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周刊》全媒體記者 羅燕
又到了流感高發的季節,是否可以隨意使用抗生素?多年來,關於抗生素的使用一直存在爭議,也面臨著微生物耐藥帶來的挑戰。
「感染性疾病病原複雜多樣,隨著越來越多種類抗生素的發現和使用,感染性疾病癒發嚴重,致病菌也不斷進化,耐藥菌、多重耐藥菌、超級細菌不斷地衝擊抗生素防線。」 全國人大代表、聖湘生物董事長戴立忠說。
全國人大代表、聖湘生物董事長戴立忠
去年10月份,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3部門聯合制定了《遏制微生物耐藥國家行動計劃(2022-2025年)》,希望實現醫療機構內耐藥菌感染及社區獲得性耐藥菌感染髮生率持續下降,全國二級以上醫療機構門診抗菌藥物處方和住院抗菌藥物醫囑的適宜率均達到75%以上等目標。
抗擊微生物耐藥,「全健康」理念應運而生,它是促進人類健康、動物健康和環境健康三者統合的新策略。
規範獸用抗菌藥使用
微生物耐藥屬於全社會系統性問題,動物源細菌耐藥性的發生、發展與獸用抗菌藥的使用量密切相關。但戴立忠發現,獸用耐藥形勢不容樂觀,養殖業獸用抗生素的使用有待進一步規範。
有研究顯示,目前我國分離的畜禽源大腸桿菌對氨苄西林、四環素、復方磺胺甲噁唑耐藥率接近100%,對阿莫西林-克拉維酸、環丙沙星的耐藥率超過80%,對氯黴素、慶大黴素、頭孢噻呋的耐藥率超過40%,對黏菌素的耐藥率超過20%。
「遏制微生物耐藥,減少和限制規範抗生素的使用將是大勢所趨,在減抗和限抗的背景下如何保障人類和動物的全健康生態,更加精準和快速的病原檢測會顯得愈發重要。」戴立忠表示。
應對微生物耐藥離不開對獸用抗菌藥物的管理,目前動物養殖業是抗生素排放和細菌耐藥性產生的重要源頭之一,戴立忠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從全健康角度出發,建立規範獸用抗菌藥精準使用與監管方案來指導養殖業用藥,研發新型精準檢測技術手段,切實落實獸用微生物耐藥精準檢測規範與監管,推進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遏制相關耐藥。
促進醫院精準用藥
合理用藥與醫療質量密切相關。在戴立忠看來,精準可及病原學檢測方法的缺失,是目前習慣經驗性用藥的關鍵。許多醫院因為缺乏精準的檢測項目,僅使用基礎的白細胞與炎症指標等提示可能的感染類型,直接使用廣譜類的抗生素導致耐藥頻發。
因此,要解決各類藥物濫用與耐藥的難題,需要規範臨床診療,並樹立醫務人員的科學理念。戴立忠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出台促進精準用藥的具體措施。同時,落實感染性疾病診療質量控制和評價體系,提升醫療機構診療水平和質量。
目前,我國已經建立多個臨床診療質量控制中心,為臨床精準診療提供專業指導。國家衛健委辦公廳印發了《2023年國家醫療質量安全改進目標》和《2023年各專業質控工作改進目標》,但大多數醫療機構還未將其納入到醫院績效評價,各個臨床科室難以落實診療質量控制,限制了臨床診療能力的提升和醫療機構的高質量發展。
戴立忠建議,由一線臨床科室牽頭,與醫務、信息、檢驗等相關科室組成專項工作小組,建立本機構工作和評價機制,設定本機構感染性疾病核酸檢測覆蓋率及提高病原學核酸檢測百分比目標,按季度、分科室進行數據分析、反饋、改進,同時設置激勵懲罰制度,落實國家醫療質量安全改進目標。
同時,積極組織或鼓勵醫療機構成員參加國家和省級組織的感染性疾病相關培訓,重點加強本機構兒科、呼吸科、發熱門診等科室醫務人員對呼吸道病原認識、新診斷技術的應用、標準化採樣以及臨床診治。
此外,對呼吸道類感染性疾病加強門急診的監測,加快門急診新技術的應用,完善流行性疾病的上報工作,推動疾病的精準診治,指導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有效遏制微生物耐藥。
戴立忠注意到,基層機構對病原的認識和檢測技術的普及仍然不夠,重大疾病精準診療相關的檢測項目能力儲備不足的現象仍然存在。他建議加強基層醫療機構病原檢測軟硬體能力建設與人才培養,提升醫療機構專業服務能力和基層精準診療能力。比如,鼓勵基層機構檢測人員通過繼續教育提升臨床檢測能力,做好病原檢測能力儲備。
讓創新技術快速普惠百姓
近年來,有利於人民健康的創新型項目不斷推出,但戴立忠發現,收費、醫保等相關政策滯後於新技術和新項目的發展,阻礙了創新產品快速服務人民健康。
對於臨床收費的物價管理,每個地區的收費條目差別大,申報物價的機制及時間千差萬別,沒有統一途徑進行申報。導致在同一個地區,有的醫院能開展創新型項目,有的醫院不能開展,同一地區的醫療水平出現較大差異,百姓無法得到優質檢測服務。
對於臨床價值高的創新技術項目,戴立忠建議,相關部門出台相關政策明確創新型項目物價、醫保申報路徑等問題,優化新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申報的准入,提高准入效率。穩妥有序探索醫療服務價格優化。建立健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醫療服務價格形成機制,對於發病率高、檢測頻次高的項目,逐步推進技耗分離政策,實現各地收費標準化。同時,引入商業保險,與國家醫保互補,加大對創新項目的報銷力度,推動新技術更快地普惠百姓。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體部
《民生周刊》全媒體記者 羅燕
編輯:姜玉函
責任編輯:劉燁燁
主編:崔靖芳
「人民名品」
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雜誌社旗下融媒體平台
「人民旅遊」
分享你的遊記與攻略,展示你的美景與美食, 「代」你體驗不一樣的風景與風情。
「民生周刊」
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 ,中國唯一專注民生的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