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償獻血21年,這位揚州教師曾獲全國奉獻金獎

2019-11-12     新華揚州觀察

「幫到最需要幫助的人,獻血是最簡單的方式。」揚州職業大學生化學院教師王征遠是一名名副其實的獻血達人,21年來他堅持無償獻血,已獻血61次,其中獻全血8次,獻成分血(血小板)53次,103治療單位。曾獲得全國無償獻血奉獻金獎銀獎以及揚州市無償獻血先進個人。

堅持21年奉獻熱血

前不久,王征遠如約出現在四望亭路獻血屋裡。這一次,他捐獻了2治療量的血小板。從1999年到現在,王征遠堅持無償獻血21年。「我是1991年參加工作,1999年入黨,那一年也是我第一次獻血。」回憶起那天的場景,王征遠記憶猶新,「當時是在茂業大廈附近的流動獻血站,我獻了200ml,之後揚州紅十字會還給我寫了感謝信,心裡特別感動。」談起無償獻血的初衷,王征遠說得很簡單,「我是個黨員,戰爭年代,黨員要求衝鋒在前,流血犧牲;和平年代,獻血是最簡單的奉獻方式吧。」王征遠說,工作前在農村,沒有流動獻血站,看到電影上獻血的鏡頭都很羨慕,後來走進城市,流動獻血站普及,為自己奉獻熱血提供了便利。

從那以後,王征遠成了血站的老朋友。由於獻全血間隔時間要求比較長,當時醫生見王征遠是個熱心腸,就建議他改獻成分血,也就是血小板,獻成分血的間隔時間比較短。從那以後,王征遠正式成為一名無償獻血志願者,每年都堅持獻血,有時候一年獻血多達5次。

曾獲全國無償獻血奉獻金獎

「獻血其實是另一種意義的儲蓄與延續。很多人認為獻血傷身體,這個是個很大的誤解。「王征遠說,自己堅持獻血21年,身體一直都特別好,「在自然狀態下,紅細胞壽命也只有3個月左右,血細胞都是在不停更新的。因此你損失的血液通過造血系統很快就能補充回來。但是造血也需要原材料,因此,你還需要注意稍微多吃一點瘦肉、豬肝、豬血等食物,補充蛋白質和鐵。

「有時候獻血手臂上會有淤青,家裡人看到也很心疼,現在年紀大了,家人也再勸我不要再獻血了,但是我認為,只要身體狀況允許,我還是會堅持下去。」王征遠笑著說,「我現在才52歲,如果身體條件好,可以獻到60歲,我還可以再獻8年。」 21年的堅持,也令王征遠獲得了許多榮譽,曾獲得全國無償獻血奉獻金獎、銀獎,曾被評為揚州市無償獻血先進個人。

帶動同事學生加入無償獻血隊伍

每當血站缺相應血型的時候,血站都會給王征遠打電話預約,王征遠隨叫隨到。「和血站『約』後,我會特別注意這一周的飲食。因為堅持獻血,我也比較注重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王征遠說,要保持飲食平衡,處於健康狀態,才能經常過來獻血,這其實是個良性的循環,能夠為社會做貢獻,對自己身體的健康也控制得比較好。

受到王征遠的影響,他班上的學生,周圍的同事也紛紛加入獻血行列。「以前體檢都害怕采血,王老師就跟我們講他獻血的故事,後來覺得並沒有那麼可怕,還可以幫助別人,現在我每年也都會獻血。」揚州職大學生吳嘉豪說。

吳曉斌是王征遠的同事,在老王的帶動下,他也每年定期前往血站獻血。

文章來源 揚州發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4-WXm4BMH2_cNUgiKB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