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擊新冠肺炎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數以十萬計的首都職工志願者衝鋒在前,勇挑重擔,不舍晝夜,奮不顧身地堅守在抗疫的第一線。他們主動請纓,挺身而出,下沉一線,協助社區防控,幫助企業運輸物資、排查隱患,全力協助企業復工復產,用全部的熱情貼心服務群眾——
「他們像一道光,照亮了抗疫路!」市民們交口稱讚他們。致敬!首都職工志願者!
豐臺區:用職工志願之光 照亮抗疫之路
「馬大哥,我是小於,快遞是哪家的?您發我微信里,待會兒我去取。」「每天都讓你幫忙送東西,太感謝你了,小於!」馬大哥口中的「小於」,就是首都職工志願豐臺區服務總隊大紅門街道一名普通的職工志願者於可意。從大年三十開始,小於就一直工作在防疫第一線,她主動加班對片區採取入戶走訪、電話問詢等方式逐戶逐人的摸排登記,對往來小區人員進行嚴格排查。隨著復產復工的推進,於可意帶領職工志願者們,每天為居家隔離或不便出門的居民提供配送服務。二月二龍抬頭這天,她協助職工志願者,利用換崗休息空隙為職工小伙子們義務理髮。
「作為一名職工志願者,在疫情期間為社區居民服務,我們雖然累點兒,但是也很有成就感!」首都職工志願豐臺區服務總隊豐臺街道東大街西里社區職工志願者劉春花說。劉春花可是響噹噹的「社區牛人」,她堅韌而倔強,有著牛一樣的幹勁兒。在這次抗擊疫情中,東大街西里社區根據網格劃分成5個小組,「花姐」任組長,負責老舊小區北院,從大年初二到現在,幾乎沒有休息過。她主動上早班和晚班,每天堅持工作10多個小時,測體溫,查證件。此外,她還變身「宣傳員」,把抗疫宣傳畫與橫幅張貼出去,把社區工作信息報送上去;她有時又變身「保潔員」,每周到幾十個隔離戶家中去收垃圾,簡單的防護後,拿著消毒液,一袋袋消毒後裝入大垃圾袋封好;她還得變身「採購員」,從口罩,手套,防護眼鏡,暖寶寶到小喇叭,小噴壺,置物筐等,一應俱全;當然,她還能變身「快遞員」,給隔離人員送生活必需品,有時有大桶水,她扛起就走。今年45歲的花姐靠著 「牛勁兒」堅守崗位,贏得了居民的一致稱讚!
「您好,請出示您的出入證。請您配合我們測量一下體溫。」有一天晚上,在豐臺區和義街道久敬莊社區六合莊平房區,一名小伙子將胸前類似工作牌的東西一閃,就立馬塞進上衣,儘管只是匆匆一瞥,但首都職工志願豐臺區服務總隊的志願者岳紹昊一眼就看出了證件上的字體差別,「您好,您的出入證不是我們小區的。」該小伙兒本想趁天黑看不清,以假出入證混入平房區,卻沒想到給識破了。岳紹昊在兩次申請參加「疫」線防控工作後,終於如願以償,在豐臺區和義街道久敬莊社區六合莊平房區,他帶領12人組成的團隊完成平房區西區兩個大門24小時的值守工作。該平房裡每天人員出入量達400多人次以上,岳紹昊每天帶完班都會很晚才走,他要把小區常住居民的姓名、住址、特徵回憶一遍。他用上萬次的值守經驗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將不明身份的人員和車輛牢牢擋在門外。
還有豐臺花鄉地區85後的「戰疫寶媽」胡光輝,右安門街道拄著雙拐仍奮戰在保障一線的王詠春,新村街道堅守防疫一線未見父親最後一面的金美榮,北京南站客運車間職工志願者張潤秋……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那就是首都職工志願豐臺區服務總隊志願者,他們不懼風險,奮戰在抗擊疫情第一線,用志願之光照亮了抗疫之路。
本報記者 余翠平
海淀區:職工志願者 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他們是小區的「守門人」,日復一日、風雨無阻,對出入小區的居民詢問登記、測量體溫,普及疫情防控知識,引導他們「少出門、不串門、不聚集、勤洗手、戴口罩」;他們是小區「運輸隊」,為有需要的住戶送去新鮮菜品及日用必需品;他們是居民的「導購員」,幫助居民線上購物、買慢病用藥;他們是「心理諮詢師」,通過微信、電話給居家隔離的人員送去關懷;他們是身邊職工的「Tony老師」,修剪頭髮……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海淀區職工志願者走進社區,來到百姓身邊,為市民守護一方晴空。
