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劇人物丨葛錚:從「無主之城」走出來的隱藏實力派

2019-08-19     骨朵星番


文|77



採訪開始前,記者被工作人員告知:葛錚老師話不太多。


葛錚長相偏硬朗,眉眼深邃,第一眼看上去確實不是好親近的人。加上他在《無主之城》的表現扎眼,不是那種涉世未深的新人,記者本以為,這會是一次和「一板一眼、惜字如金式」成熟演員的對話。


可誰知見面沒聊幾句,葛錚就像打開了話匣子一樣,對《無主之城》里阿新這個角色,他有說不完的話。


從接到阿新後的準備工作,到對角色的心態轉變如何拿捏,對江雪的情感變化源自何處,甚至在劇中捲簾門前的一支煙……每個細節,葛錚都記得清清楚楚。


《無主之城》這棵樹上隨便揪下一片葉子,他都能跟你捋出它的根脈。



採訪進行到後半程,葛錚徹底放鬆下來,不像一開始一樣坐得板正。他手上捏著面前的抽紙包裝,晶亮的眼睛笑得彎起來,硬朗氣質由此敗下陣來,可愛占據上風,完全顛覆了記者對他的預設。


他給記者看自己和小老虎和小狗熊的合照,講述當海軍那兩年的經歷。從早到晚的訓練、全軍「比武」,五點起、十點睡的絕對作息……這一切的一切,構成了一個在表演上專業與敬業、在生活中可愛與熱愛的葛錚。


「我來的時候,她們(工作人員)跟我說你話不太多。」


「你們願意問,我當然喜歡錶達,」葛錚笑著,「因為這個角色是我的收穫、我的成功,我為什麼不把這些開心的東西跟大家多說說呢?」


1


《無主之城》是一部孤島冒險網劇,一群人被「流放」到一座孤島上,經歷著一系列「絕境鑒心」的故事。


這種題材目前在國內實屬罕見,葛錚看到組訊之後一下子被吸引。導演給了他一些選項,幾個不同類型的角色,他最後選擇了阿新。


「我覺得這個人物很有挑戰性,像醫生那種很討好的、觀眾很愛的角色對於我來說不會很難,但是純壞人我確實沒有演過,我想看看自己能不能駕馭得了這種角色。」



阿新是一個具有兩面性的人物,前期可憐,後期可恨。他原本是一個倍受欺負的列車員,流落荒島後,反而從「受害者」變成了「加害者」。這種心態和行為上的轉變,是飾演這個角色需要研究清楚的地方。


「他從前到後怎麼變壞,變壞之後要怎麼去做後面的事情,包括觀眾怎麼才能對他印象更深刻一點,我要把這些想得很完整。」


葛錚希望能把阿新的內心琢磨通透,對他而言,呈現阿新這個角色不能只是靠「演」,而是要讓觀眾相信,阿新在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


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葛錚本人跟阿新的反差巨大,阿新報復心強,壓抑太久之後終於爆發,難免走了歪路。葛錚人雖然倔,可如果像劇中阿新那樣受了欺負的話,他會選擇自己消化、隱忍,又或者是其他更好的處理方式。


他比阿新理智、清醒,那些在「無主之城」里才會發生的故事,在他身上根本無跡可尋。


「阿新跟我不是一種人,我們的性格不是很像,他想做的事情如果沒有更多的信念和想像,我很難完全投入到裡面。」





除了性格上的反差,如何「立」住阿新也是一個難點。阿新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壞人,他在極端環境中走錯了路,但心裡依然有一絲善意支撐。這讓他身上有了人性的拉扯,不單純是一個刻板的壞人符號。


葛錚把阿新的善設計在江雪身上,那個在他修好電路之後,對他笑了的姑娘。



在劇本的設定中,阿新和江雪的「緣分」始於觀光火車上。身為列車員的阿新觀察著車上的每一位乘客,早在那時起,他就已經注意到江雪。


雖然在拍攝的時候沒有呈現出他和江雪的這段前因,但葛錚在看到劇本、了解人物之後,已經決定把這條感情線著重表現出來,因為這是阿新這個人物的「精神支柱」。


「我一直記住他有這麼一個善的東西,不能沒有,如果丟了,他就只是個壞人,就真的不可愛了。」


這種不可愛指的不是不招人喜歡,而是善的東西一旦缺失,就連演員本人都很難相信,世界上真的有這麼一種人存在。


「沒有江雪,阿新就立不住了,這個人物就不飽滿了。」


她是阿新惡的反面,是他一路駛向深淵的「剎車」。在阿新生命的最後,他坐在捲簾門前抽煙,聽到有一個女孩失蹤的消息,他不管不顧地去看,為了救她跟寧羽搏鬥,最終死在了寧羽手裡。


