噪音大等等。

新能源汽車發展走向高壓化趨勢,充電基礎設施也趨於液冷散熱、光儲充融合方向。與此同時,基礎設施因為建設周期長、演進難,已經跟不上電動汽車高壓化平台研發與生產的速度。何波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我們的車正在走向5G時代,但是我們的網絡還處於3G時代,急需升級換代,「所以,國務院中央才會發文要求建設更高質量的充電基礎設施。」

什麼是高質量的充電基礎設施?最重要的就是通過技術創新,讓用戶的體驗得到實質的提升。「加大覆蓋的力度,讓有路的地方就有充電,有充電的地方就有超充。緊緊圍繞用戶、車主提高體驗,只有體驗好了才有更多的人願意買新能源汽車。」何波表示。

從用戶角度來看,對充電核心的需求就是要快。很多用戶不選擇新能源汽車的原因就是充電等不起。

華為發布的最新一代全液冷超充解決方案,給用戶帶來體驗上最大的顛覆就是快。據悉,在這一技術加持下,超充終端最快可以實現「1秒1公里」的充電速度。充電5分鐘,就可以續航200公里。在高速上,用戶一般開200公里需要休息一下,正好喝一杯咖啡的時間,車便可以滿電復活,繼續出發,這是一個非常舒適的體驗。

此外,採用了全液冷架構,噪音大大降低。以前風冷的充電樁噪音達到80-90dB,而全液冷的超充噪音可以低於50dB。設備採用即插即用的設計,兼容多種車型,避免出現掃碼充不了的情況。當充電像加油一樣快、一樣方便,車主不再為充電而焦慮,滿足美好出行的需求,新能源汽車最大的瓶頸也就被打破了。

「 03 」

‍降低度電成本,讓充電基礎設施成為先進生產力

所謂高質量,還有很重要的一層含義:就是充電產業的健康良性發展。

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投資充電基礎設備應該是一個很好的商機。但是之前因為處於產業布局初期,幾乎所有的運營商都是靠政府補貼維持,鮮有盈利。

「如果投資者沒法掙錢,在商業沒有辦法正循環的情況下,這個產業不可能長期高質量的發展。」何波表示,從投資回報的角度看,充電產業要關注一個指標——充電度電成本(C-LCOE),這是衡量充電場站投資收益的科學方法,應該追求全生命周期最優度電成本,最大限度的提升設備生命周期內充電量。

華為數字能源發揮在數位技術與電力電子技術領域的積累與優勢,打造全液冷超充架構、可以讓運營商實現一次部署、長期演進,全生命周期降低度電成本,讓充電基礎設施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全液冷超充架構中的充電主機最大功率達到720kW,超充終端最大功率600kW,可以靈活滿足當下不同的充電需求,並且還可以面向未來汽車功率增加的需求進行調整和適配。

「面向未來十年、二十年的演進,不需要更換整個主機,設備長壽命、減少人工上站、智能運維等,綜合下來OPEX下降46%,實實在在為運營商帶來更好的投資收益。」何波表示這能為運營商帶來更多盈利空間,使能充電基礎設施真正成為先進生產力。

【結束語】

加速建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充電基礎設施成為實現國家新能源汽車戰略的關鍵一環。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驅動下,充電基礎設施迎來建設熱潮。在充電網絡領域,華為數字能源定位為創新解決方案使能者與產業生態賦能者,聚焦於核心技術,通過生態合作,聯合行業客戶、商業夥伴、產業夥伴及標準組織,促進充電產業健康發展。

「一秒一公里」,當充電像加油一樣方便,等於是給新能源汽車產業插上了會飛的翅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b6fc315a0529ec7d1f2d159eeb45c3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