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網:眾所周知,長江經濟帶是中國當之無愧的第一經濟帶。中國綜合實力最強的長三角城市群,同樣可算入長江經濟帶的一部分。
往事越千年,黃河、長江一北一南兩條母親河,共同孕育了璀璨鼎盛的中華文明。以長江為例,直接孕育的江上大城就有重慶、武漢、南京、上海等一眾國內頂尖城市。其餘沿線及流域內繁華富庶的中小城市,更是星羅密布,數不勝數。
長江之於中華民族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就是這樣一條中國的第一長河,竟然在歷史上發生過兩次「斷流」事件,這究竟是因為什麼呢?
長江發源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各拉丹冬峰西南側,幹流流經青海省、西藏自治區、四川省、雲南省、重慶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蘇省、上海市共11個省級行政區(八省二市一區),於崇明島以東注入東海。
長江全長6300餘公里,比黃河長800餘公里,在世界大河中長度僅次於非洲的尼羅河和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居世界第三位。但尼羅河流域跨非洲9國,亞馬孫河流域跨南美洲7國,長江則為中國所獨有。
長江水系發育,由數以千計的大小支流組成,其中流域面積在1000km²以上的支流有437條,1萬平方千米以上的有49條,8萬平方千米以上的有8條。其中雅礱江、岷江、嘉陵江和漢江4條支流的流域面積都超過了10萬平方千米。支流流域面積以嘉陵江最大,年徑流量、年平均流量以岷江最大,長度以漢江最長。
長江是中國水量最豐富的河流,水資源總量9616億立方米,約占全國河流徑流總量的36%,為黃河的20倍。在世界僅次於赤道雨林地帶的亞馬孫河和剛果河(薩伊河),居第三位。
與長江流域所處緯度帶相似的南美洲巴拉那——拉普拉塔河和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流域面積雖然都超過長江,水量卻遠比長江少,前者約為長江的70%,後者約為長江的60%。
長江流域水資源總量9616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9513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2463億立方米,重複水量2360億立方米。不過由於流域人口眾多,人均占有水量為2760m³,僅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長江水資源特徵,主要反映在河川徑流的時空分布上,流域地表水資源量占水資源總量的99%;在地表水資源中,河川徑流量又占96%以上。汛期的河川徑流量一般占全年徑流量的70%~75%。徑流地區分布也很不均勻,單位面積產水,以金沙江和漢江水係為最少,鄱陽湖和洞庭湖水係為最大;按行政區,青海、河南最小,湖南最大。
長江流域有人口約4億人,占全國1/3,其中農業人口約3億人。在流域總人口中,約94%為漢族;還有50多個少數民族,2000餘萬人,其中超過100萬人的有土家、苗、彝、侗、藏、回等6個民族,各少數民族主要居住在雲貴高原、青藏高原、川西、湘西和鄂西一帶。
長江流域人口稠密,平均人口密度超過220人/k㎡,特別是長江三角洲、成都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人口密度達600~900人/k㎡,上海達4600人/k㎡以上,是中國人口最稠密的地區。
長江之於中國的重要性,我想大家應該已經有了相應的了解。
哪怕不從地理水文的專業方向講,在絕大多數中國人眼中,長江流域從來都是水量豐沛所在,到了汛期防洪工作更是壓力山大,要不然也不可能有三峽大壩的產生。如果說北面的黃河發生斷流或許還可以理解,但是說長江居然發生過斷流,恐怕很多人都難以相信。
但事實上,長江不僅在歷史上發生過斷流時間,而且有史可考的就有兩次。更為神奇的一點還在於,這兩次均發生在同一地區——江蘇泰州下轄的泰興地區。
泰興市位於江蘇省中部、長江下游北岸。北緯31°58′12"~32°23′05",東經119°54′05"~120°21′56",是江蘇省泰州市下轄市,是江蘇省直管縣三個試點之一,享有部分地級市職權。
泰興東接如皋市;南接靖江市;西瀕長江,與揚中市、常州市新北區隔江相望;北鄰泰州市姜堰區,東北與南通市海安縣接壤;西北與泰州市高港區毗連,地理位置優越。