他的生命就此消逝,卻也因此完整。有不少觀眾在那一刻真正反應過來,原來看起來壞得透頂的阿新,是這樣死心塌地地愛著一個姑娘。


「因為刪減的原因,有的觀眾會不理解,他為什麼這麼愛她?他為什麼會對她感情這麼深?他就不會在人群中再找一個女孩嗎?」在這一刻,葛錚好像又變成了阿新,他替這個已經死去的年輕人,毫無保留地傾訴他的心意。


「對阿新來說,他對江雪的愛就是唯一的,就是專一的,她雖然不接受我,但是沒關係,我愛她就行了。」


在葛錚的演繹中,阿新和江雪的感情有起點,有過渡,有結局。這些因為刪減而沒有呈現的內容,也許會影響觀眾對這條感情線的理解,但是依然有很多觀眾,在最初的那個笑容當中,就已經知曉了阿新對江雪的心意。


對葛錚來說,這就足夠了。


「在僅存的這些內容里,有觀眾能感受到阿新是真的很愛江雪,我已經很開心了。」


2


在採訪過程中,葛錚對阿新的用心顯而易見,他從邊邊角角填充關於阿新的細節,每一個動作、每一句台詞,現在回想起來,還能記得清清楚楚。


他在「告別阿新」的微博中說,「從拿到劇本一遍遍看,拍戲的時候一場場過,我就這樣陪著阿新走過他的人生。」



「你這麼走心地塑造這個人物,出戲的時候會覺得有點困難嗎?」


「說實話,這部戲出戲相對來說,是有點難。」


葛錚和阿新是兩種性格的人,他想要進入人物已經要費一些功夫,如果再頻繁地出戲入戲,可能很難延續之前找到的準確狀態。再加上體驗角色的時候有點過於高度集中,葛錚在拍戲前後基本都保持著阿新的精神面貌。


「但是阿新這麼一個人如果真的放在咱們身邊,那真是挺壓抑的,」葛錚開起玩笑,「我覺得他都會跳樓。」


《無主之城》的拍攝地點在澎湖,環境很好,沒有外界干擾,這讓他更能夠靜下心來,感受一個人在陌生環境中應該如何自處。他也會玩島上的娛樂項目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以免自己長期處於極端狀態,無法融入戲外的環境。


「有的時候導演都會說我,說葛錚我怎麼覺得你跟我剛見你的時候不一樣啊,你是不是變成阿新了?你現在越來越像了。」


導演在「插科打諢」中透露著隱隱的擔心,可是葛錚不想完全從人物中跳脫出來。很難再接上狀態是一個原因,而且在短短的三個月時間裡,從一種身份變成另一種身份,在「天時地利」的環境下體驗另一種人生,這也正是他一直喜歡和想要的挑戰。


所以在不代入真正生活的前提下,葛錚放任自己和阿新相處。


雖然拍完戲之後還是會有一點「後遺症」。


「我坐飛機回來的時候,我坐在那,突然就悶悶不樂,也不知道為什麼。一塊兒回來的人就會說,『怎麼回事?沒夠啊你,感覺你怎麼還跟阿新似的』。」



葛錚如此投入的演繹,自然會得到觀眾相等的回饋。劇播之後,他接連收到好多觀眾的長評,他們長篇大論地敘述阿新的前史,篇幅抵得上一篇人物小傳。


說到這裡,葛錚看了一眼圍坐在旁邊的工作人員,「我真的去問了,我說這是咱們自己人發的嗎?他們說不是啊,就是網友給你發的。」


他的語氣猶猶豫豫,有點不敢置信的樣子,可心血被人珍視的愉悅難以忽視。說起這個,他連語速都變得輕快了起來,開心在後面追著他跑。


「我覺得我表現的每一個細節,包括剪掉的很多很重要的東西,他們都能捕捉到,那就是我演出來的東西讓他們感受到了吧?」他的眼睛晶亮,眼尾笑出一個好看的弧度,「這對我感觸很深,我很開心,真的很開心,發自內心的開心,我覺得我在這個角色上面是成功的。



《無主之城》這部劇給了葛錚很大的幫助,讓他體驗了阿新這麼好的角色,讓他通過角色細枝末節的變化去歷練他自己,讓他有機會知道自己的演技究竟能發揮到什麼地步。


更重要的是,他通過這部劇,收穫了導演、攝影、劇組工作人員,乃至觀眾對他的肯定,這對一位成長中的演員來說,是莫大的鼓勵。


「我覺得演員是最需要自信的,我更需要,因為畢竟我拍的東西不是很多。」


劇集播出之後,觀眾從心疼阿新,到憎恨阿新,再到最後同情阿新,這些情感變化,都是對他的肯定。對葛錚來說,每一種情感都彌足珍貴,這讓他更有底氣去創造更多更好的角色。


記者看著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承受這些誇獎,生出了一點調笑的心思,「你有看到誇你長得帥的評價嗎?」


