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連續幾個傳記片輪番挨罵。
先是《我本是高山》被許多人認為歪曲事實。
接著,好萊塢大片《拿破崙》也遭到了炮轟。
很多人認為,電影中的內容與歷史不符,而且十分離譜。
更相似的是,面對爭議,主創都相當高調的進行了回應。
《拿破崙》導演雷德利·斯考特,就怒懟了歷史學家的質疑:
「對不起,你當時在場嗎?不?好吧,那就TMD閉嘴吧。」
不僅如此,最近一部新的劇集也陷入了巨大的爭議。
曾經是網飛的王牌劇集,如今卻被質疑「篡改歷史」。
口碑大翻車,大有爛尾的嫌疑。
爛番茄新鮮度只有56%,為六季中最差。
左欄為爛番茄新鮮度,右欄為Metacritic網站
從網飛當家神劇,到爛尾跌落神壇。
這部劇到底怎麼了?
今天,魚叔就來說說它——
《王冠》第六季
The Crown Season 6
自2016年開播,這部號稱「史上最貴劇集」的《王冠》就一鳴驚人。
一舉拿下超高口碑,成為網飛精品劇的門面。
從一開始,主創就雄心勃勃。
打算用六季跨越六十多年,展現英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伊莉莎白二世波瀾壯闊的一生。
用編劇皮特·摩根的話說:
這是獻給伊莉莎白女王的一封情書。
服化道,處處透著精緻奢華。
演員陣容,完全是天花板級別。
整部劇用三批完全不同的演員,分飾老中青三個年齡階段的王室成員。
比如女王,就分別由克萊爾·芙伊(《登月第一人》)、奧利維亞·科爾曼(《寵兒》)、艾美達·斯丹頓(「烏姆里奇教授」)三位實力派演員分飾。
故事劇情這裡就不贅述了。
魚叔之前也多次介紹過這部精品大劇。
想回顧的可以點擊下面連結:
《王冠》第一季
《王冠》第二季
《王冠》第四季
《王冠》第五季
起初,由於精良的製作和出色的表演,這部劇收穫了無數忠實擁躉。
這之中,就包括了一些英國王室成員。
有媒體報道,伊莉莎白女王本人和愛德華王子夫婦都是本劇的觀眾。
女王的孫女尤金妮郡主,也曾給出好評:
「配樂很美,故事也很動人,看這部劇讓我很驕傲。」
從第五季起,女王逐漸步入晚年,時間線更接近當下。
故事上也從原先的政治斡旋與應對全球時局,轉為著眼於王室內部的家長里短,八卦醜聞。
而話題的中心,正是近幾十年來對王室影響最大的人物——
黛安娜王妃。
年輕版由艾瑪·科林飾演,初入王室,青春稚嫩。
但很快,她意識到自己沒有嫁給愛情,而是將自己束縛進一所牢籠。
從第五季起,黛安娜更加成熟。
演員也換成了《信條》的女主,伊莉莎白·德比茨基。
神態表情,舉手投足間十分還原真實原型。
不過,隨著劇情的發展,《王冠》引起的爭議也越來越大。
特別是劇中的歷史細節,遭到越來越多的的質疑。
《衛報》曾撰文稱之為「虛假的歷史」。
王室傳記作家莎麗·比德爾·史密斯,批評《王冠》充滿了對王室不準確的、負面的描述。
就連一些王室成員也表示不滿。
黛安娜的弟弟斯賓塞伯爵就認為,劇中關於黛安娜和查爾斯婚姻破裂的橋段脫離事實。
一些政府官員也公開表態。
時任英國文化大臣的奧利弗·道登,要求網飛應該加上注語,以提醒觀眾劇情不是史實。
認為《王冠》會增加大眾對王室的誤解,甚至不滿。
但,網飛拒絕了。
態度強硬,還發了個帖子回懟:
《王冠》本來就是一部電視劇,觀眾心知肚明,根本沒必要加入「純屬虛構」這種廢話。
對於英國王室的不滿,網飛根本不在意。
甚至不嫌事大,之後又特意上傳視頻,提醒大家去看黛安娜的紀錄片了解更多。
誰能想到,劇中風光無限的王室,在現實中還被網飛肆意「羞辱」。
不過,輿論的天平在去年發生了傾斜。
2022年,女王去世。
《王冠》劇組也一度停工,以示對女王的尊重。
此時,正在製作的是第六季。
卻並不影響第五季的如期上線。
而且,受到女王去世的影響,第五季的收視率飆升800%。
標題:女王去世後,《王冠》收視率飆升800%
但這一次,口碑卻翻了車。
隨著故事離當下時間更近,不少原型人物起身反對。
其中就有兩位在劇中出現過的英國前首相本尊。
托尼·布萊爾直接痛罵:
「這完全是垃圾。」
約翰·梅傑也毫不留情:
「一通充滿惡意的胡說。」
左為劇中的約翰·梅傑,右為原型人物
同時,要求網飛加入免責聲明的呼聲越來越高。
英國頂級演員朱迪·丹奇,也就是007系列裡的「M夫人」,就發表公開信指責。
她認為這部劇非常不尊重剛去世不久的女王。
而且網飛拒絕添加免責聲明的行為非常殘忍,十分傲慢。
朱迪·丹奇和伊莉莎白二世合影
沒想到,先前硬氣的網飛這次居然一下子軟了。
很快在節目上加了免責聲明。
將這部劇描述為「虛構化的戲劇,靈感來自真實事件」。
不過。
僅僅添加一行字遠不足以為網飛和王室的「愛恨情仇」畫上句號。
只要劇集沒有完結,爭議似乎就不會停止。
目前,第六季只上線了4集。
但「黛安娜之死」的主劇情還是相當吸睛。
高調回歸的同時,也再度掀起爭議。
其一,是對部分王室成員明顯的美化。
這樁發生於1997年的大事件,很多內幕早就被扒得乾乾淨淨。
劇中,卻對一些大眾熟知的內容進行了魔改。
最明顯的,就是對查爾斯王子的處理。
先是迎娶黛安娜,成為世人羨慕的金童玉女。
後有出軌有夫之婦卡米拉,成為王室醜聞。
再有私下通話錄音泄露,公眾形象一落千丈。
到了這一季,查爾斯的形象完全變了。
他變成了一個渴望愛情,即便分開也對黛安娜心存愛意的純情男子。
有一幕,查爾斯幻想逝去的黛安娜跟自己促膝長談。
在劇集的濾鏡下,這樣的情節總能引出觀眾的淚水。
但很多觀眾對於這段虛構情節的安排,感到莫名其妙。
認為這明顯是在洗白查爾斯在這段婚姻中的形象。
令人費解的是,在前一季中,查爾斯的形象還並非如此。
在黛安娜面前,坦誠自己當初結婚是因為別無選擇:
「當初我別無選擇」
到了這一季,卻形象大反轉。
結合現實來看,查爾斯如今已經加冕為新的英國國王。
不禁讓人猜想,劇組是不是受到了什麼外力干擾?
