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金融跑出倆「黑馬」,也該出現上市公司了

2023-09-07     零壹財經

原標題:消費金融跑出倆「黑馬」,也該出現上市公司了

作者 | 楚濟慈 來源 | 零壹智庫

歷經十三年,我國持牌消費金融的發展大致走過了4個時期:試點期、快速發展期、整頓期和規範發展期,這一發展歷程伴隨著網際網路金融的興起、爆發和整頓規範。

2020年以來,消費金融行業進入規範發展期。這一階段,消費金融行業監管政策密集出台,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疊加疫情反覆的背景下,政策以規範提質為主,消費金融公司牌照審批謹慎,遵循「成熟一家、獲批一家」的基本原則。

截至2023年9月,全國共有31家消費金融公司開業。2021年沒有消費金融公司獲批,2022年9月,建信消費金融公司獲批籌建,這也意味著牌照審批的重新開閘。多年的發展之下,消費金融行業的分化較為明顯。在整改之後,強者恆強的競爭格局,對消費金融公司自身核心能力的建設提出更高要求。

近日,國內持牌消金公司相繼發布2023年上半年業績報告。本文從中選取20家數據披露較全的消費金融公司,從2023年中期業績、增資、上市進展、消費金融APP活躍度等視角進行梳理分析,洞察行業趨勢。

整體來看,上半年業績普漲。其中12家持牌消金公司營收、凈利潤雙增長;不過從增速上看,頭部機構增速放緩,螞蟻消費金融和招聯消費金融凈利潤甚至出現了負增長;腰部機構座次洗牌加快,寧銀消費金融、南銀法巴消費金融業績增速驚人,成為黑馬;此外,頭部消費金融機構和中小消費金融機構之間的差距仍在擴大,馬太效應加劇。

表1:2023年上半年持牌消金機構業績情況(不完全統計)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零壹智庫整理

01

註冊資本:行業增資潮起,螞蟻消金巨額增資落地

今年以來,多家持牌消金機構再掀增資「補血」潮。增資不僅可以提升資本充足率以進一步做大規模,同時還可以提高消金機構對風險的應對能力。

從註冊資本規模來看,螞蟻消費金融、招聯消費金融和建信消費金融分別以185億元、100億元、72億元穩居前三甲。

表2:20家持牌消金機構基本信息(按註冊資本從高到低排列)

數據來源:企業預警通,零壹智庫整理

2023年消費金融行業第一家完成增資事宜的消金公司是 尚誠消費金融,註冊資本於1月份由10億元變更為16.24億元,增資幅度達62.4%。這是尚誠消費金融自2017年成立以來的首次增資。

2月11日,寧波銀行通過相關議案,以貨幣方式向浙江 寧銀消費金融增資金額由不超過15億元調整為不超過35億元。7月,寧銀消費金融註冊資本由9億元變更為29.11億元。

2月22日, 錦程消費金融擬徵集3名投資方,新增註冊資本3.03億元。自開業以來,錦程消費金融的增資動作較緩慢,上一輪增資始於2017年,此次增資擴股計劃最終能否落地,仍是未知數。

3月, 螞蟻消費金融巨額增資終於落地。增資完成後,註冊資本達到185億元,相較於最初的220億元增資計劃,已經縮減不少,但不影響螞蟻消費金融穩坐行業註冊資本「頭把交椅」。

9月,江蘇銀行公告稱,全票通過了該行對 蘇銀凱基消費金融增資的議案。半年報中,江蘇銀行並未披露蘇銀凱基消金總資產、營收和利潤的最新數據。蘇銀凱基消金2017年4月發起成立,直到2021年3月2日才獲准開業,同年11月,蘇銀凱基消金註冊資本由6億元增至26億元。

事實上, 自2022年下半年開始,已有多家消金公司陸續披露了增資進度或意向。比如,海爾消費金融2022年9月註冊資本增至15億元;此後興業消費金融註冊資本由19億元增加至為53.2億元;12月,南銀法巴消費金融增資至50億元;12月30日,湖北消費金融註冊資本發生變更,由9.4億元增加至10.06億元,增資幅度為7%。

02

螞蟻超過招聯!總資產「老大」輪換

數據顯示,披露上半年數據的 消費金融公司總資產規模合計約達8900億元,螞蟻消費金融、招聯消費金融位列第一、二位,分別達到1971.04億元、1732.40億元,二者總資產水平合計占比超過表1全部消金資產規模的40%。

