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掉一個人最好的方式,是讓他不斷求「穩」(深度好文)

2023-10-08     富書

原標題:廢掉一個人最好的方式,是讓他不斷求「穩」(深度好文)

作者:清如許(富書作者)

《少有人走的路》一書中說道:「人生唯一的安全感,來自於充分體驗人生的不安全感。」

穩定能給人帶來安全感,追求穩定無可厚非。

然而,越是追求安全感,往往越難以得到想像中的穩定。

當我們一味追求穩定時,可能會困在心理舒適區,得過且過,不思進取,從而錯失成長的良機,也失去了抵禦風險的能力。

今天的一勞永逸,往往就是明天的坐以待斃。

廢掉一個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他安於現狀,不斷追求穩定。

心態求「穩」,消磨的是進取的銳氣

獵聘大數據研究院《2023屆高校畢業生就業數據報告》中,對畢業生求職偏好分析,得出這樣的數據:

畢業生最看重的擇業因素排名前四的是:「薪資福利」「穩定性及安全感」「通勤距離/時間」「工作的城市是否適合自己」,得票率為85.76%、66.67%、40.91%、35.76%。

畢業生最想去的單位類型中,排名前二的是央/國企、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得票率為45.15%、26.97%。

可見,畢業生擇業最看重薪資福利、安穩,穩定崗位更受歡迎。

疫情過後,提及未來,許多人不再雄心勃勃地「求變」,而是漸漸妥協,選擇安逸地「求穩」。

為了尋找安全感,很多人寧願呆在原地,不願挑戰未知的領域。

網友李妍說起自己的故事時,滿臉寫著「懊悔」二字。

大學畢業時,李妍為了找一個穩定的工作,過五關斬六將,終於捧上了「鐵飯碗」,在一家國企當出納助理。

每月到點發工資,不用加班加點,周末基本能保證,生孩子產假休滿,她對自己的生活很滿意。

她認為只要不出大錯,就能一直歲月靜好。

白天上班,晚上帶娃,她不再討厭家長里短,也不再讀書精進,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

時間久了,李妍發現,自己再也沒了剛畢業時的鬥志。

當她想努力改變時,有人挖苦道:「有什麼用,能升職嗎?」

她便心安理得,繼續得過且過。

最近,和她一起進財務部的童潔辭職了,到一家大公司擔任財務總監。

李妍開始焦慮了,說她變成了自己曾討厭的模樣,工作沒了動力,生活少了希望。

正如網友調侃的那樣:卷又卷不贏,躺又躺不平。

當初企盼的穩定,成了她停滯不前的擋箭牌。

一個人習慣了安逸,無異於自縛手足,當危機來臨,自己將毫無還手之力。

之前,世界軟體巨頭甲骨文公司突然裁員,一次就裁幾百人,大多是37歲左右的工程師。

被裁掉的中年人,在街頭拉著橫幅,喊著口號:「我們要工作,孩子要上學!」「為何如此下狠手!」

原來,在一些員工眼裡,甲骨文公司中國研發中心,是一個穩定的「鐵飯碗」。

上班不打卡,福利待遇好,看病全額報銷......如此輕鬆穩定的工作,讓一部分員工選擇了安逸。

然而,在巨變的時代,原地踏步就是最大的退步

在幾百名甲骨文員工被裁後,許多網際網路公司紛紛給他們安排了招聘面試。

結果令人大跌眼鏡:大部分人沒能通過第一輪面試;有的即使進入第二輪,也因技術不過硬被刷了下來。

他們哪裡知道,自己一味追求穩定,其實是一場豪賭,暗藏著極大的風險,不僅消磨了進取的銳氣,還漸漸輸掉了抵禦風險的能力。

心理學有個詞叫「花盆效應」,是指人如果在舒適的「花盆」中待久了,就會不思進取、安於現狀

當你長期處於心理舒適區,重複做著同樣的事情,疏於提升自己,那麼你的成長見識,將永遠停留在原來的那塊區域裡。

俞敏洪說:「運氣永遠不可能持續一輩子,能幫助你持續一輩子的東西,只有你個人的能力。」

生活中,總有猝然而至的意外,如果沒有一技之長傍身,如何能安身立命。

思維求「穩」,放棄的是升值的機會

有這樣一個問題:假設有兩個按鈕,按下第一個,你會100%獲得100萬元;按下第二個,你會有50%的機率獲得1000萬,你會選哪個?

