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終於被封殺了:她的作品畫風詭異又令人作嘔,卻坐擁百萬粉絲

2022-08-06     情感創作者風華

原標題:她終於被封殺了:她的作品畫風詭異又令人作嘔,卻坐擁百萬粉絲

01

她,終於被封殺了!

因為一次直播在全網引起軒然大波。

她的「表演」畫風詭異,手段殘忍,令人作嘔,但播放量卻很高!

她坐擁百萬粉絲,卻被一些網友諷刺為「野人」「喪屍」。

02

她是一名網紅,網名叫「提子」,在某短視頻平台上擁有百萬粉絲。

她發布的視頻作品,多數是以吃各種稀奇古怪的東西來博眼球和流量。

甚至,還有保護動物。

這是她吃過的罕見金色娃娃魚。

她先是抱著活的娃娃魚玩了一會,緊接著就用刀子宰殺,之後做了一桌全魚宴。

還有一隻270斤的鴕鳥,前一秒還在和它嬉鬧玩耍,後一秒就拔毛油炸。

撕咬食物的樣子,真的很像恐怖片里的喪屍,哪怕是18歲以上的成年人,看了之後都會感到不適。

在她的視頻帳號里,有吃娃娃魚的,吃鴕鳥的,吃孔雀的....,並且伴隨著各種變態又誇張的動作。

這些還不算完....

可能是越吃膽量越大,也可能是為了獲取更多的流量!她竟然開始挑戰公眾和法律的底線——公然的吃起了噬人鯊!

在她發布的視頻里,她先是展示了這隻鯊魚的體積,為了取得更好的視覺效果,她還和鯊魚躺在一起。

之後她把整隻噬人鯊肢解成若干部分,有的部分水煮,有的部分炭烤.....

很快,就做出了一桌全鯊大拼盤!

做好以後,她直接抱起來就吃,還一邊吃一邊讚嘆鯊魚有多麼好吃。

吃相真的很難看!

可能她也清楚自己吃的這條魚不是尋常的海魚,因此還在視頻里說明這是人工養殖的,聲稱可以食用。

但很快,就有相關的專業人士在評論區科普,說這是噬人鯊,可是國際瀕危物種,相當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接著,就有粉絲將她的視頻舉報到了相關的部門。

也有專家經過觀察視頻,確認視頻里的就是國際瀕危物種噬人鯊。

目前該案件還在審理中,「提子」的帳號里發布的所有內容也都已經被清空。

她,已經遭到了全網封殺。

03

大家現在打開視頻平台,經常會看到一些比較奇葩,甚至讓人會感到反胃的視頻和直播。

那麼,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去瘋狂的製作這些內容呢?

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滿足部分人群的惡趣味。

如果你想徹底的了解一個人,那就去看看他平時都在手機上做些什麼。

在網絡上的人們,往往不需要偽裝自己的興趣和習慣。

想要什麼,APP就會拚命的給你推送什麼。

於是,在這樣的環境里,一些人本來隱藏著的惡趣味,就會被無限的激發出來。

他們更希望能在網絡上看到那些在平時看不到的東西,越匪夷所思越好,越有悖常理越好。

有需求就會有市場,所以才有了那麼多奇葩博主的不斷湧現。

第二:利益驅使。

最近這幾年,短視頻和直播可以說是火的一塌糊塗。

而驅使著人們使盡渾身解數討好粉絲的動力,正是流量背後巨大的利益價值。

無論你是什麼樣的人,無論你用什麼樣的內容形式,只要你能獲得粉絲的關注和流量,就會有人找上門來跟你合作。

而且每次合作的報酬動輒幾千、幾萬,甚至幾十萬,這樣的金錢吸引力真的是太誘人了。

有金子的地方,就會有不惜用盡一切手段的掘金者。

其實追逐個人利益無可厚非,一份好的收入可以讓我們實現很多願望跟理想。

但關鍵的問題,是你在獲取這份收入的同時,為他人或社會提供了怎樣的價值。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如果獲取自身利益的方式,是不擇手段的滿足他人的負面需求,就一定是走不遠,行不通的。

04

還記得之前的那個網紅阿尤嗎?

最開始的時候,她給粉絲的印象是一名勵志博主。

靠在短視頻平台分享減肥日常,而獲得了第一批粉絲。

有了粉絲的阿尤開始接廣告變現。

這也讓她第一次嘗到了流量帶來的甜頭。

從此以後,她為了獲得更多的粉絲和流量,就漸漸地使用上了一些奇葩的手段。

阿尤自此從一名勵志博主變成了吃播主播。

成為吃播後,阿尤一開始只是吃一些尋常人都會吃的美食。

可在利益的驅使下,阿尤吃的東西變得越來越奇葩。

她生吃八爪魚。

還有已經腐爛變質了的龍蝦。

她的這種奇葩吃法,滿足了一部分網友的惡趣味,吸引來了大量的關注和流量。

但也有一部分網友被她的這些直播真的噁心到了,並且這種批評的聲音越來越多。

最終,阿尤終於被官方注意到了,並且公開點名批評了她。

阿尤從勵志博主到被官方點名批評,這種轉變其實也很好解釋

因為她的奇葩直播不但滿足了一些粉絲的惡趣味,讓他們看得過癮的同時,也給阿尤帶來了更可觀的收入,所以才使阿尤變得越來越瘋狂!

相關部門的批評,可以說是給平台上所有的「阿尤」的瘋狂行為及時地踩下了一腳剎車,如果繼續放任他們野蠻生長,真的不知道以後的視頻和直播場會演化成什麼樣子。

在此,希望監管部門加大監管力度的同時,也希望博主們都能潛心創作更有價值的內容。

因為譁眾取寵,走不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3d1cf22267f5114d291f1df8f586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