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談|優酷謝穎:開展創作要「脫虛入實」,觀察用戶應「後退半步」

2023-06-22     影藝獨舌

原標題:對談|優酷謝穎:開展創作要「脫虛入實」,觀察用戶應「後退半步」

2023年上半年,劇集市場迎來「小陽春」,《狂飆》《三體》《長月燼明》等內容,掀起一輪輪收視熱情,也提振行業的信心,鞏固了長視頻護城河。

優酷表現非常亮眼,在精品化、多元化方面作出有益探索。包括《他是誰》《後浪》《偷偷藏不住》在內,平台有七部熱度破萬劇集,《星落凝成糖》《長月燼明》《護心》的連續排播,夯實了優酷「仙俠第一廠牌」地位,《少年歌行》的成功,則打響今年「真人漫改賽道」第一槍。

這些亮眼的成績,意味著從經歷到經驗的有效轉換。而這些成功的經驗,必將為時下正面臨著新布局、新力量和新標準考驗的影視行業帶來更多新與變的可能。

6月22日上海電視節上,我們和優酷副總裁謝穎聊了聊,她分享了優酷在劇集方面的布局、思考和行業洞察。她認為在當下,開展創作要「脫虛入實」,觀察用戶則應「後退半步」。

「作為長視頻平台,我們要做中國影視工業化的基礎設施提供者,為好內容全力以赴的奮鬥者,陪創作者奉獻精品的服務者,新生力量的培育者,以及優秀作品的傳播者。」謝穎說。

影藝獨舌:劇集行業正面臨哪些變化?

謝穎:現在劇集行業主要面臨兩個重大的變化,可以當成挑戰也可以當成是機遇:

第一是用戶開始掌握話語權,不論是話題聲量,還是評分,用戶的聲音越來越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參與力量。

第二就是短視頻的發展,龐大的用戶量,上癮的使用體驗,倒逼長視頻在「審美」和「思想」的兩個維度捲起來。

影藝獨舌:這些變化帶來了哪些影響?

謝穎:影響方面,從題材上講,近兩年的精品短劇發展快速,集數短,給了創作團隊更大的空間,更自由的表達方式,更即時的反饋,精品短劇比起傳統劇集,更傾向電影式的、導演性的、有深度的表達。

這種快速發展,非常符合《多樣性紅利》所說的情況:第一,系統持續更新,新成員不斷湧入;第二,系統內部多樣,個體之間不重複;第三,個體的成功,能馬上獲得獎勵反饋。所以對精品短劇的發展,平台會繼續給予大力支持。

從創作手法和細節表現上來看,最明顯的就是現實主義的回歸,古裝、懸疑、青偶等各品類的打開方式都脫虛向實,融入現代敘事和現實話題,尋求情緒共鳴。社會性議題滲透進方方面面,仙俠、古偶作品中都切入了現實中的各種話題探討,觀眾對真問題、真回答的需求,對創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創新賽道帶來新的想像力,或能成為第二增長曲線。漫改賽道、科幻賽道銳意出新,不僅開拓了更多題材藍海,也是業界試水虛擬拍攝、AIGC,進行影視工業化探索的戰略性嘗試。

從生產要素來說,懂內容懂用戶的製片人逐步在代替原本資源碼盤型的製片人,新鮮血液獲得了更多的機會。項目在審美表達上的特徵突出,使得審美一致的團隊慢慢聚合組成一些固定的鐵三角(創作、製作、碼盤)。

從去年下半年到現在,國劇市場呈現出了百花齊放、差異化審美的勢頭,同時也崛起了一些年輕的製作公司廠牌,如《蒼蘭訣》的恆星引力,《漫長的季節》的哪裡哪裡,《贅婿》的狂歡者影業,《少年歌行》的不可能的世界,《長月燼明》的南派獺獺工作室等。劇集新勢力有機會突圍,會得到更多優質生產資料、人才的傾斜,整個市場馬太效應進一步加強。

最後,IP大有可為,原創亦是富礦。一方面,在影視與文學雙向奔赴的進程中,IP改編的內涵和外延一直被不斷拓寬。當下現實主義回歸、嚴肅文學重新受到擁戴,影視從業者正在有意識地探索IP的外延,比如公共IP、公版人物、歷史事件、新聞事件等維度。

另一方面,原創逐漸成為更多優質內容的來源,編劇們恢復了採風等傳統流程,從生活中紮根,從厚重處破題,逐漸意識到生活本身才是創作者源源不竭的內容源頭。

影藝獨舌:優酷上半年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能否整體介紹下,優酷的成果和創作方向?