也正是得益於區位優勢,泰興的區域經濟始終處於不錯的水平。截至2017年時,泰興市已經連續17屆躋身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行列,位列第34名。
而就是這樣一個風調雨順,人傑地靈的所在,偏偏在歷史上曾兩次親眼目睹了了長江頓失滔滔、裸露河床的奇特景象,而且還因此得名為泰興「魔三角」。
第一次長江斷流:(元)大德二年(1298年)七月暴風,江水上漲,高達四五丈,人畜漂溺無數。至正二年(1342年)八月,長江水一夜之間枯竭見底。大德二年七月,泰興遭遇了特大洪水;作為沿江城市,這不難理解。而至正二年八月的長江斷流事件,則令人匪夷所思。據載,泰興通航段的江水枯竭之後,沿江居民紛紛下江拾取江中遺物,不料次日江潮驟然而至,許多人因躲避不及被翻湧而至的江水沖沒,因此喪命。
第二次長江斷流:1954年1月13日下午4時許,這一奇怪現象在泰興再度出現。當時天色蒼黃,江水突然出現枯竭斷流,江上的航輪擱淺,此情此景,恰似鬼怪即將現形。更神奇的是,兩個多小時後,江水突然洶湧而下,人們聽到水的響聲後,急速奔到岸上,所幸未有人員傷亡。
而關於長江斷流時間的原因,民間自然是眾說紛紜,其中關於神鬼志怪的說法由於缺乏科學依據(比如江神說),這裡我就直接略過,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上網去檢索相關傳說。這裡,我只分享兩個相對比較值得參考的相關解釋。
其一是有相關專家認為長江的斷流與板塊的運動(板塊「呼吸運動」)有關,而斷流的地方可能就是「暫時隆起」的地方,所以江水暫時斷流,但當板塊之間的力「放鬆」下來的時候,地面又恢復了原樣。
其二則是科學家們推斷,在我國東部隱伏著一條神秘古裂谷,這條古裂谷迄今為止鮮為人知,它歷史久遠,縱貫江蘇、山東兩省。實際上長江兩次斷流正好重疊在這條古裂谷南部的同一段上。此外,科學家們還發現,這條古裂谷的深處有大大小小縱橫交錯的地下河水網,正是這些地下暗河在特定的時間、氣候和水文等複雜條件下,才造成了長江短暫性出現斷流的「奇觀」。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長江斷流的神秘現象,與「北緯30度」神秘帶關係密切。泰興的經緯度坐標為北緯32度,東經120度,正好位於世界知名的「北緯30度」線附近。
北緯30度,主要是指北緯三十度上下波動五度所覆蓋的範圍。根據此前的一份相關報道稱:中國地震局專家告訴記者,北緯30度從古到今都是災難深重的地帶,地震、海難、火山和空難等時常有發生。
2008年5月12日發生的四川省汶川縣8.0級大地震震中在北緯31度,離30度很近。2010年4月14日發生在青海省的玉樹7.1級地震中,33.2度的北緯緯度也大概接近30度。與四川汶川地震相同,玉樹地震的震源深度同樣為14千米。而北緯30度的神秘之處,顯然還不止如此。
這條緯線,貫穿世界上許多令人難解的著名的自然及文明之謎的所在地:比如恰好建在精確的地球陸塊中心的古埃及金字塔群,以及令人難解的獅身人面像之謎,神秘的北非撒哈拉沙漠達西里的「火神火種」壁畫、死海、巴比倫的「空中花園」,傳說中的大西洲沉沒處,以及令人驚恐萬狀的「百慕達三角區」,讓無數個世紀的人類嘆為觀止的遠古瑪雅文明遺址等。
北緯30度線橫穿了中國南方腹地,所以沿線也分布著許多神秘之地——
貴州遵義市綏陽縣雙河溶洞(亞洲第一長洞):北緯30度線在這裡形成了貴州獨特的喀斯特地貌,以及億萬年熔岩沉澱,成就了除世界級三大水源之外的又一黃金水源帶,被稱為是北緯30度這一穿越四大文明古國的最新絕世瑰寶,是我國4800個水源點中泰山北斗級的水源。
黑山谷風景區原始生態風景(位於北緯28.5):由峻岭、峰林、幽峽、峭壁、森林、竹海、飛瀑、碧水、溶洞、仿古棧道、浮橋、雲海、田園、原始植被、珍稀動植物等各具特色的景觀組成。從景區大門進入,沿河而下至響水村一段,河谷寬約40—50米,沿河有平緩地,上面是森林和山地,呈階梯狀地形,河谷斷面呈「V」字形,河面狹窄。
「中國死海」:位於四川省大英縣蓬萊鎮,又名大英死海,是北緯30度上的又一神奇的景觀。其海水(鹽滷水)來源於3000米深的地下,出口溫度高達87℃,含鹽量超過22%,以氯化鹽為主,類似中東「死海」,人在水中可以輕鬆的漂浮不沉。海水中富含鈉、鉀、鈣、溴、碘等40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經國家有關權威機構驗證,對風濕關節炎、皮膚病、肥胖症、心腦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等具有顯著的理療作用。
