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和寶寶說話,會讓娃更聰明?父母堅持這3點,比花錢上早教強多了

2022-04-02     好孕

原標題:多和寶寶說話,會讓娃更聰明?父母堅持這3點,比花錢上早教強多了

文/好孕姐

有人說,孩子出生後的前三年,是大腦快速發育的關鍵期。如果父母能抓住這個黃金時間,孩子的智力會得到高度發展。

作為新時代的父母,其實對於類似的說法早已耳熟能詳,而且日常養娃的過程中,也會付諸行動。譬如,最為常見的兩種方式——買早教機和上早教課。

華盛頓大學的庫爾教授,曾做過一個實驗:讓兩組寶寶同時在8—10個月內上12節課,其中一組寶寶通過音頻上課,另一組則是通過看電視機里的視頻上課。結果顯示這兩種單向輸入的方式都沒有明顯的效果,只有在真人的幫助下,寶寶才能有效地進行語言學習。

也就是說,平時不管是誰帶娃,千萬別以為將早教機或者動畫片打開,整天讓寶寶聽歌曲、古詩或者益智故事就行。這種磨耳朵的方式,其實只是給人找了偷懶的藉口,寶寶能吸收到的內容是很有限的。

至於上早教課,咱也不能說沒效果。但成本高不說,付完錢因為各種原因沒上過幾次課的大有人在。

所以,不管是幾百塊錢的早教機,還是成千上萬的早教課,其實都比不上」多和寶寶說話「這種最簡單卻最有用的方式。

換言之,父母想要讓寶寶更聰明,最有效的方式其實就是多和孩子溝通交流。至於和孩子說什麼,怎麼說,其實也很簡單。父母堅持這3點,寶寶會給你出乎意料的驚喜。

忌諱:用大人的方式地和娃說話,建議:使用嗲嗲的媽媽腔、父母語

有些人會覺得用溫柔嗲嗲的話,和孩子說話,尷尬又彆扭。殊不知,寶寶最喜歡聽到這樣的媽媽腔、父母語,而且他們對那些一本正經的大人話也沒興趣。

什麼是媽媽腔、父母語?其實就是語調溫柔、語速緩慢、節奏清晰、聲音誇張且帶有嗲嗲的孩子音。

由於這種說話方式,和寶寶大腦的工作方式吻合度較高。所以更能引起寶寶興奮,吸引他的興趣,且更利於寶寶輕鬆接收語言內容,並留下深刻印象。

當然,如果再帶有肢體動作,更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講繪本時,可以模仿開車、刷牙的動作,嘴裡也配合地發出聲音。

忌諱:只顧著講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建議:從寶寶的關注點出發

平時媽媽們會給寶寶買各種圖書,譬如洞洞書、立體書、寓言故事、啟蒙早教卡等,但其實你會發現寶寶只對某幾本書感興趣。

同樣的道理,有時候父母給寶寶說話或者講故事,小傢伙不是沒反應,就是心不在焉地拿著玩具。這並不是說他專注力不好,而是對你說的話不感興趣。

父母要用心觀察,從寶寶的關注點出發,講他們更願意知道的。一般來講,寶寶的眼睛正在看的,或者正在做的,通常就是他感興趣的。

而且在和他說話時,最好用手指著圖案或者實物。便於孩子將抽象的語言和具體的事物建立聯繫。下次再見到,他會自動從頭腦中調出相關信息。

當然,有些月齡小的寶寶,可能每次你說得熱鬧,他卻像看傻子一樣看著你。這種時候,媽媽彆氣餒,小傢伙其實正盯著你得嘴巴看呢。等他稍微大點,就會回應你了。

日常生活就是你和寶寶說話的素材,鼓勵寶寶做出回應

看起來和法則二有點衝突,但其實不然。由於對日常生活中的各種事物比較熟悉,所以當父母和寶寶說的時候,他其實也是很愛聽的。

譬如:穿衣服時可以指著上面的圖案,告訴他是什麼;洗手時,告訴他要打開水龍頭,打打香皂,嘩啦啦用水沖乾淨。

當然,父母也不能一直自己說,一定要鼓勵寶寶做出回應。不管小傢伙是發出某個詞,或者模仿某個動作,都要及時地給予正強化。

最後想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每天都需要聽父母說很多話,來認識世界。

而早期語言學習對他們將來的閱讀和學習能力都有較大的影響,所以放下手機,別吝嗇你的語言,當個「話嘮」父母,多和寶寶說說話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7265600be890d3fe57a77a5a2186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