謝穎:優酷主張「為好內容全力以赴」,早在21年,我們就提出了 「回歸共識、回歸傳承、回歸初心」,在「三個回歸」的指導下,清晰地規劃了未來的內容布局,也取得了一些成績:

1、彰顯民族力量的英雄贊歌:從高口碑主旋律獻禮劇《覺醒年代》開始,優酷在主旋律、正能量作品上找到了一條接近年輕觀眾的道路,接下來會有一系列描繪各行各業人民英雄、民族脊樑的作品和大家見面,包括《上甘嶺》《偵察英雄》《海天雄鷹》《歡迎來到麥樂村》等,激發用戶愛國熱情。

2、謳歌時代的現實主義作品從《女心理師》《幸福到萬家》開始,到剛播完的《後浪》,之後還有《做自己的光》《一路朝陽》《厲害的小姐姐》,優酷關注不同行業年輕人的發展、關注有正確三觀的奮鬥者的故事。

我們同樣關注青少年成長,不僅有《偷偷藏不住》這種「暖戀」作品,鼓勵「因為你變成更好的自己」這樣健康向上的戀愛觀,更有現實青春劇。如高考題材,我們就一口氣做了兩部,《燦爛!燦爛》《鳴龍少年》,都會在近期暑假上映。通過這些強共鳴、有溫度、高品質的劇集輸出,凸顯平台的人文溫度與社會責任感。

3、展現文化自信的東方傳奇:仙俠是我國一個特有劇種,傳統神仙志怪故事和東方神秘文化土壤給創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創作靈感和素材,也讓這類劇區別於其他賽道可以形成高度類型化的創作和審美屬性。近幾年,我們推出了《與君初相識》《沉香如屑》《長月燼明》《護心》《星落凝成糖》,有效打造了優酷的仙俠劇第一廠牌。

4、類型極致創新的真人漫改賽道:讓人振奮的是,自開年以來,《少年歌行》打響了優酷2023年真人漫改「第一槍」, 今年暑假陸續還有真人漫改的熱血向《異人之下》《少年白馬醉春風》《凡人修仙傳》《鏢人》等系列國漫題材的布局,對標歐美超級英雄DC漫威系列,呈現有魅力的世界觀和人設。

5、創新懸疑:一直以來,優酷都專注布局懸疑劇賽道,優酷近年一直在探索「懸疑+」的打開方法,如《白色月光》《庭外》系列、《膽小鬼》《重生之門》等劇,既為懸疑題材帶來多元的風格呈現,緩解觀眾審美疲勞;也滿足懸疑垂類用戶的情感聯結和共鳴,擴容受眾群體。《他是誰》也在上半年取得了很好的播出成績。

影藝獨舌:當下現實題材內容愈發火熱,優酷如何操作現實題材的內容?

謝穎:首先,選題要「從現實中來,到現實中去」。看重劇集選題、關注故事內核能否引發共鳴和共情,是優酷內容創作最核心的重點。

我們內部在選題立項時,最重要的就是討論故事核——這個故事和當下觀眾的關聯點是什麼?觀眾為什麼要關心這樣的事,這樣的主人公?哪一部分有共鳴能打動觀眾?不論是古代現代,還是懸疑、情感,製片人都要回答這些問題,才能把項目往下推進。

比如,關注中醫文化傳承問題的《後浪》、關注大眾心理健康問題的《女心理師》、展現農村女青年振興鄉村的《幸福到萬家》等,都直擊社會熱點,具有濃郁的現實底色。

其次,人物要從「人設標籤」走向「深度塑造」。優酷以「人」破題,講究「小大之思辨」——小切口反映大主題、小人物折射大時代、小事件引發大思考,讓人物成為劇集視角的統領者。

不論是糾結是否師承祖蔭的任天真,還是好不容易在城市站穩腳跟又選擇回到農村的何幸福,他們雖是普通平凡的小人物,人物塑造卻不浮於表面,而是真切折射出不同群體的困境與奮鬥,直擊大眾的潛在精神訴求。

第三,故事既要讓人「值得看」,也要讓人「喜歡看」。好內容是由故事性和價值觀雙輪驅動的,故事架構的搭建到位,有新鮮感的視覺語言的表達,人物和故事的生動演繹,才能把積極、正向的價值觀點觸達受眾。

最後,在價值導向上,不僅要「展現現實」,更要「引領現實」。現實劇集引領著觀眾的精神風貌,當觀眾透過主人公的奮鬥故事,獲得新的感悟和思考,感受到使命和力量,劇集的價值才得以傳遞和彰顯。

今年,我們將在現實題材上給更多資源傾斜,鼓勵創作者在專業內容上下工夫,也許在最終成果上不是每一部都能獲得口碑熱度雙豐收,但每一部作品播出後留下來的經驗、數據,都在反哺平台下一次的創作判斷。這是平台責任,義不容辭,為行業發展必須要做的事。

影藝獨舌:劇集市場日益呈現出精品化和多元化的趨勢,那優酷是如何篩選內容的?

