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側彎已成為繼肥胖和近視之後危害我國兒童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殺手」。新學期開始了,很多家長又開始擔心起孩子會不會由於長時間坐姿不良導致脊柱側彎。那麼學生和家長該如何早期發現脊柱側彎、又該如何預防和治療呢?
01
久坐、坐姿不良、肥胖超重是主因
「目前我國中小學生發生脊柱側彎人數已經超過500萬人。全國每年新增的約30萬病例中,超半數為青少年。根據我們的調研數據,全國在校學生脊柱異常機率已達到約50%。」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運動健康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厲彥虎說,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自2011年開始正式開展青少年脊柱健康研究,發現學生脊柱側彎發生率逐年增高的主要原因是學生的學習壓力大、伏案時間長、姿態管理意識不強、對脊柱健康較為忽視。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雜誌上刊登的一項針對湖北十堰地區的調查指出,脊柱側彎機率有隨年級增高而增高的趨勢,可能與年級增高、學習負擔更重有關。多因素分析發現,脊柱側彎與營養不良、坐位姿勢、每日坐位學習時間、高體力活動次數、日戶外活動時間、電子產品使用時間等因素有關。
其中,坐姿不端正可影響脊柱凸側和凹側肌肉受力不平衡,長此以往可發生脊柱結構變化和功能改變,出現脊柱側彎。超重或肥胖再加上久坐,對脊柱負荷更高,而足底壓力增加也會影響脊柱平衡。另外,每日電子產品使用時間和坐位學習時間的增加會讓脊柱處於緊張狀態,引發脊柱兩側肌肉疲勞,破壞腰椎的穩定性。
02
脊柱側彎分真性和假性
對於脊柱側彎如何早發現,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主任醫師曾岩介紹說,脊柱側彎分真性和假性。真性脊柱側彎又稱為結構性脊柱側彎,是原發於脊柱本身的形態異常,是不能自行恢復的。而有相當一部分兒童青少年脊柱側彎不是真正的結構性側彎,這種叫做假性脊柱側彎。
假性脊柱側彎的產生原因有姿勢不良、疼痛、肌肉勞損、腰間盤突出等,是功能性側彎,在改善姿勢和疼痛減輕等情況下可以自行恢復。
03
彎腰前屈試驗可自查脊柱側彎
脊柱側彎早期沒有明顯症狀,不痛不癢,也看不出明顯的軀體畸形,因此常常被忽略。曾岩提醒家長們要注意:孩子發生脊柱側彎後,會出現背部不平、雙肩不等高、腰線不對稱和骨盆傾斜等情況。較輕度的脊柱側彎,外觀改變可能不明顯,為了儘早發現,最簡單的判斷方法是彎腰前屈試驗:讓孩子雙腿伸直併攏,向前彎腰,雙手自然下垂,家長在孩子前方或後方觀察背部,如果發現背部雙側不對稱、不平整,看到或觸摸脊柱不是位於軀幹正中的直線,如有向一側的偏移,則脊柱側彎的可能性非常大,需要去醫院檢查。
04
預防脊柱側彎,重在糾正姿勢和鍛鍊
那麼,家長如何幫助孩子預防脊柱側彎呢?曾岩說,首先家長要督促孩子注意正確的站姿和坐姿。站和坐的時候要將軀幹擺正挺直,不要偏斜和扭曲,不要「一站三道彎」,不要含胸駝背。其次,學習時長要控制,且要注意桌椅高度合適。第三,書包儘量選擇雙肩背,這樣雙肩受力均勻,脊柱椎旁肌處於平衡狀態,有利於保持正常形態。第四,兒童斜視可能造成的面部和頸部偏斜,也容易導致軀幹姿態異常。因此還要關注孩子視力健康。
對於輕度脊柱側彎的緩解和預防,曾岩推薦了3個動作:
單槓懸吊雙手上舉緊握單槓,雙足離地,全身放鬆,使身體重力作用於軀幹,脊柱在被動牽拉下側彎減輕。
體側屈運動確認脊柱側彎的方向後,側彎一側(側彎頂椎凸起的一側)手叉腰,盡力將軀幹向該側側屈,在側屈的過程中側彎可以獲得部分矯正。
小燕飛俯臥位,雙上肢放置於身體兩側,軀幹和下肢盡力向上伸展而抬起,僅留下腹部著地。該動作使腰背肌緊張,將脊柱向中線擠壓,減輕側彎。
05
建議將脊柱側彎篩查納入中小學體檢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聯合進行的一項研究建議,將脊柱側彎篩查納入中小學生體格檢查的一部分,建立統初篩查標準,確保篩查工作的一致性和準確性。
篩查的頻率和時間可結合國外經驗,10~16歲為脊柱側彎高危階段,在這期間對女童進行2次篩查,男童進行1次篩查;是否應針對3~10歲兒童進行早期篩查,需要更進一步研究評價可行性和效益,進而制定政策。篩查時間點的選擇還需要更多數據支持,對疾病史和流行病學研究也可以輔助篩查和治療措施的制定。
轉載請註明來源保健時報微信公眾號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記者||楚超
編輯 || 顏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