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手教導出「宋四家」,為書壇「續命」300年,如今卻無人問津

2023-10-03     書法網

原標題:他一手教導出「宋四家」,為書壇「續命」300年,如今卻無人問津

他一手教導出「宋四家」,為書壇「續命」300年,如今卻無人問津

書壇雖然在唐代進入盛世,並在魏晉古法風韻的基礎上,衍生出多種多樣的藝術風格,但唐末時期朝廷局勢不穩,之後經歷了五代十國長達許久的戰爭跟混亂,導致許多晉唐真跡,都被大火、廢墟燒毀掩埋,因此宋代初期,書壇一直呈現出低靡狀態,對於古法也缺少鑽研精鍊的態度。

好在這時有一位書法家及時發現書壇問題,大力復興古法,並從晉唐藝術格調中大膽創新,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此人就是周越,他曾任三門(即皇家臬門、應門、路門)發運判官,一手教導出「宋四家」,其中黃庭堅、米芾、蔡襄三人,曾親自跟隨他學習,黃庭堅雖然沒有被親自教導過。

但他曾向蘇軾取學,技法、風格上自然也深受影響,自己曾說:「予學草書三十餘年,初以周越為師」,由此可見周越對於書壇的貢獻,因為在整個宋代,包括之後的明、清書法家,都曾在宋人書法中,探究晉唐筆法,感受千年之前的藝術氣韻,為書法增強了情感渲染跟意境之美。

因此說周越為整個宋代書壇300年「續命」,也一點都不過分,當然他除了在書法史上的成就,其書法技藝也十分精湛,用筆沉著遒勁,飛動自如,尤其是草書頗為神采,朱長文曾在《墨池編》評價其字曰:「草書精熟,博學有法度,而真行不及,如俊士半醉,容儀縱肆,雖未可以語妙,於能則優矣。」

周越的草書用筆奔放遒逸,呈現「一波三折」之感,像黃庭堅的振顫跟長槍大戟之筆,就是從周越那裡學來的,但是周越沒有黃庭堅氣勢那麼雄厚,而是在靈巧婉轉中,追求剛健蒼勁之力,其字點畫上還有幾分魏晉的娟秀清雅之美,富有多變飛動之勢,這點也是米芾「八面出峰」的前身。

由此可見周越書法的豐富跟深厚程度,就連一向不愛評價的王安石都說:「惠周公與其弟越,皆以能書為世所稱,每書輒為人取去,」宋徽宗更是將其字列為「神品」,並說:「天聖、慶曆間,以書顯,學者翕然宗之」,可惜他的傳世書作十分稀少,較為經典的就是《千字文》和《草書賀秘監賦》。

加上他的官職地位不算太高,所以如今無人問津,而且後來有部分人對其評價也出現偏差,在蘇軾、米芾、黃庭堅等人筆法穩固之後,「尚意」之風日益興盛,對魏晉的法度跟規範,有所摒棄跟微辭,追求強烈的個人風格,認為書法富有新意才是重中之重,想要跳出晉唐桎梏,所以對周越的書法批判道。

「茶坊酒店裡可與周越、仲翼草書同掛,不入吾曹議論,」「此弊之極遂至於周越、仲翼,無足怪者。吾書雖不甚佳,然自出新意」,把其字一度貶為「俗書」.

其實對於書法俗與不俗的界定,一直沒有標準的界限,就像周越的草書師法魏晉又加以創新,一定程度上來說確實值得歌頌,若是審美不同大可不學,以「俗書」論就,有些言過其實。

您對周越的書法有何見解,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b6bb74aea86dc3657afc3ee91058cf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