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上半年第一,排片卻在下降,觀眾:別讓中國電影再留下遺憾了

2023-04-04     皮皮電影

原標題:拿下上半年第一,排片卻在下降,觀眾:別讓中國電影再留下遺憾了

任何一個經歷過電視時代的人,都會對《走近科學》欄目記憶猶新。

如果這只是一檔簡單的科普節目,它或許只會淪為半夜裡寂寞的背景音。

但一檔遵從「懸疑-驚悚-科普-搞笑」路線的節目,就必定會成為那個時代吃瓜群眾們的快樂源泉。

比如著名的《誰在背我飛行》一期。

當事人黃延秋聲稱自己多次被兩位神秘人背著飛行,一夜之間抵達千里之外的上海。

節目組還對村裡人、事件的當事人,進行了輪番採訪。

結果,在忙活了整整三期之後,節目對這一重大事件給出了結論——

之前都是黃延秋自己夢遊去的,剩下添油加醋的部分,均屬他的個人想像力。

後來,大家慢慢開始意識到。

《走近科學》每次噱頭都很足。

可到了真相揭開時刻,要麼是烏龍,要麼是當事人幻想。

於是,2019年9月30日,《走近科學》停播

不過停播消失‬3年後,2023年4月1日,一部電影版《走近科學》,卻悄然上映了——

《宇宙探索編輯部》

01

《宇宙探索編輯部》是90後青年導演孔大山的首部劇情長片(以下簡稱《宇宙》)。

本片之前,導演曾憑藉一部充滿幽默意味的9分鐘短片《法制未來時》(2015)受到廣泛關注。

短片的內容也很有意思,即警方針對「文藝片乏味悶死人事故」,所展開的調查與抓捕。

由此,我們其實可以看出,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的孔大山,身上天然存在著兩種東西。

一是作為學院派對於文藝片知識的紮實掌握;

二是作為網生代對當下電影商業氣息和數字邏輯的熟稔。

文藝與商業這兩個看似相對立的特點,就像兩條並行的線一樣,充斥在孔大山的創作中,自然也成為了《宇宙》最明顯的特點。

作為從電影節上走出來的作品,《宇宙》自然有其文藝之處。

比如本片的劇本就很有意思

唐志軍,一枚資深民科(民間科學愛好者)。

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就在探索宇宙的道路上深耕。

三十年來日復一日接受宇宙信號,堅信外星人存在。

總而言之,這是一位堂吉訶德式的人物。

自擔任科幻雜誌《宇宙探索》主編以來,唐老師一步步讓雜誌走下坡路

說是辦雜誌,但辦公室里卻窮得連暖氣費也交不起。

沒錢了怎麼辦?

就讓唐老師去把他那件盜版太空衣拿出來穿上,兢兢業業拉贊助。

但錢難掙啊。

唐老師在一次拉贊助的過程中,卡在了太空衣里出不來,差點憋死。

從救護車到消防員都來了一遍。

可這番興師動眾,尊嚴全無,最後只換來了一個果籃的贊助物資。

這個堂吉訶德式的人物很符合我們刻板印象中知識分子的特點:

固執、物慾低、金錢概念模糊、穿著樸素但乾淨、情商低……

總之就是不食人間煙火。

而在他身邊的,則是一位非常現實和不文藝的同事秦彩蓉

秦大姐的形象我們也很熟悉。

刀子嘴豆腐心,該躺平躺平,該發瘋發瘋,強悍勇猛,精明但又善良。

雜誌能混到現在還沒倒閉,一大半都是秦大姐的功勞。

某一天唐老師回家時,發現家裡一台常年飄著雪花的電視,突然……黑掉了。

在他看來,電視的雪花點,可不是普通的雪花點。

而是「宇宙誕生時的餘暉」

當這些雪花點突然消失,那麼一定是宇宙外星文明發送了「強烈」信號,導致信號過載。

而接下來的事情更加渾然天成。

唐老師一看電視黑了,很激動,立馬打電話給一個人,讓對方趕緊去NASA官網查查今天有什麼大事件。

一查可了不得了。

還真的天有異象,而這異象正好與電視黑了的時間相符合。

與此同時,網上還說,有一個叫鳥燒窩的村莊裡,一尊石獅子嘴裡的石珠子突然消失了。

而拿走珠子的,就是一個發光的小人。

看著這嚴絲合縫的邏輯,卡得嚴嚴實實。

唐老師一刻不敢耽誤,直接就帶著秦大姐和青年那日蘇,踏上了尋找外星人之旅。

02

影片的主體部分,就是用偽紀錄片的形式,講述了唐老師一行人去川渝地區尋找外星人的過程。

電影的英文名是Journey to the West,西遊記

而這種化用西遊記寓言色彩的意圖,在片子中也非常明顯。

唐老師,自然是唐僧了,囉囉嗦嗦不近人情執著無比。

唐老師的好朋友,青年那日蘇是沙僧,他老是背著行李,任勞任怨。

秦大姐呢,一大半的時間都是在抱怨哭訴責備,但依舊努力支持唐老師的行為。

有點豬八戒的意思。

後面加進來的「志願者」少女曉曉,則是白龍馬

那位頭頂著鐵鍋,發現發光小人的孫一通,就是孫悟空

《西遊記》的故事我們很熟悉,即一行人克服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真經的故事。

不同於影視作品凸顯的偉光正色彩,原著本身實際上是一部諷刺小說。

但《宇宙》這部科幻版《西遊記》,去掉了諷刺色彩,保留了想像力與幽默,這也是影片最值得稱道的地方之一。

片中對於川渝地區農民的反映很真實自然,笑點豐富。

比如片中那個說自己家有外星人遺體的村民表示:

「需要遇到能夠給520塊錢看一眼外星人的有緣人,才能打開冰箱。」

這個情節實際上來自於真實事件。

一山東男子聲稱自己捕獲了一名外星人,還將其藏在冰櫃里,結果記者到了,發現那只是矽膠玩具。

最後,這名男子因為造謠,受到了一定處罰。

在所有的表演中,演員艾麗婭所呈現出的秦大姐,無疑是《宇宙》中最美好的形象。

人們活在世上,極少有人像唐老師,像堂吉訶德。

絕大部分這樣的人,也都是被杜撰出來滿足幻想的。

也少有人像那日蘇,不為錢不為名,就跟著唐老師到處跑,被他半夜使喚查資料,還動不動喝酒醉倒。

即便是志願者曉曉這樣的也是少數。

誰能在自己背包被燒掉之後,還能淡定添柴說這樣更暖和呢?

就更別提仿佛天外來客的孫一通了,他就不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

吐槽功力十級的秦大姐不同。

作為電影中唯一的現實主義者,她一方面需要在過去三十年拉扯著雜誌社,另一方面又得一次次跟著唐老師往外跑。

她何嘗不知道一開始的什麼閃光小人,很有可能就是科技合成。

那個花了520才能看到的矽膠外星人,就是對人智商的侮辱。

而拿著什麼探測器,漫山遍野地跑,無疑是腦子抽風。

更別提在大山里出公差,一出就是40多天了……

但她還是一次次跟著老唐出來了。

為什麼呢,或許是因為看到那種熱愛,那種堅持和純粹。

錢很重要,但很多時候,眼裡帶著光,去追逐一些虛無縹緲的東西,也很美好。

但出於性格原因,遇到荒誕的事情,她還是沒能忍住吐槽。

就像跟隨影片情節自帶的實時彈幕,簡直就是觀眾的嘴替。

所以,秦大姐顯得那麼活靈活現,立體豐滿,在現實與幻想之中來回穿梭。

03

雖然影片目前豆瓣評分從8.7略微下滑到了8.4,但整體口碑依然過硬。

基本上坐穩了2023上半年,國產最佳影片

《宇宙》到現在能夠維持高口碑,自然少不了上面那些優點。

但這些並不代表這部電影完美無缺。

相反,導演孔大山本身的風格和特質,使得這部片子在某種程度上,成了一部混亂之作

渴望超脫世俗,卻又過於沉重,最終跌落在地。

我們在之前提到,孔大山的特點,是他能融合學院派的文藝和網生代的商業。

學院派的表現,從導演的自述以及相關採訪中,可以鮮明感受到。

比如他最喜歡的導演是阿基·考里斯馬基和羅伊·安德森。

他們的電影在劇本上往往沒有那麼多情節,而是靠鏡頭和場面調度講故事。

這也導致他們在觀眾歡迎度上,非常一般。

孔大山自述中也說:

「我想拍某部電影的起點從來都不是『故事』,吸引我的都是一個情境,甚至一段音樂,為了把這個音樂或情境呈現出來,再去反推一個故事。」

這種學院派的思維模式,就使得這部電影其實在故事上,表現出了一定虛弱。

而為了實現商業上的價值,影片的邏輯很大程度上是網際網路的思維邏輯。

即拼貼熱點和狗智主義。

外星人、民科、抑鬱症、西遊記、科幻、現實主義、荒誕……

這一切話題都被融合在一起,最後哪一項都沒能夠真正完成。

它甚至無法講述出一個風格整一的故事。

影片的前半段節奏掌握得很好,後半段逐漸開始走向混亂與崩壞。

觀影過程中,能明顯感受到電影沒那麼好看了。

影片一直試圖在荒誕中插入現實的因素。

最後解密部分,將核心敘事邏輯歸因於,唐老師是因為女兒抑鬱症去世才去進行這次探索。

呈現出了一種人文色彩。

但真正的堂吉訶德,真正的瘋子,他們的瘋癲都是因為他們本身,就是毫無理由的純粹發瘋。

但凡他們有絲毫理智存在,都不可能走到最後的地步。

說白了,孔大山作為青年導演,還沒達到完全依靠鏡頭和調度去講述片子的深度

最終導致,影片沒有能夠像《西遊記》那樣諷刺,也沒有能夠像考里斯馬基或是安德森那樣荒誕,說是軟科幻但又缺乏對科幻的真正闡述。

總而言之,《宇宙》的出現,毋庸置疑,對華語影壇具有很大的意義。

當郭帆帶著《流浪地球》系列,將國產科幻片推上一個新的高度時。

他選中的這一位導演,也打開了國產科幻片的另一扇大門,仿佛重現了上世紀90年代國產科幻片的輝煌。

相信看過電影的觀眾,都會對此信心倍增。

令人疑惑的是,這樣一部高口碑佳作,卻在市場上遇冷。

首日排片只有7.7%,僅位居當日第6。

上映4天,排片更是逐日下降,如今總票房也只有2000萬。

期待這樣的國產好片,能夠得到更多綻放的機會。

別讓中國電影,再留下遺憾了。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童雲溪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abc99801190d763836a5208a33bf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