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4小時,一場生命營救!
2023-11-20 15:23·江南都市報
文/圖 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趙瓊
11月11日,南昌天氣小雨,在灣里梅嶺紫清山段「老四坡」發生驚險一幕——市民熊先生因山路濕滑,不慎滾落山崖,不僅當場造成腿骨粉碎性骨折,而且也面臨失溫危險。求救電話撥出後,南昌市灣里管理局招賢大道消防救援站先後出動9名消防員進行營救。背負數十斤重救援器材的南昌消防員們在千方百計找到求助者後,以開山辟路的姿態從深山中將他安全救出。
4個小時的救援,看上去並不那麼地驚心動魄,似乎也沒有英雄事跡可以書寫描述。可是,躺在擔架上被抬下山的傷者熊先生卻說,一路上,天下著雨,山路又那麼地陡,他卻既沒有感受到太大顛簸,身上也因為披著消防服感受格外溫暖。11月15日,本報全媒體記者專訪灣里消防員,聽他們講述這次普通的生命救援故事。
看好山好景,遊客不慎在「老四坡」墜崖
11月11日當天13時42分許,南昌市民熊先生在攀登南昌灣里「老四坡」時,雨天路滑,不慎腳滑從山坡滾落下15米深的山崖,受傷被困,情況危急。
據熊先生回憶,當天自己獨自爬山,但是上午天公不作美突然下起了小雨,自己便在「老四坡」附近避雨。等到小雨初停後,「老四坡」附近出現了山間奇景「霧凇」,於是便到崖邊拍攝,結果因為下雨天氣石頭易滑,不慎從山崖滑落。所幸熊先生在滑落過程中被一棵大樹攔下,隨後他撥打了119、120的電話求救,受雨水影響,在撥打第一通求救電話後手機陷入關機狀態。
但幸好周圍還有其他遊客在現場,熊先生呼救下另外一名遊客撥通了消防救援電話,為現場救援爭取更多的機會。14時30分許,熊先生的手機已經徹底關機,如何找到被困人員的位置成為擺在消防救援人員最大的難題。
「老四坡」地形陡峭複雜,山間霧氣濃重,加上下起了大雨,所過之處遍布雜草荊棘,林密石多,溝深坡陡,搜救工作困難重重。救援人員深一腳、淺一腳地在山中艱難行進。救援人員攜帶山嶽救援包及船型擔架、砍刀、鋸子,披荊斬棘開路上山。
消防員說:「這是今年難度最大的一場救援」
「這是今年以來遇到最難的一次救援。」對於參與此次山嶽救援的指揮長程順利來說,一是沒有辦法第一時間確定被困人員的具體位置,二是天氣惡劣對於整個救援工作的開展都是十分不利,三是在運送被困人員下山時難度相當大,必須得保證他不會受到二次傷害。
在與遊客第二通電話中,消防員終於知道了具體的位置——熊先生墜崖大概位置是在老四坡附近。為了尋找被困人員的具體位置,抵達目的地後,一名骨幹隊員套上繩索先進行探路尋找。「人在哪裡?」「有沒有人啊?」令人欣慰的是,救援人員的聲音很快就得到熊先生微弱的回應:「我在這裡!」
當日14時50分,班長劉立明率先在「老四坡」山崖下的一棵大樹旁找到了熊先生。「萬幸的是,熊先生在墜崖途中被陡坡上的一棵大樹給擋住,這才止住了他繼續下墜。否則後果真是很難想像!」劉立明說,當時求救人所在位置非常陡峭,與地面近乎於90度垂直,這無疑增大了救援難。此時山里仍然下著小雨,發現熊先生因墜崖左腿腿骨骨折,無法動彈後,劉立明一邊為他擋雨,以免他因失溫發生意外,一邊百般安撫他的情緒,鼓勵他撐住等待救援。
很快,其他隊友成功與他倆會合,三名消防員一同將熊先生抬上救援船型擔架。由於此時天色漸暗,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儘快下山,消防員程順利根據多年的經驗,選擇了一條距離下山最近的一條山路。
「臨近傍晚,山上已經起霧了,如果拖到天黑對於救援工作肯定更加不利。」為了不讓熊先生受到二次傷害,消防員先將他上身用繩索固定,並採用「滑行」的方式將熊先生成功帶到山下。
被救者說:「等我好了,一定要去感謝他們!」
梅嶺紫清山段「老四坡」是南昌經典徒步路線之一,沿途有優美自然的山景風光、秀麗宜人的自然景觀,但9名消防員當時無心領略,所有注意力都放在了救人下山上——歸途山林茂密雜草叢生,天下著雨,山路濕滑,天色也越來越暗。9名消防員中8人負責輪流抬擔架,另外一人則專門負責用砍刀「開山辟路」,為傷者硬生生地蹚出一條生命的通道。經過整整4個小時的艱難救援,17時48分,傷者熊先生被成功送上山腳下守候多時的救護車。
「他們(指消防救援人員)抬著我下山時,我意識是清醒的,能夠感受到他們一路上都是抬著我小心翼翼地慢慢走,生怕顛簸稍大一點到觸碰到我痛處。一路上,他們都在與我聊天為我鼓勁,還主動把自己的衣服披在我身上,寧願自己淋著雨,現在想起當時場景都很是感動!」11月15日,記者與被救者熊先生取得聯繫。熊先生告訴記者,由於墜崖,造成他左腿粉碎性骨折。由於南昌消防救援人員的及時相救,他經手術後已經沒有大礙,過段時間就能康復出院。熊先生說,「這次真的非常感謝這些消防員們,等我好了一定要去感謝他們!」
值班編輯:嚴佳成
值班審核:郭寧
值班編委:黃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