「不用看也知道,」葛錚快速地接話,「開玩笑開玩笑,我覺得大家所謂的說我帥不是說我外形帥,因為裡面帥的人那麼多,我就別跟人家爭這些了,你們承認我演技就好了。」


「他們說你不是『小鮮肉』型的帥,說你帥得特別正統,稜角分明的。」


葛錚終於招架不住,捂著臉向後仰著,「你再誇我帥我就要害羞了。」


3


葛錚接觸演員這個行業是在2003年左右,他上學期間有一個電影劇組找小演員,電影名叫《隱形的翅膀》,是一個講殘疾人的勵志片。演完之後葛錚覺得有趣,想繼續在這行幹下去,於是他一心想考電影學院,上更好的學校,接受更好的教育。


他考電影學院考了兩次,第一次文化課的分不太好,被分到了專科,他覺得不服氣,倔勁兒上來,又考了一次。「要考就要考最好的。」


2008年,他如願成為了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的一名學生。



葛錚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他的家庭傳統,對軍人職業很是崇拜。大二那年大學生應徵入伍,他毅然決然地成為了一名海軍。


「我覺得當兵對我很重要,對我的努力和成長都是很關鍵的。」葛錚說得自豪,「有人說當兵後悔兩年,可我覺得,當兵兩年一點不後悔,但不當兵我真的會後悔一輩子。」這種經歷是你在平時生活中經歷不到的,你干任何職業也經歷不到,哪怕是拍戲。你如果沒當過兵,你不會體驗到真正的軍人生活是什麼樣的。」


海軍的生活說有趣有趣,說枯燥也枯燥。早五點起床,晚十點熄燈,中間的時間都是訓練。白天訓練隊列,中午、下午訓練體能,跑步、爬上爬下、伏地挺身,有些時候也會去打槍、扔手榴彈,做一些軍事上的動作要求。


部隊里還有全軍比武。不是打架那種比武,而是專業方面的,打靶、計算機、雷達、訊號、密碼……在部隊的兩年,葛錚是實打實地被當成軍人在培養。


兩年的時間,他徹底沉澱下來,當兵也讓他養成了快速適應環境和事物的能力。他的集體榮譽感很高,對待工作認真,不服輸,意志力強,這些都是典型的軍人特質,也是當兵這段經歷留在他骨子裡的東西。



對於未來,葛錚沒有太多規劃,他是一步一個腳印的人,拿到一個角色,就把一個角色演好。《餘罪》是這樣,《莫斯科行動》是這樣,《無主之城》還是這樣。


他不會刻意去找後面要演什麼角色,他專注眼前,學習方法,收為己用,而後繼續摸索。這也是他選擇角色不會只選一種性格或者一種類型的原因。


「我不想把自己局限起來,規定成什麼樣的演員,適合演什麼類型的角色,我覺得這樣對我不好。」他進入演員這個行業的時間沒有很長,還有足夠的餘地去尋找、去研究、去鍛鍊。


《無主之城》的所有榮光和收穫,就是腳踏實地帶給他的最好回禮。



記者跟葛錚聊了很長時間表演上的問題,已經完全顛覆了對他「看起來不好接近」的初印象。他看起來之所以不好接近,多半還是因為慢熱。「我照鏡子看自己,我覺得自己挺容易親近的,我可能就是因為話少。我話少是因為我不知道怎麼跟人說話,我會不好意思。」


他跟特別熟悉的人在一起完全是另一種狀態,調皮、淘氣、開玩笑,跟個小孩一樣。他喜歡足球、籃球、撞球等一切球類運動,改裝車、摩托車、汽車也玩得溜。有時候會跟朋友組織一起開車去山裡轉轉,去賽道跑跑,玩玩卡丁車。


在澎湖拍戲的時候沒有那麼多設備,他就會騎著機車、摩托車,或者小踏板去海邊溜達、轉悠,舒緩角色帶給他的負面情緒。


他很喜歡海。


「我當海軍的時候特別想上艦,包括想去海軍陸戰隊,(上級領導)都不讓。」



葛錚演起戲來是個戲骨,生活中卻像個小孩。他喜歡刺激的運動,養德國弓背、藏獒、比利時牧羊犬等等大型動物。他在和小狗熊的合影里笑得燦爛,看不出一點害羞的影子。


這些反差又帶點可愛的特質糅合在一起,塑造出了現在這樣一個,「千滋百味」的演員葛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X_usGwBvvf6VcSZVFp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