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頭部24城新格局:對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各城市經濟復甦情況

2020-08-05   山川網

原標題:中國頭部24城新格局:對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各城市經濟復甦情況

山川網:七月末的時候,我們安排推送了《2020上半年中國城市GDP二十強:西部城市穩定向上,東部城市震盪變化》一文,算是對於2020年上半年全國主要城市的經濟總量表現情況進行了整理與回顧。

在這份關於中國頭部城市的半年度回顧當中,我們的視線焦點,一方面適度地加大了對十名之外,三十名以內主要城市的關注度。特別是上半年經濟總量在4000~5000億元之間,有望在一兩年內經濟總量達到萬億的城市,我們認為他們正在成為中國經濟改革與轉型關鍵時期的中流砥柱。

另一方面我們也正在持續引導大家降低對十強城市的關注度,這一批老牌的中國強市,近些年基本都已成為各自區域的區域中心城市,城市自身的樞紐性不斷被穩固。同時各自的發展定位、方向、方式都已經十分明確,他們已然進入了各自發展階段的成熟期,對較高強度的輿論關注需求性正在減弱。

根據目前全國各地市公布上半年經濟報的進度,同時結合上半年整體經濟總量不低於4000億元的門檻,我們重新整理了一份全國24個代表城市,2020年一季度和上半年經濟數據的對比資料,進而重點關注他們在此區間內的經濟復甦回升情況。

這裡需要對下面的表格中武漢的情況做下說明,由於武漢官方未曾公布準確的季度生產總值數據,所以我們目前不便對其進行準確的排序。按照官方公布的季度GDP增速數據,我們大致推算此武漢排序約在同期全國11~15位之間,所以表格中我們模糊了其序號。

2020年一季度時,24個全國代表性城市中,共計有23個城市GDP增速同比下降,同比仍增加的只有南京(1.6%)。GDP同比下降的城市中,排除情況相對特殊的武漢市,其餘絕大多數地市平均下降幅度在10%以內(僅泉州-10.3%)。

排名最前的5位滬、京、深、渝、廣,一季度的GDP同比下降幅度十分接近,最高者與最低者之間的差距僅有0.3個百分點。對於這種相似性,我個人傾向於一季度由於本身時間區間較短,數據的參考意義存在局限,到後面的半年度經濟數據中,事實上也印證了這一點。

一季度GDP增速數據中,除南京同比仍正增長外,下降幅度相對較低的還有長沙的-0.6%和南通的-1.4%,這也是一季度全國頭部24城中,為數不多季度GDP同比跌幅在-2%以內的城市。

時間推進到2020年上半年結束後,此前的推文中我們已經關注過頭部城市上半年GDP增速情況。所以今天我們的關注重點,放在上半年相較於一季度GDP增速的回升幅度情況。

還是先要排除情況相對特殊的武漢市,2020年一季度時武漢市GDP同比下降40.5%,上半年武漢市GDP同比下降19.5%。下降幅度巨大,回升幅度也巨大,與表格上的其他城市區間差距較明顯。

而武漢之外,其餘的23個城市上半年GDP增速相較一季度回升幅度普遍在0-10個半分點之間。

回升幅度最高的是合肥,GDP增速由一季度的-9.8%回升到上半年的0.2%,回升幅度達到了10個百分點。

回升幅度最低的是佛山,GDP增速由一季度的-7.9%回升到上季度的-7.5%,回升幅度只有0.4個百分點。

合肥方面,上半年生產總值達4419.7億元,同比增長0.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18.6億元,與上年同期持平;第二產業增加值1487.7億元,同比下降1.2%;第三產業增加值2813.4億元,同比增長1.1%。可以看到,二三產的迅速恢復,特別是占比生產總值較高的三產扭負為正,對合肥的上半年GDP增速數據影響明顯。