謝穎:優酷未來篩選內容,會著重參考以下三點:

第一,現實主義創作手法。這裡說的現實主義是一種創作方法論,一種觀察視角。它是對人與時代、人與社會、人跟人之間普遍問題的探討和思考,不受題材、時代的限制,並不是現實題材就是現實主義,我們見過很多現實題材寫得極為懸浮,充滿套路;也不是說歷史等其他題材就無法成為現實主義,很多優秀作品借超現實設定一樣能引起觀眾的共鳴和共情。

第二,理想主義主角人設。雖然問題是現實的,但觀眾想看的是主角能給現實的問題一個理想主義回答。人生活在社會上,總有困惑、不甘、不忿,觀眾在觀劇時,總希望能看到主角完成自己無法完成的事,達到無法達到的高度,觀眾在主角身上寄託了美好的期望。

第三,浪漫主義大眾情緒。爆款內容是反映大眾情緒的,現在輕喜調性的劇容易出爆款,也體現了當下觀眾的情緒需要被滿足和安撫,他們更喜歡那些溫暖的、積極向上的影視作品。

影藝獨舌:我們發現,平台、創作者、用戶的交互越來越密切,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創作-播出-觀看」的單向輸出,而是彼此對話彼此影響,在您看來,當下的劇集特點哪些是受觀眾需求帶動的?哪些是創作者自發引領突破的?

謝穎:我覺得並不能單純說是觀眾需求帶動,還是創作層面自發性的引領,其實 這是一場觀眾用戶和創作者訴求的雙向奔赴。

從需求端來說,和審美相關的任何行業,用戶都極為喜新厭舊。隨著年輕觀眾審美興趣的提升,一旦某種類型內容同質化表達變得重複,用戶就會用腳投票開始倒逼創作者尋求創新和突破,千篇一律的老梗,肯定會被觀眾拋棄。

現在長視頻市場面臨的一個嚴峻問題是打開難,如何把觀眾拉回來、如何讓觀眾願意打開是創作者共同需要解決的難點。

比如,當下古裝仙俠劇就已經在極致的人物關係張力、宏大的世界觀體系等層面進行全方位的突圍;另一方面,分眾用戶對圈層文化內容也有日益精細的要求,逼得一些創作者在題材類型內找尋新的創作方式,比如類型融合。

從觀劇習慣來看,現在用戶大都是手機追劇、移動追劇、倍速追劇。觀看場景反過來對創作也提出了新要求。

首先是敘事節奏加快,不需要過去那種冗長的鋪墊,觀眾希望儘快進入主線劇情。其次是信息量。現在這種自媒體全媒體時代,我們普通人接受信息的能力也在無意識中被鍛鍊,這就要求一集故事所包含的信息量比以前更密集。這裡指的不只是有效情節量,也包含了更豐富的細節。

從供給端來看,首先要解決的,是「為誰創作、為誰立言」的問題——人民是創作的源頭活水,只有紮根人民,創作才能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

當一個類型同質化內容泛濫時,創作者為了留住用戶,從網文小說源頭開始,會自發進行類型上的突破,實現劇作的多元破題。 當創作者觀察用戶需求,最好的姿態是後退半步來觀察。後退了,視野就大了。

我們不要機械地照搬爆款內容的「題材」和「元素」,而應該把關注點落在故事母題、觀眾觀劇的心理動因和「講故事」這門手藝上。

影藝獨舌:那作為平台,如何平衡觀眾的需求和創作層面自身想要追求的創新和突破?在這個維度,平台是如何幫助精品化內容生產的?

謝穎:創作者會有兩種極端。一部分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一味迎合,大量生產同質化內容,盲目跟風;另一部分則會盲目追求突破創新,把自己的「藝術感覺」置於觀眾之上,不夠尊重觀眾,創作者圈地自萌。

劇集是大眾娛樂的載體,如果作品離現實生活太遠,離觀眾的所思所想太遠,只迎合了創作者「朋友圈」的小眾審美,也無法稱之為好產品。

想要實現觀眾需求和創作突破的平衡,創作者就必須要在最大公約數里找到共同的情感連結,尋找動人的好故事。

作為平台,首先要拒絕唯數據論,升級平台內容方法論。平台整體的內容布局,不能單純迎合用戶,而是要跟觀眾面向一致,超前半步,引領共識。

第二,平台和創作者,都要拒絕行活思維,倡導專業主義。講故事的傳統手藝不能丟,「戲比天大」的傳統美德也不能丟。

第三,以人為本,堅持內容生產的創新性。在堅持與用戶「共情共鳴」的基礎上,通過對新熱內容、時事的敏銳觸角,陪伴創作者一起挖掘新的可能性,探索內容新的邊界。

影藝獨舌:主流視頻平台的差異化逐漸明顯,優酷是如何規劃自身定位、看待自身的角色的?我們該怎樣看待國劇的未來?

謝穎:放眼全球內容市場,唯有好內容能夠穿越時間周期。有人才,才會有好內容。

人的培養不可能一蹴而就,培養新人永遠是內容行業的重中之重,優酷履行平台的責任,對 「內容長期主義和專業主義」的堅持,去年開始,陸續推出 「新號角青年導演計劃」和「拔萃·編劇計劃」,都是我們醞釀已久的長期戰略,為行業開源,培養影視行業的源頭活水。

我對國劇發展有堅定的信心,國劇一定會成為在全球範圍內都有影響力的文化產品。

我們這代人的使命,就是用好國家發展帶來的文化向心力機遇,為人民做好文化產品,為全球講好中國故事。

The End

往期推薦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歷史消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985e269d943c64a868299950f3be1d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