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傷孩子的2句話,句句像刀子,可惜多數父母天天掛嘴邊

2023-08-13     好孕

原標題:最傷孩子的2句話,句句像刀子,可惜多數父母天天掛嘴邊

昨天,和朋友約起到書店逛逛,途中她突然說道「有時候感覺自己真的不是個稱職的媽媽。

我家兒子是挺乖的小孩,帶起來十分省心。但我卻不是個有耐心的媽媽。雖然無數次告訴自己要情緒穩定,對孩子溫柔一些。

可是,工作的不如意,生活的壓力,讓我的脾氣十分暴躁。每次和孩子相處,剛開始,我還能輕聲細語地和他一起玩和聊天。

但沒過多久,我的壞情緒就會突然湧上來。尤其是晚上,我家兒子每次都要等到關燈後,突然說要喝牛奶和尿尿。

這時候的我,不是想要趕緊將他哄睡,把未完成的工作搞完;就是累得靠著枕頭,實在不想再動。

所以,即使孩子提出的要求一點兒都不過分,我也會感到厭煩。而且為了發泄我的不滿和煩躁,還會沖孩子說好幾次」煩死人了,為啥不早點說「。

剛開始,我家兒子沒當回事。後來,我都快成口頭禪了,我家兒子就會哭著問我」媽媽,你真的很煩我嗎?「

再後來,雖然我向他承諾以後不再說,可是依然還是掛嘴邊,我兒子有時候會難過地撇著嘴。

但更多的是,學著我的樣子大喊一聲」煩死人了「。我知道,其實他的心裡還是很難過的。」

因為好幾次半夜,孩子都會哭著醒過來,然後用手使勁推我。

第二天,當我問他晚上睡覺為什麼哭的時候,他說做噩夢了,夢見我說他。

聽完朋友的話,我沉默許久。

有時候感覺人挺奇怪的,對外人和朋友,很多人都能做到客氣和尊重。但對待自己的家人,卻總是什麼難聽的話都能說出口。

我們總以為父母、配偶、孩子能夠原諒自己,卻忘記了語言的傷害性。有些話說出口以後,殺傷力是會被放大幾倍的。尤其是父母和孩子之間。

也許你覺得這些話不難聽,不是罵人,但對於孩子來說,卻如同刀割一般,刺痛他們幼小的心靈。

譬如,以下這兩句話,很多家長在生氣的時候,都會掛在嘴邊。

"你真是煩死人了"

有時候,當家長太忙碌、疲憊,或者焦急的時候,如果孩子沒有乖乖聽話,順著自己的意思去做事,有些人就會滿臉不高興地訓斥孩子」你真是煩死人了「。

也許你覺得自己只是在表達情緒,沒有沖孩子發脾氣,但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他們往往會做出受傷的解讀。

他們會認為因為自己的要求和做法很過分,所以媽媽才會這麼不高興。而為了討好你,他們會開始壓抑自己的需求。

久而久之,他們會形成討好型人格。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外面,都只敢說「好」「可以」「沒關係」。

他們會習慣性地看別人臉色行事,活得沒有自我。

此外,如果你經常對孩子說「你真是煩死人了」,孩子就會產生這樣的想法「媽媽嫌棄我,媽媽不愛我」「我是一個讓人煩的小孩」。

慢慢的,孩子內心是會缺乏安全感的,而且還會開始自我否定和自我厭棄,認為自己就是一個糟糕的人。

更為重要的,長大以後,他們會對養育孩子產生抗拒。因為童年的經歷,會給他們留下這樣的陰影:孩子很煩人。

而且哪怕自己當了父母,他們也很容易復刻父母對待自己的方式,總是特別煩自己的孩子,總是看孩子不順眼。

所以,千萬不要小看這句話,這並不是簡單的情緒發泄,而是充滿了對孩子的不滿、嫌棄,甚至否定。

「你怎麼這麼沒用」「你怎麼這麼笨」「你怎麼啥都做不好」

也許你覺得自己只是恨鐵不成鋼,是孩子確實不爭氣,自己無奈之下才說出這種喪氣的話。

但必須承認的是,類似於「你怎麼這麼沒用,將來也指望不上「「你怎麼這麼笨」「你什麼都做不好」這樣的話,真的很傷人。

要知道,孩子自信的前提,是父母對他們的認可和肯定。

如果父母從來沒鼓勵過孩子,經常諷刺孩子,說孩子腦子笨,比不上別人家的孩子,這其實是對一個人能力的全盤否定。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心理效應叫「皮格馬利翁效應」,告訴我們暗示和期待的力量是很強大的。

每個孩子都是有可能成功的,而父母真誠的期待和不懈的努力,是會結出預期的果實的。

但是,如果父母總是說孩子「你比別人差」,孩子就會認為「我很笨,我做啥都不行,我是個沒用的人。」

如果父母對孩子「失望至極」,那麼孩子的內心則會充滿挫敗感和無力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685e04004602464d45ee2241fd92ab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