上半年,螞蟻消費金融總資產規模超越原有「老大」招聯消費金融,一舉躍升為行業第一。除螞蟻、招聯之外,總資產在500億元以上的還有4家機構,依次為興業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中銀消費金融、中郵消費金融;此外,在20家機構中, 僅晉商消費金融、建信消費金融總資產不到100億元。

從資產增速來看,位列前三的分別是:南銀法巴消費金融的總資產較2022年末增長397.28%,寧銀消費金融的總資產增長126.49%,螞蟻消費金融的總資產增長85.54%。還有三家資產增速為負,分別為湖北消費金融總資產較2022年末下降0.02%、陽光消費金融總資產下降8.24%,錦程消費金融總資產下降10.54%。

圖1:2023年上半年消金機構總資產情況(不完全統計)

數據來源:財報,公開資料,零壹智庫整理

03

9家機構營收超10億元,南銀法巴同比增20倍

從營業收入的角度來看,已披露數據的消費金融公司均實現正增長,9家機構營收超過10億元。其中營收TOP3分別為招聯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興業消費金融。

從營收增速來看,增長最快的是南銀法巴消費金融,上半年營收10.11億元,同比增長2097.83%;其次是更名後的寧銀消費金融,上半年營收7.26億元,增幅高達633.33%。

圖2:2023年上半年消金機構營收及增長情況(不完全統計)

數據來源:財報,公開資料,零壹智庫整理

04

凈利潤:招聯金融同比下滑;小米、建信虧損中;寧銀、南銀法巴暴增

從凈利潤角度來看,業績分化非常明顯,招聯消費金融、興業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處於第一梯隊,在披露數據的消費金融公司當中凈利潤水平均超過10億元,其中招聯消費金融2023上半年凈利潤達18.62億元,居消金機構凈利潤之首,但從增速上來說,同比下降3.87%。

圖3:2023年上半年消費金融機構凈利潤及增長情況(不完全統計)

數據來源:財報,公開資料,零壹智庫整理

註:1、建信消費金融於2023年6月30日開業,所以無同比增幅;

2、小米消費金融虧損同比收窄38.71%,未在圖中標出;

第一梯隊之外,長銀五八消費金融、螞蟻消費金融、杭銀消費金融凈利潤均在4億左右,其中 螞蟻消費金融上半年凈利潤達4.45億元,同比下滑4.30%;其餘13家機構低於3億元,其中 建信消費金融、小米消費金融出現虧損,分別為虧損0.02億元、虧損0.57億元。

小米消費金融有關人士對此表示,截至2023年6月末,小米消費金融總資產161.89億元,較2022年末增長43.44%。隨著業務快速上量,為滿足監管撥備足額計提要求,撥備也同步增長較快,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利潤表現。儘管如此,公司2023年上半年虧損同比大幅收窄38.71%,主要得益於公司業務盈利性逐年提升,撥備前利潤穩步增長。隨著下半年業務規模穩定,撥備壓力減少,公司預計能夠實現全年盈利目標。

05

消金APP排行:安逸花、招聯金融APP連續三次位列第一、第二

零壹智庫從2020年開始持續對消費金融APP表現狀況進行追蹤,發布多份消費金融APP活躍度榜單。根據零壹智庫發布的 《消費金融APP活躍度榜單(2023H1)》,截至2023年6月30日,在已開業31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中,共有27家共上線了42款APP,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9款。

從整體評分來看,消費金融公司APP活躍度平均分為3.87分,僅有馬上消費金融旗下的安逸花APP表現較為突出,超過8分,其他17款APP整體表現較為平均,均處於3-6分區間。安逸花APP以總分8.48分名列第一,招聯金融APP以6.11分位居第二,兩家連續三次穩居行業前兩名。此外,中郵錢包、平安消費金融、空手到、中原消費金融、捷信金融、夠花、馬上金融、城一代APP分別位列第3-10名。

表3:2023年上半年消費金融APP活躍度排名

資料來源:零壹智庫

06

消金行業趨勢,在哪些方向?