疫情爆發後,八里莊街道總工會第一時間動員地區各企業,推選身體健康、無相關疫區暴露史、無與確診或疑似人員接觸史的職工,以志願者的身份加入到疫情防控管理隊伍中,作為樓長助理,參與落實測溫、消殺、復工情況匯總等防控措施的工作中。為推進此項工作,街道總工會在值守崗位同時,與地區百餘家企業進行溝通,了解企業人員返崗情況,詳細講解「雙樓長制」工作內涵及企業參與的意義,合理安排企業人員參與疫情防控工作的地點時間。在街道總工會的感召下,各企業工會紛紛響應並表示:企業參與到疫情聯防聯控工作中十分有必要,參與其中,守護的是企業的生存發展,是職工的生命安全,願意報名服從街道安排,志願當好樓長助理。
理髮店不開門,怎麼辦?自3月5日「學習雷鋒」紀念日起,海淀環衛職工志願服務隊應職工所需,開展義務理髮活動,在迎接「三八」婦女節之際,服務隊開展了女職工理髮專場,來自環衛二隊的張慶紅班長擔當起本次服務隊「首秀」的理髮師,張班長自帶著隨手的工具,為女職工朋友們修剪秀髮,更自己出錢購買了染髮膏,為一些年輕的女職工染出靚麗的發色。她說:「我自己喜歡研究這個,給大傢伙修修頭髮,能把我們的女職工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是我最大的心愿。」其實,張慶紅還有二十天就退休了。在環衛大家庭裡面還有很多像張慶紅班長這樣的職工志願者,他們都有一個心愿,感恩社會、傳遞溫暖。海淀環衛志願服務隊義務理髮活動共有4名理髮師組成,已服務職工數十人次。
海淀職工志願服務總隊負責人介紹,在疫情發生之時,首都職工志願服務海淀總隊向全區各職工志願服務隊和廣大職工志願者發出倡議:努力做好「橋樑紐帶」,統一思想;努力當好「職工娘家人」,積極行動;努力踐行職工志願精神,主動擔當。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海淀區參與志願服務的職工志願者已近萬人次。
據了解,2017年海淀職工志願服務總隊以及海淀職工攝影志願服務總隊成立。在此之後,海淀區安全生產社會監督志願者隊伍、鳳凰嶺職工志願者救援隊三支具備專業技能的志願服務隊也相繼成立。截至目前,全區各級志願服務隊已有40支,在首都職工志願服務網站平台已有審核通過的註冊志願者有3萬多人。
本報記者 白瑩
房山區首都職工志願北方共產黨員陽光車隊:勞模的哥帶隊「保點運營」助力抗疫
「讓乘客在乘車中,感受到舒適和溫馨。」 這是北京北方出租汽車有限責任公司計程車司機王建生的工作信條。開車二十年,他書寫280萬字運營日記,總結出「345優質運營服務法」。他行駛了約220萬公里,實現無違章,無違紀,無投訴的良好三無風貌。正因如此,他在2017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並建立了「王建生勞模創新工作室」。
在今年的防控疫情阻擊戰中,身為房山區首都職工志願北方共產黨員陽光車隊成員的王建生自然沒有置身事外,他穿梭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志願為乘客提供暖心服務。
王建生告訴記者,受疫情影響,今年各火車站並沒有明顯「返京潮」,儘管用車需求下降,但運力還是要保證,特別是後半夜地鐵、公交停運後,計程車就成了旅客的重要交通選擇。在王建生的微信里,工作群的消息占了一大半。「交通委通知2月7日晚北京南站軌道交通不延遲運營,希望出租司機師傅能積極參與保點運營」,看到北京南站計程車調度群里的通知後,他第一時間就把這個消息分享給了同事們,「我們北方出租汽車公司黨員陽光車隊是在南站進行『保點運營』的一支重要力量,責任就是確保北京南站不滯留一名旅客。」為了保障乘客出行,王建生每天都要堅持到凌晨3點,直到最後一位乘客離開。「我們專業用詞叫『保點運營』,確保夜裡沒有一名旅客滯留。」王建生坦言,夜裡的「保點運營」很辛苦,一次凌晨3點多,他在北京南站接上了一位乘客,將乘客送到位於南六環的生物基地後,再回到家中,已經是凌晨5點。
王建生開了一個名為「王建生勞模創新工作室」的微信公眾號,每天發布的內容除了給堅持在一線運營的司機加油鼓勁兒,更多就是提醒「的哥的姐」及時做好車輛消毒和自身防範工作。「每天出車前都我會給車輛做好消毒工作,把車裡外收拾得乾乾淨淨,不僅讓乘客坐得放心,更減少了感染風險。」從座椅到靠枕,從車頂棚到車扶手,王建生每天都反覆消毒。
