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脫離中國製造不實際

2024-01-16     金投網

原標題:世界脫離中國製造不實際

近些年來,歐美在針對中國唱腔上說的最多的無非是「減少依賴」、「轉移風險」等之類的託詞,目的就是要發展自己的製造業。

到目前為止,的確有些西方企業將廠搬到了東南亞,南亞,或者拉美地區,其中大多是做服裝的,電子廠組裝等產業。

話說回來,這些動作也符合我們自己的產業升級預期,但注意長期來看,無論是輕工還是重工,中國製造依舊會活躍在世界舞台,並且依然是中心。

最近,有個報告全球戰略諮詢公司巨頭波士頓諮詢公司發布了一份報告,談到了一個產業——玩具,報告中說從玩具製造商將生產從中國轉移出去非常難。

例子是,Hasbro(美國玩具巨頭孩之寶)六年前與印度供應商Aequs合作,在印度貝爾高姆搞了兩個35萬平方英尺的工廠。

然而中國製造的玩具依然是西方主要供應來源,標普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前七個月,中國大陸在美國和歐洲銷售的玩具中仍占79%,而2019年為82%。

對此,Aequs主管說:「我們(在印度)沒有中國那樣的港口設施,他們的效率水平比我們好得多。」

這話美國知名玩具商Kids2也曾說過,該公司繼續加碼在中國設立工廠,原因是中國密集的供應網絡、仍然具有競爭力的勞動力成本和不斷增長的國內市場太過強大。

該公司CEO認為:「我們的產品有縫紉、電子、鋼鐵、塑料,所有這些在中國都很好地結合在一起」。

「我目睹了一些供應商和競爭對手在其他國家開店,但在發現新地點的成本過高或不得不解決勞動力短缺和難以找到供應商的問題後,才搬回中國」,他說。

所以,所謂的從中國各種轉移在長期來看不可能大規模出現,而美國說的什麼用印度取代中國更不可能。

要知道,早年我們在出口產品是傳統產品,如紡織品和服裝、皮革製品、珍珠和寶石、醫藥產品和消費品,印度也在玩。

現在,它們在電信設備、無人機、電機、計算機、太陽能二極體、電動汽車電池等多種高科技產品方面我國出口也處於全球領先地位,印度還是老樣子。

這裡面有兩個關鍵因素:

一個是FDI(外國直接投資),就是指引入外資,我們有3-5成的商品是外商在中國設立各類型企業所生產的,相比之下印度這個點太難突破,這與印度「自我保護意識太強」有關,當然這不是什麼好事,對外來企業的排斥一直都是印度經濟的大病。

另一個就是我們做的製造業更加專注於城市化發展,在非常大的省級地區創建新的現代化城市和綜合工業區。此外,省級和市級也被授予相當大的財政自主權。

這樣做最大的好處就能形成極具吸引力的大型工業園區、舒適的生活條件以及一系列類似於先進的城市公共產品的生態系統,外資企業可以享受同樣的優惠和便利。

以上兩個條件目前的印度都不具備,而且暫時看不到具備的可能性,第一個與印度社會的種姓制度有關,另一個與該國的不集權政策有關。

因此,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中國製造依然是世界之需,不論是低附加值還是高附加值,對我們自身經濟來說,無非是比例問題,前者逐漸降低,後者逐漸增加罷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895d52b4f0456f7828ac11d27c9cc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