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理景德鎮這樣的地方,應該是當年的藝術生的必往之地,卻因為種種原因,遲到了20多年。
因為四面環山,地處偏遠,景德鎮便向來不是兵家必爭要地。也許這種區位劣勢,反倒讓這個從漢朝開始燒制陶器、東晉開始燒制瓷器的小鎮在緩慢的時間裡「悶聲」積攢著手藝。
「景德」是宋真宗的年號,因為太愛昌南鎮出產的青白瓷,皇帝便將年號賜給了這裡。後來青白瓷又讓路給了青花瓷,全世界都愛死了,這個以制窯作坊為核心的小鎮也就名燥至今。
從九江一路到景德鎮,眼前儼然卻是一座擁有機場、高鐵站和雨後春筍般高樓大廈的地級市,與腦海中的那個頗有歷史縱深的古鎮差之千里,就這麼......又令人失望了嗎?
不自覺地又要開啟城市發展命題的「深邃」思考,卻被一口從嘴巴辣到了嗓子眼的牛骨粉當頭喝止了。
上兩篇寫南昌的豬血粉就有朋友在下面留言說景德鎮的牛骨粉,說起江西的辣,這還真的是不能忽略的一篇
一大鍋紅油熬了整整6個小時,牛骨髓融入湯里增加滋味,紅油香料也充分浸入牛骨的內部。可能只有習慣了的當地人還能吮吸一下余在內里的骨髓,外地人光是想想頭皮都在發麻。而那碗搭配著的看似人畜無害的湯粉也是不可小覷,一抹淡淡的紅油是用野山椒製成,此物可不是「泡椒鳳爪」里的辣椒辣度可以比擬......總之,人手兩瓶的維他奶,變成了救命稻草。
嗓子眼正在冒著煙,天空似乎有意應和下起了瓢潑大雨。好在酒店離得不遠,一把江西大雨專用傘,剛好夠用。
和想像中的精緻完全不同,路過的陶瓷市場一幅原始的姿態。如果擺上些瓷磚,變身建材店也絲毫不違和。花瓶花盆之類的大器通常放在室外,只有茶器、香器和相對高端的碗碟才擁有射燈的照耀。
「現在生意好嗎?」
「下雨自然沒有生意,不下雨好點……」
「……」
大概這一身也不太像花瓶買家,店主似乎都搭不上話。好在這場雨停得也及時,恰到好處地終止了避雨的尬聊。
和頤至格酒店正巧就坐落在江西陶瓷研究中心的院子裡,挨著市場密集的一條主幹道。大雨剛過,整棟建築被洗刷了一遍,透著陽光和藍天白雲的外牆甚是好看。古樸的大堂和帶小客廳的簡約套間,非常適合往來的商務客居住和會客。
「景德鎮只有市區里有陶瓷的店麼,有沒有那種創意小店,藝術工作室之類的?」
「那你要去三寶看看了,整個村子全是……」
「哦……」
和客戶談完事情後,向酒店經理詢問了一下Tips。
剛一進入三寶的時候,有一種從大理下關進入古鎮的感覺(大理下關也是一座標準的城市模樣,擁有機場、高鐵站和火車站),只不過三寶並不如大理古城那樣密密麻麻的全是商鋪。
各種不同風格的茅草屋、瓦房、水泥房裡,隔三差五盛裝著不同風格的陶瓷店,以及偶爾幾間零星的餐廳和茶館。無需找人討教,通過村子裡自然的日常生活場景加以判斷,這個三寶,是一個真實的村子,而非刻意打造的旅遊區。
這不,正中間一戶人家,就在街沿上辦著壩壩宴,慶祝孩子滿月……
以為已經差不多走到了盡頭,正巧遇到一家裝潢感覺還不錯,叫做「七味」的瓷器店。店裡經營青白瓷為主,整個陳設在古典中透著宋明氣息的簡約。老闆是一對情侶,女孩思琪比較健談,男孩小橋顯得有些安靜,但時不時卻也展露出幽默。
/ 思琪(左圖)和小瑜