一些人出於穩妥的考慮,會按第一個,認為100萬元肯定能到手,而按下第二個,可能什麼也得不到。

也有一些人會選擇後者,他們的理由也很簡單,因為有機會成本,當你選擇穩定的100萬,也就意味著與1000萬失之交臂。

此外,有些人還會想到另外一種玩法,如果自己承擔不了失敗帶來的損失,就找一個可以承擔風險的人,以500萬賣給他就可以了,收益也遠比100萬多。

這就是思維不同導致行為差異,有的人只能看到有限的選項,而有的人卻能用機率思維去思考問題,因而有更多選擇的可能性。

普通人往往追求一個確定的結果,放棄更大收益的機會;而高手不只想著既得的穩定,而是想辦法提高獲得更大收益的機率。

生活中,也有許多「按鈕」,需要我們做出決策,而決策也會影響我們的人生。

美國作家哈吉斯在《管道的故事》一書中,講了兩位年輕人的故事。

在義大利一個小山村,有名叫柏波羅和布魯諾的兩位年輕人。

他們共同的夢想是:成為富有的人。

兩個人同時獲得一份好工作,把附近河裡的水,挑運到本村廣場的水缸里。

他們都抓起兩個水桶奔向河邊。一天結束後,他們把整村的水缸裝滿了。村裡的長輩按每桶一分錢付給他們報酬。

布魯諾心滿意足的歡呼:「我們的夢想實現了。」

他對未來的規劃是每天打水,領錢,然後攢錢,買衣服,買房子。

柏波羅卻感覺糟糕透了。他建議挖管道,直接把水引到村裡。

布魯諾不贊同,他貪戀挑水領錢的穩定生活,根本不相信管道能在未來帶來收益。

接下來,柏波羅一部分時間用來挑水,另一部分時間用來挖管道。

從鋪設管道開始,柏波羅賺到的錢就變少了,村民們還嘲笑他是「管道人」。

兩年後,等到管道竣工,布魯諾徹底失業了,沒人需要他提水運水了。而柏波羅呢,憑藉管道賺得盆滿缽滿。

許多人面臨抉擇時,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傾向於追求一個確定性的結果,而不願意去做暫時沒有收益、但有長遠價值的事情。