除了為乘客提供優質安全的出行服務,他作為北方出租公司黨員陽光車隊隊長,還帶領隊員一直從事志願服務。前幾天,一家基金會的負責人找到了王建生,原來,這家基金會為北京各區的社區工作者和重點醫院募集了一批抗疫物資,由於物資存放在懷柔,希望車隊能提供幫助將物資運送到指定地點。王建生馬上向上級進行彙報,公司領導得知後一致同意義務運送。就這樣,一支由12輛計程車30餘名隊員組成的應急車隊迅速集結駛向愛心接力之路。王建生告訴記者,大多數司機家在遠郊,為了趕運物資都要空駛計程車來到活動現場,最遠的司機從家裡出發到懷柔需要跑160多公里。「隊友們心裡明白此次運送的抗疫物資是運往抗疫一線,心裡有一種責任感,使命感,一定要安全送達。」經過全隊的不懈努力,1419件物資被安全送達到門頭溝、密雲、亦莊等地。
「身邊的榜樣就是最好的教科書,我從王隊長的身上學到了很多。」在王建生的影響和帶領下,隊員孟柳娜從春節前一直忙到現在。不久前的一次運營讓孟柳娜印象深刻。她行駛到廣安門中醫院對面時,看到醫院門前兩位女士推著一位坐輪椅的老人在打車。疫情期間本就車少,加上這種「麻煩」的客人,打到車就更難了。她沒有多想,立刻行駛到下個路口掉頭來到醫院門口,推門下車,幫著兩位女士將身子沉重的老人抬到座位上,再將輪椅收至後備廂。到了目的地,三人再次將老人抬回輪椅上時,正在用力看不到腳下的孟柳娜被絆了一下跪在了地上,當時只顧著托穩老人,回家時才發現膝蓋已經淤青了。
「什麼時候我們都會盡心盡力為每一位乘客服務。」王建生說,最近這段時間,參與保點運營很辛苦,而且收入低,但為乘客服務的水平不會降低 ,這是一種職業道德。不能讓「勞模創新工作室」這個榮譽沾上一點灰塵。
本報記者 閆長祿
懷柔區:「藍馬甲」閃耀在抗疫路上
「爸爸,你什麼時候能來奶奶家看我,你都已經好久沒抱軒軒了。」「爸爸,聽奶奶說有一個全身長滿刺的怪獸正在危害我們,爸爸就是因為這個不能來看軒軒的。」這段話表現了懷柔區一位普通專職工會社會工作者的孩子對爸爸深深的思念。由於工作性質及安全起見,志願參加疫情防控工作的北房鎮總工會服務站副站長劉濤,不得不把兒子送到父母身邊照顧。作為北房鎮疫情防控工作組的聯絡員,劉濤每天要將工作組成員的日常工作內容及反映的困難情況及時向工作組匯總,並做好上傳下達等工作事宜。
劉濤每天按工作組工作部署,制定分工表及時在工作群里傳達到各位成員,確保大家順利接收工作任務;中午組織同志們在鎮政府用餐時,隨時關注大家對飯菜的需求,做好協調,自己總是最後一個吃飯;下午工作結束後,在電腦前匯總鎮域內各村、站點一天的實際困難與工作情況報工作組審核,最終整理相關表格上報組織部……38名成員分為兩組輪替工作,每天早上8點到崗,下午4點交班,然而作為聯絡員的劉濤卻需要天天到崗。他坦言:「我是首都職工志願懷柔區服務總隊的一員,參加防疫一線執守工作還是第一次。通過這些天的見聞,我看到了這場防控戰的危險,說實話不害怕是假的,但是想到在最前沿的醫護工作者,我做的這些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2月16日,懷柔區總工會就在職工志願服務工作群中發出了開展『抗擊疫情,我們在行動』志願服務工作倡議。」區總工會副主席崔曉陽介紹說,當時,疫情防控工作正進入攻堅階段,企業也開始復工復產。在此期間,懷柔區各單位的工會組織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很多職工都忙碌在本單位的防控一線。「我們倡議各志願服務隊充分發揮『藍馬甲』作用,結合本單位的防控實際,開展志願服務。」
伴隨著倡議的發布,懷柔區各級工會組織積極行動起來,用志願服務加入到保障復工復產企業和職工疫情防控、安全生產的各項工作中。
