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券商板塊早盤表現相對強勢,但在國聯與國金合併消息兌現後,午後指數持續震盪下行,軍工板塊開始走弱,資金觀望情緒提高,量能較上一交易日萎縮,北向資金結束凈流入狀態,合計流出48餘億元。
還有7個交易日三季度就過完了,每逢季度底市場資金都比較趨緊,特別是小長假前也有資金兌現需要,最近的操作儘量降低預期空間、控制好倉位。。今天大師兄也給兄弟們整理了最後這幾日的重要催化事件和解禁市值較大額的A股公司供投資參考:
醫藥板塊
年初以來醫藥板塊累計漲跌幅大約回到7月初水平,當前醫藥整體估值(PE)為48倍,相對剔除銀行後全部A股溢價78%。
細分板塊來看,醫療器械和生物製品回調較多約達30%,部分疫苗個股回調基本到位。我們認為當前醫藥進入布局良機,精選創新藥及產業鏈、藥店、疫苗等高景氣度板塊。
印度疫情全面爆發
印度的疫情已經進入全面爆發階段,印度最近確診人數增速持續很高,截至上周末累計確診531萬人,約為總人口的0.38%,累計死亡病例8.56萬人,過去一周新增確診65萬人,死亡率約為1.2%。印度是世界原料藥的重要生產國,印度疫情的現狀可能導致原料藥產能轉移。
印度政府在3月份底宣布封鎖令,大批的勞動者失業,失業率的劇增也導致印度經濟發展陷入低迷,在3個月的時間裡,印度的國民生產總值減少了3成。
同時,這些失業的廉價勞動力在疫情初期都是得不到及時的檢測,有些人便會將病毒帶到街頭、收容所,或者是坐上火車回家。
就這樣,疫情導致經濟受挫,企業虧本加速裁員,失業人群感染導致疫情迅速發展,更魔幻的來了:印度急於模仿我們的全面復工復產,完全不同的是,客觀環境是中國在疫情全面控制住勢頭情況下恢復經濟活動,而印度卻在疫情蔓延上升期強制復工復產,大量移動的失業者好比移動病毒再次傳播,印度已經進入了一個「死循環」。
某些政客為了自保,還在與周邊國家挑起衝突,希望藉助「國家矛盾」轉移民眾視線,學習金毛那一套權力遊戲小手段。疫情擴散形勢惡劣,對於印度老百姓來說全部希望只能寄托在疫苗開發出來上了。
醫保局發布《申報藥品名單》
醫保目錄調整工作進入新階段,動態調整常態化有望加速推進國內製藥市場整合,利好創新藥企業。
9月18日,國家醫保局正式發布《2020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通過形式審查的申報藥品名單》,相比2019年醫保目錄,本次名單中共有目錄外西藥和中成藥728個和目錄內西藥和中成藥23個,其中目錄外藥品主要包括進入5個(含)以上省級最新版基本醫保藥品目錄的藥品、與治療新冠肺炎相關藥品和第二批集採藥品等,而目錄內藥品則主要涉及到支付標準的重新確定。
整體來看,名單中基本涵蓋了2015年以來上市的所有新藥以及臨床急需藥品,預計隨著醫保目錄的持續調整,醫保基金也將從之前的不合理支出向有效支出轉變,高藥物經濟學的創新藥有望通過進入醫保快速放量。
重點關注此次名單中獨家品種較多的恆瑞醫藥、人福醫藥和石藥集團。
看好創新藥、藥店、疫苗
持續看好創新藥及產業鏈、藥店及疫苗板塊。
上半年醫藥上市公司業績分化更加明顯,藥店、CXO、疫苗等延續高景氣實現較快增長,隨著國內疫情改善,各板塊下半年業績有望保持高增長。
2020年1-8月我國疫苗批簽發情況總體較好,多數重磅品種實現快速增長,在業績端有望實現下半年環比和明年上半年同比的較快提升。
前期受阿斯利康新冠疫苗臨床試驗暫停影響,疫苗板塊回調幅度較大,目前已經恢復,同時我國企業的新冠疫苗研發仍在穩步推進,預計後續在接種人數、產品定價上仍有超預期可能。
疫苗板塊重磅產品延續高景氣疊加新冠疫苗增量市場,重點關注康泰生物、智飛生物、華蘭生物、華北製藥。
根據產業發展趨勢,四條長期精選投資方向:
1)泛創新品種:創新藥及其產業鏈,創新器械,創新疫苗,創新檢測;
2)泛醫藥消費:自主消費,消費中藥;
3)連鎖醫療機構:藥店,醫療服務機構,獨立第三方檢測機構;
4)特色原料藥和醫藥分銷。
重點關注:藥明康德、邁瑞醫療、康泰生物、智飛生物、凱萊英、恆瑞醫藥、華蘭生物、大參林、冠昊生物、康辰藥業、海普瑞、一心堂、老百姓、益豐藥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