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突發,打亂了人們的生活節奏。無論是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工作人員,還是患者及其家屬,以及隔離在家的普通民眾,都難免產生心理困惑和不適。隨著返崗復工,工作生活漸入正軌,該如何加強心理疏導,做好人文關懷?為此,北京回龍觀醫院精神康復醫學科科主任、主任醫師崔勇建議,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些嘗試。
心理「防疫」,做到「十要十不要」
在積極抗疫的同時,心理「防疫」不容忽視。心理「防疫」,既是疫情防控總體戰的一部分,也是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要一環。面對疫情,大家要做到「十要十不要」:
要提高信息判斷能力,理性看待疫情;不要輕信和傳播小道消息,避免受謠言誤導加重不良情緒反應。
要營造一個安靜、舒適、整潔的生活環境,疫情期間儘量不外出;不要到人多擁擠的環境,避免由於外出誘發緊張擔心。
要保持規律作息,制定一個新的健康生活時間表,嘗試每天在家中進行運動;不要長時間翻看手機,或長久不活動,整日無所事事。
要飲食清淡多樣,補充豐富的維生素C,保持自身免疫力;不要暴飲暴食,或飲食不規律。
要注意個人衛生,外出時做好個人防護,若出現發燒等疑似症狀,應冷靜對待,到定點發熱門診尋求診斷和治療;不要疏於防護,出現身體不適迴避就醫。
要保持社會聯繫,通過電話、視頻等方式和自己的親朋、同事聯繫,傳達感情,相互支持;不要刻意關注自己身體的異常感覺,把不舒服以及其他異常感受跟新冠肺炎聯繫起來。
要接受焦慮情緒,適度焦慮可以幫助提升應對能力並發揮潛能,允許自己的負面情緒適度宣洩;不要亂發脾氣,埋怨指責家人,或默不作聲,借酒澆愁。
要保持規律的作息,每天同一時刻起床;不要邊玩手機邊睡覺、開燈睡覺、喝酒助眠等。
要學會一些適當放鬆技術,如:聽放鬆音樂、深呼吸、嘗試冥想訓練等讓心態慢慢平穩下來;不要盲目擔心,經常籠統表達「壓力」,弄出無謂的憂慮。
要積極相信科學、堅定信心,不要怨天尤人,消極敷衍居家生活,看不到當下生活的積極元素。
居家辦公,通過儀式感劃分生活和工作狀態
疫情時期,復工返崗的工作人員既要做好疫情防控的工作,又要適應新的工作模式,必然會帶來一些心理問題。比如:長時間的假期帶來的疲勞感、面臨可能乘坐公共運輸工具的緊張、工作難免接觸到陌生人員的不安等;由於長期居家後返崗難以快速投入工作,出現急躁情緒,有時出現衝動行為;因為受疫情影響工作模式發生變化,一時難以適應,破壞自己的穩定感,產生恐慌情緒;再加上疫情防控的需要(如:戴口罩、1米線等),工作中交流溝通方式變得有距離,可能會出現支持感、親密感不強的感覺,產生人際關係緊張。
針對這些困擾,建議大家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應對:
一是,學習疾病防控知識,科學防護重建工作安全感。重視通勤和工作中的個人防護,嚴格遵守工作場所的防控要求,主動如實報告健康情況,建立疾病防控的自信心。
二是,認真做好準備,積極適應新的工作模式。為防控疫情的需要,可能面臨著工作模式的改變,如:遠程協作辦公,應快速熟悉作業系統,學習和適應線上工作方式,加強與同事的溝通和磨合,降低工作方式改變帶來的緊張和焦慮;居家辦公,建議通過有儀式感的方式劃分工作與生活的邊界,如準時起床,著工作場所的服裝進入辦公模式,清晰區分上班和下班狀態等。
三是,學會時間管理,把握工作節奏。將較長的工作時間分解為幾個「小的時間單元」,明確時間單元內的工作任務量;一個時間單元的工作結束後,適當放鬆;然後循序漸進地拉長「時間單元」,逐步適應工作場所的緊張節奏,再建工作的流程。
四是,善於運用多種溝通技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根據疫情防控要求,我們需要戴著口罩或保持一定距離進行交流,這種情況下我們要恰當運用非言語溝通,注意語氣、語調和身體姿態,準確傳遞自己的情感和態度。一方面,對自己的情緒有所覺察,不要遷怒於人;另一方面,對同事行為背後的情緒感受有所覺察,多一份寬容。
同時,企業或單位領導要嚴格落實疫情防控要求,做好職工的保障工作,根據單位實際情況制定可行的規章制度,合理安排工作,避免人員擁擠,保證環境清潔,關注員工的情緒波動,給員工創造一個安全、穩定、和諧、有序的工作環境和人文氛圍,有條件的單位可以與心理衛生機構合作,建立員工心理援助平台,維護員工的心理健康。
復工復產,保持良好的生活節奏
目前,我國疫情防控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效,各行各業正在有序復工復產,但還面臨著境外疫情輸入的風險,在復工的同時,務工人員難免出現一些焦慮、恐慌、失眠等情緒反應。如何緩解焦慮情緒,這裡推薦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疾病預防控制局《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心理調適指南》中的方法:
避免過分關注負面因素。有了基本防範措施以後,就不必對自己的身心感受和外界信息過分關注,應當將注意力投入更多積極、有意義的事情上;保持社會聯絡。通過微信、網絡、電話與熟悉的朋友保持暢通聯繫,藉助與親朋好友的互動,看到生活的美好,轉移對疫情信息的過度關注;生活規律如常。保持正常的生活規律,即使宅居在家,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節奏和習慣,這有利於增強抵抗力;積極投入工作。積極投入眼下的重要工作,哪怕是娛樂活動,也要全身心地投入。從工作中尋找樂趣,發現意義,看到力量與能量。
如果持續心情不好,緊張不安、提心弔膽,拿不起、放不下,始終難於自我緩解,可以主動撥打心理熱線或通過網絡諮詢等,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北京市心理危機援助熱線800-810-1117座機撥打、010-82951332座機和手機均可;010-62712471疫情心理專線。
崔勇:北京回龍觀醫院精神康復醫學科科主任、主任醫師。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殘疾人心理衛生分會主任委員、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理事、北京市健康科普專家。2019年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第十屆優秀心理衛生工作者」。
本報記者 博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