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都讀春秋戰國時期故事的人都知道一句話,叫「禮崩樂壞」,各諸侯王為了利益發動戰爭,不顧法制道德的約束 ,這裡所說的「禮」,就是周禮。我們當今社會人與人之間交往,如謙讓,如敬老愛幼,如禮尚往來,如結婚要辦婚禮,人離世辦的葬禮等等,都有著周禮的影子,禮文化早已深入中國人的骨髓,這些「禮」的來源也都是「周禮」。
而寶雞,被稱為周公故里!岐山,更 是周禮文化的發源地,是寶雞深厚歷史文化的重要一部分,來寶雞必來岐山周公廟!
有人會說,周公廟也就幾間房子幾棵樹,並沒啥看頭,我想說,說這樣話的人都沒有理解旅遊的內涵,旅遊,並不是走馬觀花的看看房子,看看樹,看看那些看得見的景觀,真正的旅遊,要深入了解它的內涵,尤其是人文類景點,你光看物質景觀的話,真沒啥看點,兵馬俑也不過就是幾個泥人,碑林就是幾塊石碑,故宮就是幾間房子,人文景點的遊覽,要通過物質形式了解他背後的內涵,通過兵馬俑了解大秦帝國的輝煌,了解幾千年前的政治等級制度,了解工匠的神奇工藝,如果只是走馬觀花看看兵馬俑雕像,你的旅遊將會是毫無收穫的,花幾百塊錢買的門票也是完全不值的。
到寶雞到岐山也是一樣的,你要是走馬觀花的遊玩,花幾十塊錢買個門票看一看就走,這就不值得了,但是如果你是抱著想了解周公,尋找周禮文化之源,對周王朝感興趣的角度,岐山絕對值得一去。
首先,做個功課了解一下周公這個人物,周公原名姬旦,又稱叔旦、周文公,約公元前1080年生,陝西岐山人,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賢相」。他忠心耿耿,輔佐年幼的周成王,對外平定叛亂,對內建立典章制度。他在思想成就方面,被尊為儒學奠基人,是孔子最崇敬的古代聖人;在文化造詣方面,他制定了《周禮》,從而奠定了中華文明發展的基礎。
周公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周武王姬發的弟弟,周成王姬誦的親叔叔。周公的大哥伯夷考被商紂王殘殺,二哥就是周武王姬發,而他的三哥管叔鮮和五弟蔡叔度見周公輔佐周成王,代行天子職務,心懷妒忌,就傳出流言蜚語,說周公企圖奪取王位,竟然勾結商紂王之子殷武庚,舉兵造反自家弟侄執政的周王朝。
周公出師東征,經過3年苦戰,殺死了殷武庚和管叔鮮,俘虜和放逐了蔡叔度,從而平定了叛亂,維護了周朝安定團結的大局。
周公還有個典故就是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周公在他的父親周文王執政時,就很孝順,仁愛。在他的二哥周武王討伐商紂王時,寫檄文,出謀略,打硬仗,立下了汗馬功勞,勝利後被封為魯國的國君。但是周公沒有到魯國去享樂,而是留在周朝首都,輔佐武王治理剛剛成立,百廢待興的周朝。武王去世後,周公又輔佐周武王的兒子、年僅13歲的周成王。
現如今,周公廟現存古建築三十多座,唐柏漢槐多株,是寶雞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建築群。
地址:寶雞市岐山縣城西北6公里鳳凰山南麓
門票:成人票:80元/人;學生票:50元/人
開放時間:08:00-18:00
另外,寶雞岐山還是中國臊子麵之鄉,來到這裡,一定不能錯過品嘗岐山臊子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