其二,是圍繞哈里王子的批評。
哈里是查爾斯與黛安娜的次子。
其繼承順位在長子威廉之後。
過去,他常常因為「備胎」的身份,受到許多人的同情。
然而,這幾年他的口碑卻越來越崩塌。
2020年,哈里王子夫婦宣布退出王室。
之後,靠與網飛合作紀錄片、出版新書,來獲得大量收入,並維持著自己奢靡的生活。
換句話說,他仿佛是靠著爆料王室內幕,來躺著賺錢。
對於網飛出品的《王冠》,幾乎所有王室成員都有所不滿,而哈里卻始終表示認可。
所以,有媒體認為,網飛買下了哈里王子的沉默。
這樣的行為,自然遭到了不少的批評。
《每日電訊報》曾評價這部劇——
「電視上最好的肥皂劇。」
的確,隨著故事時間離我們越來越近,劇情也變得越來越狗血抓馬。
而與此同時,這些爭議和八卦,又無形間讓《王冠》變得更加醒目。
精緻外衣下的王室醜聞,極大程度地滿足了大眾對神秘王室的窺探欲。
不難發現,歷史爭議和女王逝世對後兩季口碑翻車有著不小影響。
但另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便是王室本身的故事已經變得乏善可陳。
《王冠》這部劇的遭遇,幾乎對應著現實中英國王室的處境。
伊莉莎白二世生前,在國民心中有著很高的地位。
尤其是年輕時期。
她的父親喬治六世,曾是一位很受尊敬的國王。
奧斯卡最佳影片《國王的演講》,就是以他為主角的故事。
他患有口吃,害怕在公眾面前說話。
但面臨二戰危機時,克服了自己的口吃,發表了一次鼓舞人心的演講。
戰後不久,他因病去世。
年僅25歲的伊莉莎白二世,臨危受命,即位女王。
之後,她引領國家進行戰後重建,之後又進入大膽的變革時代。
基於這段歷史背景的《王冠》前四季,本身就有著強烈的時代厚重感,看得人慾罷不能。
但,進入到上世紀80年代後,這種厚重感漸漸消失了。
英國王室本身,已經陷入爭議。
由於王室醜聞頻出,越來越多的人質疑英國君主制的必要性。
只有深受愛戴的伊莉莎白二世,成為很多人支持王室的最後理由。
2021年,據英國廣播公司調查,只有55%的人認為王室的存在性「非常重要」或「頗為重要」。
也就是說,將近一半的民眾認為王室沒必要存在。
其中,18至34歲的年輕人群最不支持君主制。
來源:BBC
在伊莉莎白二世去世後,反對王室的聲音再起。
尤其當查爾斯登基後,支持聲音遠不如他的母親。
有意思的是,伊莉莎白二世生前曾被建議跳過查爾斯,直接將王位交給孫子威廉王子。
當時還有許多屬於大英國協的國家表示,如果查爾斯妻子卡米拉成為王后就退出大英國協。
如今查爾斯加冕,雖然在君主立憲制下沒有實權,但不知會為英國王室的未來產生怎樣的影響。
查爾斯國王
《王冠》系列的大火,一方面是滿足了普通人對於華麗精緻的王室生活的窺探。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勇敢睿智、充滿魅力的女王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精神鼓舞。
遺憾的是,在這兩季的故事裡,女王幾乎成了配角。
更吸引人的戲份,卻都是關於查爾斯與黛安娜的抓馬婚姻。
隨著女王離去,一個古典時代的象徵徹底隕落。
沒了她,外界也很難再對王室有太大興趣。
就像劇中那樣,大眾現在能想起的王室生活,只有幾個成員的八卦醜聞。
過去的尊重和厚重感,完全沒有了。
取而代之的是娛樂時代下的吃瓜心理。
《王冠》第六季的「翻車」也可看作是在為王室努力保留最後一絲顏面。
畢竟劇中的時代里,還有伊莉莎白二世。
在那個逝去的年代裡,她仍在努力維持王冠的威嚴。
即便所有人都知道,王權沒有永恆。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隨手點個「贊」和「在看」吧。
助理編輯:噠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