佛山方面,一季度,佛山市生產總值為2153.98億元,同比下降7.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29.79億元,同比下降14.5%;第二產業增加值為1149.86億元,同比下降9.2%;第三產業增加值為974.33億元,同比下降5.8%。

上半年,佛山市地區生產總值4626.50億元,下降7.5%,降幅較一季度收窄0.4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5.08億元,下降16.4%;第二產業增加值2443.93億元,下降10.7%;第三產業增加值2117.50億元,下降2.2%,降幅較一季度大幅收窄3.6個百分點。

對比後可以發現,雖然佛山市上半年第三產業同樣出現了相對明顯的下降幅度收窄。但是由於佛山市第二產業占比生產總值比值相對更高,且上半年第二產業降幅相較於第一季度進一步拉大,最終體現到上半年整體GDP增速時,回升幅度就相對有限。

但需要說明的是,是否相較於一季度,上半年GDP增速回升幅度相對較小的城市,經濟表現就相對較差呢?

顯然並不能這麼說,因為有部分表格上的城市,一季度的經濟表現就整體優於同期其他其他城市,其一季度GDP增速或是小幅下降,甚至是仍保持小幅正向增長。所以單純比較回升幅度,對於這些城市顯得就不是特別公平。

比如(上半年GDP增速)回升幅度3.6個百分點的成都,其一季度的GDP增速為-3%;回升幅度0.6個百分點的南京,其一季度的GDP增速為1.6%;回升幅度2.8個百分點的長沙,其一季度的GDP增速為-0.6%;回升幅度3.4個百分點的南通,其一季度的GDP增速為-1.4%。

南通方面,2020年一季度全市生產總值2030.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1.4%。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58.9億元,下降0.9%;第二產業增加值924.8億元,下降2.6%;第三產業增加值1029.1億元,下降0.3%。

2020年上半年南通市地區生產總值 4664.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2%。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75億元,下降0.3%;第二產業增加值2202.3億元,增長1%;第三產業增加值2287.1億元,增長3.3 %。

可以看到,對比一季度,南通市上半年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均呈現出明顯的回升趨勢。其中,占比經濟總量最高的二、三產業均已扭負為正,回升幅度都在3個百分點之上。

長沙方面,2020年一季度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606.33億元,同比下降0.6%。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64.15億元,下降2.8%;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916.54億元,下降0.2%;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625.64億元,下降0.8%。

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對於經濟總量占有關鍵性占比的第二、第三產業,一季度長沙市均保持了輕微幅度的下降,下降幅度不到1%。這樣一來,對於上半年的經濟數據扭負為正就奠定了堅實基礎。

2020年上半年,長沙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9%,比1-5月提升1.2個百分點,比一季度提升2.3個百分點;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0%,比1-5月提升1.6個百分點,比一季度提升3.5個百分點。至此,長沙也平穩度過了此次疫情造成的經濟困難期。

整體來看,對比2020一季度全國頭部24城中僅有一城GDP增速正增長,2020上半年24城中已有十四城GDP增速實現正增長。其餘十座尚未能扭負為正的城市中,除武漢、佛山兩城外,平均增速均在-4%之內,多數城市有望在三季度實現扭負為正。

佛山方面,時間可能需要更久些,但是到年底時基本也差不多可以實現扭轉。而情況最為嚴重的武漢,事實上也已得到來自多方面的有針對性政策支持,幫助武漢最晚在明年之前,重新恢復到應有的水平,所以也不必太過擔心。

在2020年上半年疫情綜合影響下,原本大機率將在2020年末邁入萬億GDP陣營的部分城市,增添了一定的變數。這應該是此輪疫情對於中國頭部城市陣營最為顯著的影響,也是下半年區域經濟領域最為值得關注的要點。

但與此同時,一些城市由於地理位置與產業結構的原因,在此次疫情中經濟發展受影響較小,出現各自發展過程中的又一次機遇。

以上,是關於2020年上半年代表性城市GDP數據的一篇補充,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