1、上市動向:行業苦等「消金第一股」

在快速地跑馬圈地過後,消費金融行業正保持著合規、穩健的發展態勢。在不斷地變化中,行業期待著「第一股」,以此來昭示發展的新可能性,正式步入競爭下半場。

「第一股」的誕生,往往代表著行業走向成熟。從行業意義、當前業務需要、長遠發展等多方面而言,消費金融行業也該出現上市公司了。

最早有上市動作的是馬上消費金融。2020年9月,重慶銀保監局批覆同意馬上消費金融首次公開發行A股股票,發行規模不超過13.33億股;2021年初,重慶證監局公示輔導備案信息,馬上消費金融已與保薦機構中金公司、中信建投簽訂輔導協議,擬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

招聯金融的上市動向最早出現在2021年3月,彼時招商銀行發布公告稱,同意啟動招聯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上市研究工作,具體上市方案成熟後再行提交董事會審議。

2022年10月28日,招商銀行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同意招聯消費金融有限公司股份制改造方案。當時,招聯金融表示,股份制改造不涉及股東持股比例變化,旨在完善公司治理,促進公司持續穩健發展。再到2023年7月,深圳銀保監局的批覆代表著 招聯消費金融在股份制改造方面的工作基本完成。

目前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中仍未出現一家上市公司,但從行業馬太效應加劇、存量競爭越發激烈的背景來看,上市是消費金融公司謀求更大發展機遇的主要渠道。在現行監管標準下,上市帶來的資本補充以及更低的融資成本,能夠為所有消費金融公司提供發展源泉,總歸是繞不開的話題。

2、自營轉型是必然,兩條腿走路才穩

當第三方渠道流量觸頂,原本被流量遮蓋住的多項弊端也逐步暴露了出來。對消費金融機構最直接的影響,便是利潤空間被擠壓。業內通常採用分潤模式與第三方渠道合作,分潤區間高達10~20%,侵占了機構本身的盈利空間,在流量上行時代尚可以用足夠的客流量來彌補,而步入存量時代則難以為繼。

在單筆利潤、利潤留存、復貸次數等諸多方面,第三方渠道也遜色於半自營或純自營,且不良資產率大於後兩者。所謂半自營是指既不完全捨棄第三方渠道導流,同時也在逐步構建自營渠道;純自營則是完全依靠自有渠道。

其次,第三方渠道導流的拓客成本呈上升趨勢,且客戶存在一定的交叉重疊。消費金融機構往往不只存在一個第三方渠道,而多個渠道導流來的客戶一旦出現重合,相當於機構為同一個客戶支付多次費用。

在客戶留存上,純粹依賴第三方導流的消費金融機構也面臨諸多問題,如客戶粘性低與客戶資源閒置等。導流模式下客戶缺乏對消金品牌的直接認知,消金機構也難以有效觸達老客戶,部分機構由於缺乏精細化客戶營銷工具支撐,無法開展營銷活動活客,導致大量客戶流失。

而走半自營或純自營的發展路徑,對機構最直接的好處便是將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消金機構自營體系的建設,和當今金融行業競爭趨勢相同,均落在兩個關鍵詞上:技術與生態。對腰部和尾部消金機構而言,技術與生態都是任重而道遠的追求。

3、抖音消金呼之欲出?

2023年6月,有傳言稱位元組跳動正在洽談購買捷信的消費金融牌照。也有消息稱,收購捷信並非位元組跳動的唯一選項。位元組跳動還曾分別與廈門銀行、中信銀行接觸過,也在考慮與銀行共同發起設立消費金融公司。

張一鳴首次「觸金」就想從消費金融領域開始,不過最先面世的卻是今日頭條以財務部門為基底推出的「頭條財經」,最先收入囊中的牌照則是保險經紀牌照。

相比其他頭部平台,抖音集團的金融布局起步較晚。2015年,抖音從股票業務切入金融領域,2018年起先後通過收購等方式取得保險經紀、證券投顧、支付、網絡小貸、商業保理、融資擔保等牌照。在2020年抖音加速電商化之後,作為「配套」的金融相關布局也進入加速期。

2020年底,網絡小貸新規公開徵求意見,要求在聯合貸款中,網絡小額貸款公司的出資比例不得低於30%,網絡小貸公司總槓桿不得超過5倍。按照目前中融小貸90億元的出資額來看,其最多可以做到1500億元左右的貸款規模。顯然,目前所持有的網絡小貸牌照已經承載不了如此大的體量,抖音集團急需一張消費金融牌照以更大的資金規模來支撐現有的前端場景。

參考資料:

[1]零壹智庫.《踐行ESG理念,共建有序金融生態——消費金融行業發展報告(2022)》

[2]李昕.《消費金融APP活躍度榜單(2023H1)》

[3]沈拙言.《消費金融十三年,苦等「消金第一股」》

[4]沈拙言.《從導流到自營:消金機構的新時代競爭觀》

[5]楚濟慈,《位元組跳動金融布局加速,抖音版「餘額寶」在路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40c26de131737cf7ebae77065c25801.html

新基建下的蛋

2024-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