「凡是進入廠區大門,無論車輛、行人都要嚴格排查。針對入場人員,凡體溫≥37.3℃,一律不准入廠,由專人及時安排就醫,做好登記;針對入廠車輛,經電腦數據核對無誤、消毒後方可入廠;針對供應商,需提報信息完成檢查登記後方可進入。」針對物流通道特點,北京普田物流有限公司懷柔分公司工會抽調各部門骨幹力量10人組成了疫情防控志願服務小組,積極做好測量體溫、車輛消毒、登記信息、宣貫政策等內容的志願服務工作。自開展志願服務起,職工志願服務小組每天的晨會,都是向志願者們強調工作流程。每天晚例會,志願服務小組還要總結一天的工作困難,及時匯統數據,為第二天做好準備工作。職工志願者王楠說:「雖然我們前期做了充足的準備工作,但第一天站在這裡時,還是有些慌亂和緊張。如今,通過現場及時梳理問題,調整責任分工,嚴格工作流程,完善方案內容,採取應對措施,志願服務隊提升了工作效率,為一線生產贏得時間。」
除普田物流懷柔分公司職工志願服務小組外,北京雷力平衡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也由工會委員、黨員、職工組成了首都職工志願服務隊,每天負責為職工測量體溫、工作區域消毒等工作,並由工會主席負責日常隨機抽查和每周固定抽查的監督督導工作;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車有限公司首都職工志願者服務隊的28名志願者來到星美酒店健康觀察點,為公司返京復工人員安排住宿、參與疫情排查,為健康觀察人員送餐、生活物資、防疫宣傳、義務理髮、心理疏導等工作……如今,懷柔區首都職工志願服務隊依然活躍在全區各個企業、社區、村鎮,「藍馬甲」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兢兢業業、盡職盡責地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本報記者 崔欣
平谷區:1.1萬餘職工志願者奔走在街巷村間
抗擊疫情,平谷區職工志願者一直在行動。平谷區國資委下屬企業北京綠都基礎設施投資有限公司1月29日接到上級通知,要求黨員下沉一線到鄉鎮參與到鎮村的摸排和防控工作,工會志願者張尚卿看到通知後,主動請纓,爭當第一批下沉排頭兵。
張尚卿並非黨員,妻子在濱河街道辦事處工作,負責12345接訴即辦工作,從1月22日下沉到建西社區至今,一直處於抗擊疫情防控的一線。3歲半的孩子每天難得跟母親見上一面,此時父親又要下沉一線,孩子只能託付給年邁的爺爺奶奶照顧。公司領導考慮到他的實際困難,勸他下一批再參加,他卻說:「我是一名職工志願者,有責任有義務更有信心做好此項工作。這項任務我能行,就讓我來吧。」
「我是卡口長,幹活不糊弄。」在金海湖鎮紅石坎村的卡口,職工志願者秦愛友正在協助工作人員對出村人員進行信息登記。起初的半個多月,他就住在大隊部,晚上睡覺衣服都不脫,因為他每隔2個小時就要去村裡巡查一次,看看檢查點取暖安全情況,看看值班人員上崗、出入人員登記情況,還把巡查中發現的問題反饋到「村民信息平台」的微信群里,提醒大家注意。值完夜班,第二天上午還要接著做自己的本職工作,一直堅持到中午11點左右才能回家睡一會兒,晚上五六點鐘就又回到崗位上。
鎮羅營鎮職工志願者劉冬梅是主動請戰參加一線疫情防控工作的。在接到一線工作的志願任務後,她第一時間把年僅5歲的孩子送到父母家中。她對父母說:「我每天與上百人近距離接觸,你們如果不離我遠一點,就是對你們的生命健康不負責任。」劉冬梅每天早出晚歸在鎮羅營鎮各村挨家挨戶走訪排查、在村卡口處為每一位進村的村民測溫登記。她時刻提醒自己,作為一名職工志願者,要衝鋒在一線,保大家平安。 劉冬梅每天做好自我隔離,單獨居住,單獨吃飯,不與家人接觸。面對這樣的「分離」,年幼的孩子難免會想念媽媽,在休息的時她就視頻跟孩子聊天,跟她說防疫情況,說我們一定會打贏這場疫情防疫仗。時間長了,孩子不僅不責備媽媽不去陪她,還為媽媽加油,叮囑媽媽一定要注意安全,保證自己的健康。
在興谷開發區,在企業多、外地務工職工多的情況下,職工志願者們自大年初四開始通過信息統計轄區內湖北籍職工離京情況,並打電話逐一核實離京時間、乘坐哪種交通工具、到達目的地時間、身體有無異常表現及預計返京時間等共216人次,完成排查1256家,人員檢查登記5621人次,辦理髮放小區出入證3085張,測量體溫6449人次。
濱河街道與興谷街道存在商戶和外地在京租房人員較多,職工志願者就挨家挨戶走訪排查,通過電話開展返回人員摸底工作;在轄區單元門口張貼疫情防控宣傳資料;對出入人員進行體溫檢測,對轄區車輛進行登記並發放車證;進入商戶宣傳防疫信息並督促其嚴格消毒、科學防範等,為社區各項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此外,他們還不畏嚴寒,積極加入到24小時值守行列中,參與夜間值守工作。
