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一座古城牆,卻成了全國獨有的「環城高架路」,後來為何消失

2023-01-12     大運河時空

原標題:山東一座古城牆,卻成了全國獨有的「環城高架路」,後來為何消失

山東省濟南市的古城牆有明朝修建的府城和清咸豐年間修築的外郭,也稱內城和外城。

清道光時期的濟南城,並無外城

據《濟南府志》記載內城:

府城,唐、宋以來舊址也。洪武四年甃以磚石,環城為池,有四門:東曰濟川,西曰濼源,南曰舜田,亦名歷山,北曰會波。成化以後屢經修葺,今城周十二里有奇。

外城,則是在清中期以後修建,由於內城的東、南、西3個關廂人戶增加,商業繁盛,在咸豐十年(1860年)開始興築外郭圩子牆,到同治年間將原本是土牆的圩子牆改築為石質,最終濟南外郭圩子牆周長12221米,高5米,基厚5米,頂寬3.3米,有炮台14座,垛口3300餘個。

民國《續修歷城縣誌》中已有外城

總的來計算,濟南的城牆總長度超過36里,在清朝與國內其他做過省會的地方相比,其規模可稱得上是宏大,不但如此,濟南的城牆最令人稱奇、「各省各地沒有、獨濟南有之」的地方則是其內城城牆曾成為「環城高架路」。

1911年濟南城圖

1936年出版的,由民國著名散文家、兒童文學家倪錫英所著的《都市地理小叢書:濟南》就對這種情況進行了描述:

濟南城區里,還有一件足以稱述的事情,便是城上汽車道,這是各省各地沒有的,而獨濟南有之。在濟南內城十二里周圍的城頭上,辟著一條廣闊的汽車道,這車道的起點,是在靠西的濼源門口,從平地建著斜坡通到城頭上,仿佛一座橋面的坡度一般,到了上面,可以繞城一周,仍舊在濼源門的另一個斜坡上下來,那城上的交通非常有趣,路的闊度可以交行過兩部汽車,兩旁還留有人行的餘地,假使你坐了汽車到濟南城頭上去溜一趟,那是再開心也沒有的事,你可以望見那大明湖,那內城外城的屋脊,都在車輪下面流過,你仿佛是坐了飛機一般,在濟南的城上兜了一個圈子。

倪錫英《濟南》有關環城公路的描述

這座利用城牆改來的「環城高架路」,是用十二里的濟南內城開闢而來,起點和終點均在濼源門,築有斜坡供汽車用來登城。城牆頂部足以供2輛汽車交匯通過,並且兩邊的空間還可以行人。坐上汽車行駛於濟南內城城頭之上,看著內城、外城的屋脊都在車輪下邊移動,這種感覺就像是坐在飛機里一樣。

有關濟南環城公路的老照片

那麼為何要把城牆改為「環城高架路」呢?

1928年5月3日國民革命軍進行二次北伐,在途經山東濟南時遭到日軍的干涉,日軍藉口革命軍對城內的日本僑民進行搶劫、強姦、屠殺,向國民黨軍發動進攻,大量中國軍民遭到屠殺,史稱濟南慘案,又稱五三慘案。

由於槍炮交火、飛機轟炸,濟南城牆遭到破壞,城牆成為斷垣殘壁,西城牆外順城街被夷為焦土,東門、南門、西門的城樓被毀,西門箭樓幾乎無存。到後來,由於當時山東省政府沒有財力重修受損的城樓,就將受損城門拆除,把城牆上面修成了環城馬路。

濟南城牆環城路的老照片

這條環城馬路除了上面所說的在西門濼源門兩側有供車輛上下城的坡道之外,在其他方向還有六處供行人上下的階梯道,此外在一些尚存的城牆垛口上還栽種了花草。

新中國成立之後不久,從1950年開始濟南市開始大規模拆除城牆,把城牆和圩子牆拆掉之後建起了環城路,原來的「環城高架路」落到了地面上。從此,這座全國獨有的在城牆之上的「環城高架路」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之中。

上世紀七十年代左右衛星圖上的濟南內城和外城輪廓圖

您了解的情況是這樣嗎?歡迎在文章底部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4e149074d9aea6354a7d66f9cdd230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