/ 小橋和他滿櫃的古玩(當然只是很小一部分)
眼前這幾位都是90後,思琪和被她「忽悠」來一起創業的小瑜更是96年的,年輕人能夠靜得下來,懷著復興宋明「湖田窯」的夢想,一路取經後又回到故鄉創業。而93年的小橋則更是一位「老」玩家,曾經和幾個五六十歲的大叔開過古玩店,全國各地的到處淘寶收貨,對歷史和文化已見解頗深。
「這邊就是三寶的盡頭了麼?」
「其實三寶裡面還深著呢,待會兒晚點帶你們騎摩托進去逛逛吧……」
往三寶深處騎去的路上,視野愈發的廣闊起來,先是隔三差五的一家店,然後是幾百米才有上一家,越往深處走,便都是獨棟的藝術家工作室或者展示廳,不僅僅是陶瓷,木雕、繪畫、泥塑也四處可尋。
/ 藝術家們的居所
/ 張成位於世外陶源的會所
張成是兩個男孩的父親了,渾身卻都還是少年氣。他在山裡一個叫做「世外陶源」的藝術家聚居區,開了一家集茶館、會所和餐廳於一體的綜合業態。
/ 張成和他熱愛的「湖田窯」
他大抖著收售古玩的生意經,可是在近旁展覽為主的的空間裡、在封閉的庫房裡,甚至是室外的花園裡,卻都盛放著大量的破碎瓷片。
「這些是......」
「這些賺不了錢啦,就是喜歡,喜歡湖田窯的這種質感,喜歡過去的東西。」
不知道還有多少類似的年輕的他們,因為喜愛這門手藝,守住匠心,來到這裡。
「如果可以隨便選一個地方生活,你們會選哪裡?」
「那肯定還是景德鎮,因為這裡有太多的朋友了……」
離開「世外陶源」的時候已屆傍晚,思琪邀請去三寶街上最「洋氣」的餐廳吃飯。
「一夕」是一家川菜館,無論是空間設計還是擺盤、味道都可圈可點,一人一位的私房菜,完全不輸上海北京那些弄堂胡同里的餐廳。
/ 沒錯,這是一個人的量,而且還少拍了一個素菜
跟操著四川口音的經理一聊,才發現老闆也是成都的90後。除了再次感嘆後生可畏,也就只能埋著頭享受美食了。
「在景德鎮的年輕人都這麼有意思麼?」
「我們還不夠有意思,帶你們去個更有意思的地方吧……」
當車停在一個標準的電梯公寓樓下的時候,心裡在打鼓,這樣的樓里,莫非還能盛放有趣的故事麼?
「哎呀,我忘了,見聲家住幾樓來著……」
「……哈哈,也不用記得,沒有封陽台的就是他家……」
靦腆的圓寸男孩出來開門,一進屋眼前便突然一亮,質疑全部煙消雲散,這裡何止是有意思,簡直是非常有意思。
男孩的名字叫做見聲,是一位雕塑藝術家,偶爾靈感來了,也會創作幾幅繪畫。白天在市裡的一個陶藝公司里做設計,晚上和周末,就悶在自己的這間用清水房改造的房子裡創作。
一整個屋子裡,裸露的水泥牆,未經任何塗裝修飾的水泥地,屋裡的所有家具,大件如餐桌、床,小件如餐具都來自他自己的手作,甚至還自己搭建了一個窯。未封的陽台透著夏夜涼爽的微風,佛像和畫作填滿了整個空間。屋子裡竟還有五隻兔子,全然不顧及客人的到訪,自顧自地蹦蹦跳跳。
「你們先玩著,我出去看個電影哦……」
見聲邊講邊罩起自己剛才還在修整的泥塑,就把家留給了一個老友加諸多陌生人,便自顧悠閒出門了。
坐在他手作的餐桌旁,喝上一杯清茶,吃著果盤裡的枇杷,似乎明白了,為什麼思琪小橋們願意在此處守候。因為,他們不寂寞,很適意。
而耐得住寂寞的人,應該也能創造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