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莊靈輝 盧志坤 北京報道
據新華社報道,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
對於明年經濟工作,此次會議要求,明年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多出有利於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積極進取,不斷鞏固穩中向好的基礎。
同時,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此次會議還對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擴大國內需求、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等多方面進行了部署。其中,房地產領域仍以防範化解風險為重要主題,明確要積極穩妥化解房地產風險,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的合理融資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自2021年首次提出房地產業要「探索新的發展模式」以來,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已三次出現在近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中,今年的會議定調要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的同時,還提出要完善相關基礎性制度。多位專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是解決市場健康發展並促進行業「先立後破」的治本之策,只有進一步完善相關基礎性制度,才能解決此前調控「治標不治本」的問題,形成更好發揮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功能作用的長效機制。
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自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定調以來,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已在多個頂層會議中頻繁出現,且從相關表述來看,近年以來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已從探索階段逐漸步入理念轉變及制度完善等多方面實施階段。
從近年中央經濟工作相關部署來看,2021年首次定調時要求房地產「探索新的發展模式」,2022年則要求推動房地產業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今年要求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同時,還提出要完善相關基礎性制度。
多位專家認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是促進市場健康發展的治本之策,也是行業「先立後破」的關鍵,但新模式不能一蹴而就,加快構建新模式客觀上還需要以「基礎性制度建設」深化配套改革。
「當前房地產市場整體態勢已是人心趨穩、運行趨穩,我國此輪房地產風險管控將取得決定性的成功。」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創始院長、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賈康認為,我國房地產從短期「穩住」,到中長期打造「健康發展新模式」,還必須依靠相關制度、機制改革創新方面的攻堅克難,以求真正擺脫此前十多年幾輪房地產調控「只治標不治本」的低質循環,形成更好發揮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功能作用的長效機制。
「這種房地產業健康發展新模式和長效機制的打造,客觀上要求以『基礎性制度建設』深化配套改革。」賈康認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和長效機制關鍵就是要健康可持續,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建設至少涉及土地制度、住房雙軌制、商業金融與政策金融配合呼應的制度體系,以及住房在其持有環節的稅制建設這四大方面。
中指研究院方面也認為,在「完善相關基礎性制度」要求下,預計後續房地產領域預售制度改革、完善住房保障體系、租購併舉、盤活存量以及土地制度改革、完善金融財稅配套制度等基礎性制度將進一步推進。
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外,此次會議還要求加快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
「房地產發展新模式一定需要雙軌統籌的基礎制度,市場健康發展還是要從托底做起,同時整體供給要多樣化。」賈康認為,加快推進「三大工程」主要是在商品房外托好保障房的底,是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及市場健康發展的起點,完善包括托底供給在內的整體供給多樣化規劃,才能提振預期,繼續發揮房地產業的支柱產業作用。
「『三大工程』既是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的抓手,也是房地產穩中求進的著力點。」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則認為,「三大工程」主要著眼於房地產長期健康運行與穩定增長,力圖解決結構性問題、供需錯配、需求斷層等長期問題,本質上,新時期的「三大工程」都是在供給側改革上做文章,以匹配需求並與擴大房地產內需結合。
積極穩妥化解房地產風險
對於房地產領域相關工作,此次會議仍是在防範化解風險主題下進行的一系列部署,且針對房地產領域風險,此次會議明確提出,要積極穩妥化解房地產風險,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的合理融資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多位專家認為,近年以來多個頂層會議對房地產工作的部署均以風險防範化解為重要主題,但各方仍要理性認識當前房地產領域存在的風險,在「先立後破」原則指導下落實相關風險化解工作。
「如果將債務違約等同為『爆雷』或者是『資金鍊斷裂』,會造成企業完全停擺的錯誤認識,導致社會對企業產生信任危機,進而衝擊市場銷售,加劇企業困難。」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董建國也於近日指出,一段時間以來,社會上把部分房企債務違約稱為「爆雷」「資金鍊斷裂」,其實用語是不準確的;各方面應該理性地看待房地產市場出現的問題,共同維護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
「雖然當下房地產市場上還存在個別、局部的違約案例等困擾,但總體態勢是人心趨穩、運行趨穩,政策『組合拳』效應在合乎邏輯地顯現。」賈康指出,當前房地產市場整體已穩住,已基本不再擔心會發生崩盤。下一階段,一、二線城市的「風向標」效應下將引導和影響更多三、四線城市的市場回暖,住房有效供給的支撐力也將繼續上升,可望進一步滿足社會需求。
「當前市場情況下,積極穩妥推進房地產風險化解,各地要從源頭上調整過時的限購限貸限價限售、普通住房標準等一系列政策。」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京津冀房地產研究院院長、北京市房地產法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趙秀池認為,當前推進房地產風險化解,要從城市、企業、購房人等三方面發力,各地「因城施策」調整過時政策外,企業也要苦練內功,對存量項目進行梳理,分析研判各項目存在的風險因素,積極應對,提出解決對策。
「同時建議結合國外經驗,進一步減輕購房人還款壓力。」趙秀池認為,為進一步減輕購房人壓力,建議各地實施貸款利息稅前扣除、開放住房公積金異地貸款業務等,以提高居民的購房能力,有效釋放住房需求。
遵循「先立後破」原則
對於明年經濟工作的一系列部署,此次會議中明確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其中,「先立後破」這一表述與不久前的中央政治局會議表述相一致,相應提法也引發市場較廣泛關注。
實際上,「先立後破」這一表述在此前部分頂層會議中也曾出現,但多指向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域。除近期兩場頂層會議外,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也曾將這一表述引入整體經濟工作部署中,提出必須堅持穩中求進,調整政策和推動改革要把握好時度效,堅持先立後破、穩紮穩打。
「先立後破和穩中求進、以進促穩都是有邏輯關係的,屬於要領上的匹配,都意味著經濟工作要先穩住才能求得進展,同時也要以進促穩,注重發展才是硬道理。」賈康認為,此次會議提出明年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體現出明年經濟工作將更為積極的總基調。
「先立後破」這一原則在房地產領域也同樣適用。業內普遍認為,促進市場平穩健康運行是後續房地產領域系列改革創新的重要前提。
「此次會議將『先立後破』放在政策基調中,可能意味著宏觀經濟在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更加強調要穩步過渡,新動能未『立』前,舊動能仍需要發揮穩定經濟的作用。」中指研究院市場研究總監陳文靜認為,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房地產業關聯著眾多上下游產業,明年房地產能否企穩對穩定宏觀大局尤為重要。
「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同樣要遵循『先立後破』原則。」諸葛數據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關榮雪也認為,「先立後破」總體要求也可能成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構建的重要原則,即先建立明確且合理化長效機制,再逐漸破除已經不適應當前房地產發展現狀的「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