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順著上一期繼續挖金股,汽車電動化率的提升,將持續帶動上游鋰電池的需求。下面分享最值得關注的鋰電龍頭:
▎邏輯一:鋰電池格局持續進化,未來動力龍頭長期受益
看過去,鋰離子電池的競爭格局持續進化;展望未來,動力市場龍頭引領發展趨勢明顯。看過去進化歷史,三足鼎立格局中,中國優勢日趨明顯:
1)1991-2000年,日本企業憑藉專利優勢與先發優勢幾乎壟斷全球鋰離子電池市場;
2)2001-2010年,技術優勢逐漸弱化,韓國企業藉助全球化的供應鏈不斷降低鋰離子電池製造成本,打破日企壟斷格局,同時期,中國鋰電產業鏈公司開始起步;
3)2011-2019年,下游領域由消費3C類轉向新能源汽車,中國對新能源汽車的大力扶持創造動力電池大量需求,全球動力電池市場形成了中日韓三國競爭格局,中國力量迅速崛起。
展望未來,隨著產業鏈匹配度提升和產品力、政策力等多重驅動,鋰電龍頭有望引領電動化趨勢加速。
【中短期來看】,全球動力電池的競爭格局將是LG化學、寧德時代的雙雄稱霸;
【長期來看】,或將呈現三梯隊格局:
1)寧德時代、LG化學等龍頭組成第一梯隊,
2)主流車企自建電池廠、合資電池廠組成第二梯隊,
3)其他電池廠商組成第三梯隊。
投資上,龍頭公司寧德時代、LG化學及相關產業鏈標的將長期受益。
▎邏輯二:復盤鋰電發展歷史,日本勝於技術領先,中韓勝於成本與渠道
精研歷史,中國成本、渠道優勢依次體現,後期看綜合競爭力:
1)1991-2000年,技術與產業鏈的配套程度決定企業發展的成敗,是日本企業壟斷全球鋰電池市場的核心。
2)2001-2010年,技術創新的邊際改善作用減弱,在全球化供應鏈降低製造成本的背景下,韓國與中國的成本優勢開始顯現,同時期,中國鋰電產業鏈逐步完善,為日後產業崛起提供保障。
3)2011-2019年,動力市場成為鋰電池企業角逐的新戰場,中國鋰電企業受益於新能源汽車行業高速發展,渠道優勢凸顯。
發展至今,鋰電池產業鏈從日韓逐步過渡到中國,中日韓的配套產業鏈也日益優化;尤其是中國的綜合競爭力凸顯,有望帶領全球電動車進入真正平價時代。
▎邏輯三:展望動力電池未來競爭格局,看好龍頭企業的長期成長性
產品力提升、較好的政策氛圍疊加傳統車企加速轉型,全球電動車市場進入新一輪景氣周期,電池參與方增加。
我們認為,第三方龍頭優於合資或自建電池廠,看好其長期競爭力和相關產業鏈投資機會。
1)中短期,動力電池技術壁壘高,新進入者需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與磨合才有能力與龍頭企業抗衡。
2)長期,合資廠不足以威脅動力電池龍頭:龍頭早已形成規模效應與供應鏈管理體系,其成本管控等能力強大;而合資、自建電池廠主要為相關車企服務,其進化能力稍弱,難以與第三方龍頭企業抗衡。
類比光伏產業鏈中矽片環節的競爭格局:三大龍頭矽片廠商合計占據約40%的全球市場份額(隆基股份占全球單晶矽片市場35%以上份額),晶科能源等六大一體化廠商的產量份額約占15%。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_z3rHIBnkjnB-0zvZ2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