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華所事件背後,嚴刑峻法迫在眉睫?

2019-07-29     郭施亮

瑞華所


曾因康得新虛增利潤事件,作為中介機構的瑞華會計師事務所遭到了立案調查處理。近日,隨著輔仁藥業巨額貨幣資金的憑空蒸發,又一次把瑞華會計師事務所推向了輿論風口浪尖。受此影響,瑞華所29家IPO項目均被叫停,而瑞華所方面也表示正積極配合監管調查。

近年來,A股市場白馬股上市公司頻現黑天鵝風波。然而,在白馬股上市公司遭遇黑天鵝風波之前,似乎並沒有太明顯的徵兆。實際上,除了部分專業投資者以及機構投資者外,多數參與其中的投資者在部分白馬股爆發財務風險之前,尚未做好提前迴避投資風險的準備,由此遭到了持股市值大幅縮水的損失。

以涉嫌虛增利潤的康得新為例,在2015年至2018年期間,涉嫌虛增利潤總額高達119億元,而此前康得新122.1億元巨額資金的不翼而飛,卻成為了康得新風波的導火索。但是,在2015年至2018年的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報告中,作為中介機構的瑞華會計師事務所,僅有2018年年報作出了「無法表示意見」的結論,而在2015年至2017年中,卻出具了「標準無保留意見」的結論,從一定程度上為市場帶來了誤導性的參考。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這一起財務風波的市場危害性很強,性質比較惡劣,但是從處罰力度來看,卻並未起到實質性的震懾影響。其中,根據康得新的公告顯示,證監會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擬對康得新給予警告,並處以60萬元罰款,並對相關責任人給予警告並處罰款,對鍾玉等人採取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至於瑞華會計師事務所,同樣遭到立案調查的處理,但從數據顯示,自2016年以來瑞華會計師事務所已經接受了5次的處罰。

由此可見,對於國內資本市場的違法違規成本還是比較輕微,即使虛增利潤金額龐大,但頂格處罰只有60萬元,尚且不足以起到實質性震懾影響。

會計師事務所,作為重要的中介機構,它可否做到勤勉盡責,並保證審計過程的獨立性與專業性,就頗顯重要。然而,從最近一段時期內接連上演的上市公司財務風波分析,部分影響力較大的案件卻有瑞華會計師事務所的身影,對其品牌形象難免會構成較大程度上的損害。

站在理性的角度思考,上市公司存在「大存大貸」或虛增營收及利潤的情況,對專業能力較強的投資者而言,尚且可以鑑別出來。然而,作為經過專業培訓的註冊會計師,反而未能夠及時發現問題,有的甚至在接連幾年的時間內出具「標準無保留意見」的審計結論,這顯然不足以讓人信服。

對於這種情況的接連出現,可解釋的原因可能屬於這幾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屬於註冊會計師未能夠做好勤勉盡責的工作,但接連發生財務審計問題的現象,只能夠說明相關註冊會計師的專業能力較弱,工作並不認真負責。

第二種情況,則是上市公司財報的隱蔽性、迷惑性較強,足以誤導註冊會計師的審計結果。但是,作為註冊會計師,本身經過專業的培訓,尚且可以識別上市公司的財務數據,即使迷惑性多強、爭議性多高,也應該瞞不過註冊會計師的雙眼。

第三種情況,則是相關人士及可能成為上市公司的「放風者」,間接存在利益輸送問題。退一步思考,假如相關註冊會計師存在參與其中,分享利益蛋糕的情況,那麼性質就顯得比較嚴重了。

近日,證監會正在推動儘快修改完善《證券法》、《刑法》有關規定,擬大幅提高刑期上限和罰款、罰金數額的標準。不可否認的是,對於60萬的頂格處罰,確實過於輕微了。即使頂格處罰後,仍存在立體追責的處理,但對市場而言,違法違規成本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國內資本市場的法律震懾力仍需增強。

由此可見,嚴刑峻法下才能夠有效降低資本市場的違法違規亂象,大幅提高刑期上限和罰款標準,在現階段內顯得迫在眉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9oqO2wB8g2yegNDBQo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