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界「最牛」的一家人,他們的字占據了半部「書法史」

2023-11-01     書法網

原標題:書法界「最牛」的一家人,他們的字占據了半部「書法史」

書法界「最牛」的一家人,他們的字占據了半部「書法史」

在1600年前的臨沂地區,有一位偉大的父親,教導出7個「書法天才」,組成書法界「最牛」的一家人,甚至他們的字是書法展現藝術性的起源,後世的歐陽詢、張旭、顏真卿、米芾、董其昌等人書壇「巨匠」,都遵循模仿他們的筆法和格調,至今仍處於「頂流」位置,可謂占據了半部「書法史」。

這就是「書聖」王羲之和他的7個兒子,王羲之自然不用說,其字秀逸洒脫、蕭散清麗,想必大家經常在網絡上看見,已經見怪不怪,今天我們就詳細談談他7個兒子的書法。

長子王玄之,王羲之「最神秘」的兒子,永和九年,跟隨父親一同主持「蘭亭集會」,在與何氏結婚不久後,便撒手人寰,所以典籍中記載極少,唯知曉他擅長草書跟隸書。

次子王凝之,黃伯思在《東觀徐論》曾說:「凝之得其韻」,其傳世的《八月帖》平和典雅,筆畫洒脫自如、嚴謹跳宕,氣韻瀟洒儒雅,深得魏晉雅士的神韻,而神韻是學書法的難點,因此有人說他才是王羲之的「繼承人」,當然也遭到反對,稱其一生成就不高,就娶了「才女」謝道韞才出名。

三子王煥之,最擅草書,《東觀徐論》說:「煥之得其貌」,意思是說其字達到「形似」的階段,及結字、筆畫的方圓、長短等,能做到惟妙惟肖,例如他的《二嫂帖》,乍一看好似王羲之親筆所寫。

四子王肅之,字幼恭,曾任中書郎、驃騎咨議,同大哥一樣是個「小透明」,歷史記載十分稀少,目前沒有法帖傳世,只有參加「蘭亭集會」創作的詩句,如今被世人誦讀。

五子王徽之,據說是書法水平最高的一個,《東觀徐論》記載:「徽之得其勢」,從他的行楷作品《新月帖》看,其字揮灑自如、意態生動,具有王羲之流暢多變的筆勢,點畫妍美飄逸,盡顯唯美之風,如今還有一幅《承嫂病不減帖》傳世。

六子王操之,與其他哥哥一樣擅長草隸,也是一個「小透明」,只有《東觀徐論》記載過:「操之得其體」,意思是其字的外形框架,與「書聖」相似,可惜如今沒有作品傳世,大家只能想像一下了。

小兒子王獻之,黃伯思說:「獻之得其源」,其字遒逸典雅,得魏晉婉轉遒媚之姿,但不會墨守成規,追求外拓奔逸之美,獨創「一筆書」,曾被謝安評價「小者最勝」,書法地位與父親並肩,世稱「二王」,目前有《鴨頭丸帖》、《中秋帖》等作品傳世。

俗話說的好:「龍生九子,各個不同」,這7個兒子的書法花樣百出、不分伯仲,在書壇中引起爭論,大部分學者認為小兒子王獻之,繼承父親「衣缽」,深得魏晉的靈動瀟洒、骨肉停勻之美。

在草書迅疾奔逸的創造性上,甚至能超越其父,不過有人反駁說王獻之得筋骨上,缺乏幾分剛健之力,沒有父親的沉著凝鍊感,不配與父親為伍,同時也有人支持王煥之,稱其最得體勢和形態,還有王凝之最得神韻之美,遠超王獻之。

您對王羲之7個兒子的書法有何見解,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a309ce69fed07a41fac4d5fdc1dfc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