鄱陽湖「魔鬼三角」:1945年4月16日,2000多噸級的日本運輸船「神戶丸」行駛到江西鄱陽湖西北老爺廟水域突然無聲無息地失蹤(沉入湖底),船上200餘人無一逃生。其後,日本海軍曾派人潛入湖中偵察,下水的人中除山下堤昭外,其他人員全部神秘失蹤。山下堤昭脫下潛水服後,精神失常。抗戰勝利後,美國著名的潛水專家愛德華·波爾一行人來到鄱陽湖,歷經數月的打撈仍一無所獲,除愛德華·波爾外,幾名美國潛水員再度失蹤。
由於全國各地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不同,經過長期的歷史過程,導致文化背景產生差異,從而形成了明顯與地理位置有關的文化特徵,這種文化就是區域文化。
每每提及中國,我們時長會用到的兩個形容詞是歷史悠久、地大物博。時間線上的悠長加上空間線上的廣闊,勢必會形成十分豐富(複雜)的區域文化分布。
早在在新石器時代,根據所發現的考古遺址,大體可以劃分為黃河流域文化區、長江流域文化區、珠江流域文化區和北方(以燕山南北、長城地帶為重心)文化區。在那時,已經奠定了後來農耕文化區和遊牧文化區的基礎。
而漫長的封建時代過後,中國更是形成了以江淮文化、徽文化、齊魯文化、燕趙文化、三秦文化、三晉文化、吳越文化、巴蜀文化、河洛文化、中原文化、嶺南文化等為代表的眾多區域性代表文化。
而無論是過去一段時間內,我曾向大家推薦過的動漫《一人之下》中的道教背景,小說《白鹿原》中的白鹿形象,又或者是近些天大火的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哪咤傳說。事實上,這些事物一方面都離不開中國的區域文化,同時它們還都是中國神秘文化的衍生物。
神秘文化,包括流傳在世界各地的神話、傳說、特殊的風俗(宗教、堪輿學、占卜等)等等。在中國,神秘文化被視作是中華文化重要組成部分,舉凡術士巫醫、隱者仙人、善男信女、門幫會派、三教九流、三墳五典、禁書秘籍、異端邪說、陰陽五行、天人感應、奇門遁甲、讖緯禁忌、怪習陋俗、相面測字、煉丹養生、占星堪輿、武術氣功,皆可包容之。
那麼為什麼我會說,中國的神秘文化是地域的一部分呢?我們不妨就拿幾個中國知名度較高的神秘文化現象距離:湖南湘西有趕屍傳說,東北地區有薩滿文化,西南地區有懸棺葬式,為什麼這些神秘文化分支,都只會分布在特定的區域,而不會全國大面積分布或者乾脆隨機雜亂分布呢?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中國的絕大多數神秘文化起源,都與地方風俗脫不開關係。所以,我始終傾向於把目前中國很多難以用科學解釋的現象或行為,作為地域文化或人文風俗的範疇進行整體性的思考。而不是簡單粗暴一句「都是封建迷信」了事。
在重慶東部區域,有一個名叫豐都的縣城,事實上是中國神秘文化的一個標誌性符號。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提到豐都,那麼第一印象必然就是「豐都鬼城」。
豐都鬼城舊名酆都鬼城,古為「巴子別都」,東漢和帝永元二年置縣,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豐都鬼城又稱為「幽都」、「鬼國京都」、「中國神曲之鄉」。鬼城以各種陰曹地府的建築和造型而著名。鬼城內有哼哈祠、天子殿、奈河橋、黃泉路、望鄉台、藥王殿等多座表現陰間的建築。
當然了,我以豐都鬼城為例並不是推薦大家都去此地旅遊。因為事實上,受限於當地本身並不算髮達的經濟水平,在旅遊資源開發和旅遊服務方面目前做的並不算多好,這也使得許多曾經到過此處旅遊的遊客,最終對於該地的旅遊體驗也只能用一般來形容。
我以此為例的目的在於告訴大家,神秘文化同樣是非常有吸引力的IP。大家想想看,為什麼年輕人會對恐怖片、懸疑故事、遊樂場鬼屋等事物天生存在既害怕又渴望的心態呢?很大原因,就在於人們對於未知或未解事物的好奇心。
所以如果我們能夠很好地去理解與發掘中國的地域神秘文化,那麼未來就會有一大批的優質IP可以用於藝術作品的創作和旅遊項目的開發。那麼顯而易見,這些都可以成為城市或地域營銷的重要方式方法。
於我個人而言,從小到大我也一直都對神秘文化興趣頗深。未來,在合適的機會,我覺得可以用一些合適的方式,與大家一起分享和探討中國的區域神秘文化。比如我可以通過一些史料改編創作一些志怪懸疑小說,也可以製作成有聲讀物的方式與大家進行分享。興許,這又是打開全新世界的一把鑰匙也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