據了解,復工復產期間,平谷區總工會發動區、鄉鎮街道、村(社區)服務站三級服務體系的23支志願服務隊,共計1.1萬名職工志願者主動參與疫情防控和對接轄區企業開展復產復工各項工作。平谷區總工會102名工會社工組成防疫志願服務隊就地參與本鄉鎮街道疫情防控,站好責任崗,嚴把出入關口,將疫情防控的有關信息和要求傳達到各家各戶。區總工會組建26人的機關幹部志願者下沉力量,對金鄉社區、林蔭社區、北小區、龍鳳鑫園等工會卡口進行疫情防控,實現全員認領排查管控、巡邏值守、環境治理、宣傳引導、關愛服務五個崗位,累計到崗人員185人次。
本報記者 馬超
昌平區陽坊鎮:職工志願者傾心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通過微信等平台發布疫情防控的各項政策措施,摸排各個企業的復工情況,為有需要的企業送去防疫物資,核實登記從外地返京的職工信息……昌平區陽坊鎮總工會的職工志願者們用實際行動,助力鎮域企業復工,為職工和企業撐起了疫情防控的保護傘。
陽坊鎮總工會志願服務組織於2018年3月成立。疫情防控初期,陽坊鎮總工會就召開了疫情防控工作部署會,擬定了工作方案。
志願者們第一時間通過工會主席微信辦公群發布《陽坊鎮總工會致轄區企業和職工的一封信》,並定期發送市、區兩級疫情防控最新政策,讓企業和職工及時了解防控管理辦法,配合做好檢查,向外地職工傳達返京、居家醫學觀察、復工等程序。
春節過後,志願者們加強與企業聯繫,對企業開工時間、職工人數、返京人數進行摸排,了解企業是否有集體宿舍,是否有集體食堂,經營面積多大,緊缺物資及缺口等情況。摸排中發現,各單位最緊缺的是消殺物資、口罩等。
為了儘快購買到口罩、消毒液等物資,陽坊鎮總工會副主席王君華輾轉聯繫了多家供貨渠道,在等待10天後終於拿到了第一批物資。
但由於物資有限,必須做到按需分配。志願者們加班加點,嚴格篩選發放企業人員名單,並將有復工計劃的單位和處於營業狀態的門店全部納入到發放範圍以內,保障發放物資全部覆蓋。
要以最快的速度把物資送到企業手中去。大家緊急分工,對企業的需求一一核實,最終為56家企業送去了消毒液、口罩等緊俏的抗疫物資。由於5名志願者都是女性,50斤一桶的84消毒液一個人根本搬不動。搬運這樣的大桶,都要兩個人一起抬著走。一趟下來,女志願者們都腰酸背痛。然而她們沒有一個人喊苦喊累,全都咬牙堅持了下來。
「工會真是雪中送炭啊!」收到物資的北京中航科電測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工會主席向富裕感動地說。
從2月23日開始,志願者們又承擔了「京心相助」小程序(北京市疫情跟蹤數據報送系統)的日常管理,對填報小程序的所有鎮內企業職工進行一一電話核實、摸排,確認抵京時間、所在單位、詳細居住地址、健康狀況和隔離方式等,保證不遺漏一人。
電話核實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狀況,有區域選擇錯誤的,有詳細地址不清楚的,有未抵京或還在路上就先登記的,還有不接或拒接電話的……志願者們一遍一遍給來京人員打電話溝通,耐心地講解政策,指導正確填報信息,告知堅持14天健康打卡……最後將核實無誤的人員轉入排查管理。
當天登記的人員當天核轉,志願者們每天都要忙到夜裡10點以後。職工志願者湯會平是一位母親,還在哺乳期。「作為一名職工志願者,就要克服自身困難,在這個特殊時期更要發揮奉獻精神,為抗『疫』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湯會平表示。
疫情期間做好工作與家庭的平衡很難,有兩個孩子的志願者趙盛傑說:「家人對我的工作非常理解和支持,他們讓我安心做一名職工志願者,好好發揮作用。」
她們既是工會的社工,也是職工志願者,他們以自己的方式奮戰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
至今,陽坊鎮沒有一例輸入疫情。
本報記者 周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