原來,這就是可怕的「穩定思維」。

人生最大的風險,就是缺乏危機意識,過度追求穩定而錯失探索和成長的機會。

正如《終身成長》一書中提到,「那些工作多年而不增值的人就是被固定性思維限制住了,他們認為自己不行,沒機會,而且放棄了掙扎。」

到頭來發現,自己只是很穩定的窮著。

仍有一部分人,始終沒有放棄過,在穩定的背後,他們看到更大的格局和更多的機會。

我們能做的,就是跳出穩定的思維,讓自己變得更強韌,與不確定性共舞,提高「反脆弱」能力。

別讓穩定思維埋葬你的未來。

主動求「變」,才能處處搶占先機

生活本來就是複雜多變的,不確定性在我們的生活中如影隨形。

德魯克說:「在人類眾多的活動中,唯一一條永恆的規律就是變化。」

一位在大廠工作的朋友,為了不讓自己穩定下來,給自己設定目標,每年挑戰一個新的項目。

他在某大廠工作7年,成功挑戰了7個項目,6個項目獲得成功。

跳槽之後,他很輕鬆地進入自己心儀的公司,成為該公司最年輕的VP。

主動打破穩定,在不安中挑戰自我,擁有允許一切發生的心態,生活遲早會給你帶來轉機。

一味追求穩定,往往只能過低配人生;主動擁抱變化,才能實現人生開掛。

分享一位傳奇女子的故事。

1963年,吳士宏出生於北京,曾是當地一家醫院的護士。

不幸的是,一場「白血病」突如其來。

剛患病的那些天,吳士宏每天都是以淚洗面,悲觀消沉。

是醫生的鼓勵、家人的陪伴,讓她慢慢接受了現實。

想到自己才20歲,難道就要過早凋謝了嗎?她心有不甘,一種不放棄的念頭愈加堅定。

面對死亡的召喚,她不再屈服,開始變得豁然和樂觀起來,以驚人的意志力與病魔抗爭。

幸運的是,她痊癒了。

四年來,為了給吳士宏治病,家裡花光了所有積蓄,不僅把房子賣了,還欠下一大筆外債。

為了儘快把四年治療的費用掙回來,只有初中學歷的吳士宏決心改變,毅然辭去穩定的護士工作,開始自學英文。

憑藉英語大專文憑這塊「敲門磚」,吳士宏成功進入IBM,成了一名基層員工。

她堅持每天下班後擠出六個小時學習,12年時間,完成了職位躍升,成為IBM中國區經銷渠道總經理。

然而,吳士宏沒有安於現狀,而是主動求「變」。

1998年,她出任微軟(中國)公司總經理,僅用7個月時間就完成了全年銷售額的130%,被媒體稱為「打工皇后」。

1999年12月,吳士宏出任中國公司TCL集團常務董事、副總裁。

2001、2002連續兩年,吳士宏被《財富》雜誌評為「全球50位最具影響力商業女性」。

雨果說:「所謂活著的人,就是不斷挑戰的人,不斷攀登命運險峰的人。

吳士宏以不服輸、不認命的執著,不斷破局,釋放出先人一步、高人一等的成長潛能,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實現的財富夢想和人生理想。

很認同一句話:「你不能每天做著同樣的事情,卻奢望得到不一樣的結果。」

人要有翻篇的能力,故步自封就是畫地為牢。

不踏出舒適圈,不面對任何風險,你永遠不知道自己的潛能有多大。

一味追求安穩,試圖規避風險,不如默默成長,擁抱變化。

唯有不斷成長的人,才能在變化和挑戰中搶占先機,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有底氣、更加從容。

美國小說家卡佛說:「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人生不是什麼冒險,而是一股莫之能御的洪流。」

然而,對待洪流的不同態度,最終會讓人抵達不同的地方。

有的人不斷追求安穩,往往被變化無常的洪流裹挾前行。

有的人主動擁抱變化,反而在兵荒馬亂中收穫現世安穩。

世界上不變的唯有變化,最穩定的唯有應對變動的能力。

這裡給出三點建議:

1、找准核心,積極行動

絕大多數情況下,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選定個人發展方向的最優選項,能讓你的努力事半功倍;反之,一味在不適合個人發展的方向上「努力」,往往只能事倍功半。

找准細分賽道,專注於差異化領域,做自己擅長的事情,讓自己成為稀缺人才。

常言道:「不怕千招會,就怕一招精」。核心競爭力是一個人行走職場的保護傘。

發揮自身優勢,培養技能專長,不斷打磨個人核心競爭力

「晚上想想千條路,白天還是走老路」,實為荒謬。

只有立刻行動起來,才能擁有與眾不同的未來。

2、投資自己,不斷增值

一味求穩者逃避現實,拒絕學習者放棄成長。

要想保住自己的「鐵飯碗」,就必須讓自己增值。

通過學習增值,是對自己最好的投資。

很喜歡一句話:「真正有價值的事情,都不是輕鬆舒服就能完成的。那些晨間的寂靜,不眠的星光,清醒的克制,孤軍奮戰的堅持,暗暗許下的承諾,才是我熱愛自己的時刻。」

主動向上社交,接觸比自己更優秀的人,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那些優秀的人,大都花大量精力默默學習,隨著工作年限的積累讓自己更值錢。

3、管理時間,遠離消耗

時間是這個世界上最公平的東西。

同樣的時間,你是睡前讀幾頁書、周末上培訓班,還是躺在床上刷視頻、宅在家裡玩遊戲?

優秀的人,往往能管理好自己的閒暇時間。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是在數不清的日日夜夜中,慢慢拉開的。

把時間花在值得的地方,是每個人的必修課。

減少無效社交,杜絕上班摸魚,遠離消耗你的人和事,你將會越來越順。

拒絕安逸,主動成長,擁抱變化,迎接挑戰。願我們堅定心中夢想,毅然向前奔跑,努力開闢一條出彩的人生新賽道。

作者簡介:清如許,富書作者,喜歡讀書寫作,堅持筆耕不輟,用文字傳遞溫暖和力量,第4本書即將出版,圖書《好好生活》正在熱銷中,和5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本文: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註:本文章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408dafae47c59487f0c50198ac054f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