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8日),是國際珍稀動物保護日。
這個春天,動物們都在忙些什麼呢?
- 大熊貓們可能在忙著「相親」、交配;
- 黑頸鶴在成群結隊遷離越冬地,飛回青藏高原;
- 穿山甲正保護著森林不被白蟻吞噬;
- 剛出生的麋鹿幼崽正依偎著媽媽在濕地旁休息;
- ......
這些珍稀動物,是在自然界較為稀有和珍貴的動物,全球各個國家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珍稀動物滅絕的問題。為此,國際上將每年4月8日定為國際珍稀動物保護日。
中國也是瀕危動物分布大國,據不完全統計,僅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的原產於中國的瀕危動物有120多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有257種,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的鳥類、兩棲爬行類和魚類也有400餘種。
要知道從1600年至今,人類活動和氣候變化已經導致700餘種動物滅絕。沒有什麼比自然和動物更能喚醒一個孩子對於自然和生命的意識了。就像珍·古道爾,這位研究黑猩猩的動物學家很小的時候,就對自然產生了那種奇妙、敬畏的感覺,她對大自然,對動物,對遙遠的人跡罕至的神奇世界充滿了幻想。
5天前,珍·古道爾剛剛度過了她88歲的生日。她常年奔走在宣傳動物和環境保護的路上,此外,她還參與拍攝紀錄片,發展面向年輕人、鼓勵年輕人行動起來的全球性組織——「根與芽」,並且為大人和孩子創作圖書。
她是動物和環境保護方面的旗手,我們和小朋友講述珍·古道爾的故事,是嘗試把孩子們的好奇和關切帶去鄉野和森林。 也許,最最理想的自然、動物保護,就是把保護區建立在每個人的心裏面,尤其是孩子的心裡。
一周歲的禮物
珍·古道爾剛滿一周歲的時候,父親買給她的禮物朱比利,是一個很大的絨布黑猩猩玩具娃娃,是為了慶祝在倫敦動物園誕生的第一隻黑猩猩朱比利而設計的。她母親的朋友們見到這個玩具都很擔心,怕她被嚇著,會做噩夢。可是朱比利立即成了珍·古道爾最珍愛的玩具,孩提時期的所有歷險都有它的伴隨。
一周歲時的珍
直到如今,老朱比利依然和珍·古道爾在一起。由於她的愛撫,它身上的絨毛已經所剩無幾。
跟伴隨著電視和電腦遊戲時代之前的大多數孩子一樣,珍·古道爾很喜歡戶外活動,喜歡在花園裡一些隱秘的地方玩,學習有關大自然的知識。
她從小就一直對動物熱情不減。她們家裡擺了許多書架,連地板上都擺著書。每到陰冷潮濕的天氣,她就蜷縮在火爐旁邊的椅子上,沉浸在書本中那些神奇的世界裡,包括《怪醫杜利特》《叢林故事》《人猿泰山》系列故事以及《柳林風聲》,都是她最喜歡的書。
和黑猩猩住在一起的女人
珍·古道爾又被稱為「課本女神」,從小學的《科學》課本,到初中的《生物》的課本,再到高中的《英語》課本,都有她的身影,還在央視《動物世界》的片頭常常出現,你可能還記不住她的名字,但是一定對那個和黑猩猩同吃同住的女士有些印象。
1960年,26歲的珍帶著在英國做服務生和秘書積攢下來的積蓄,與母親進入非洲坦尚尼亞的岡比野生動物保護區,這一去就是幾十年。
在叢林生活整整五個月之後,珍終於發現了黑猩猩的族群,為了讓黑猩猩更快地接納自己,她乾脆直接把自己變成了一隻「白色猩猩」,吃黑猩猩的果子,在樹上活動,模仿它們的動作和叫聲。終於,15個月過後,她獲得了這些對人類充滿警戒心的黑猩猩的信賴,「我與灰鬍子大衛在一起,這隻黑猩猩不懼怕我,並將我引進他的森林世界。」
灰鬍子大衛
後來,隨著調查的深入,她成了觀察、研究黑猩猩的專家。 她在岡比進行的研究取得了科學上的重要突破,最關鍵的一點是她發現黑猩猩會製作和使用簡單的工具。這個發現永遠改變了科學對「人類」所下的定義,製造和利用工具已經不再是人類區別於其他動物的標誌。她的導師路易斯·利基博士評價:「我們要麼必須重新定義人類,要麼必須重新定義工具,不然,我們只能接受黑猩猩也是人類。」
珍也因此出了名。這是年輕的她離開舒適的城市生活,自願到與文明世界幾乎隔絕的非洲森林中,長時間孤身一人對黑猩猩進行觀察換來的影響力,而在這個過程中,她也在經受著惡毒的謠言中傷,還遭遇過恐怖分子劫持人質的事件。
在這裡,珍與美國國家地理的攝影師雨果·范拉維客相識相愛,結婚生子。但當雨果決定離開叢林到塞倫蓋地大草原追逐拍攝野生動物時,珍卻選擇留在岡比繼續開展項目研究,兩人便分開了。
珍與攝影師 雨果·范拉維客
珍說: 「我沒有能力改變世界,但我試著去改變一個人、一個地方,就夠了。」
「飛機就是我的家」
1966年,珍取得劍橋大學動物行為學博士學位,之後她出版了科學著作《岡比黑猩猩》。
1986 年,珍去歐洲參加一場黑猩猩研究會議,在飛機上她看到曾經的森林變成了光禿禿的山頭,黃沙飛舞,所有的樹都被人工砍伐光了。人類的擴張和盜獵使得黑猩猩的數量急劇減少。
「那個時候,我突然意識到,如果我還是一直呆在岡貝研究黑猩猩,跟他們同吃同住非但不能保護它們,反而會讓它們的數量越來越少。」更大的責任感驅使著她走出叢林,轉變身份稱為一名倡議者、演說家。在她的呼籲和努力下,貢貝當地通過改善周邊村落的教育和醫療條件,為他們創造就業,著手植樹造林,如今岡比國家公園又恢復了綠色,黑猩猩的數量也比以前多了3倍。
1991年,她發起了「根與芽」環境教育項目,支持更多青年人在世界各地開展環境保護的行動。她也持續在世界各地開展保護宣講工作。她曾說:「飛機就是我的家」,每年有300天,她奔走在不同城市的演講之路上,剩餘的日子與妹妹朱迪住在英國伯恩茅斯的老宅里。
1991年,當珍·古道爾博士鼓勵12名坦尚尼亞學生通過組建團隊(根與芽小組)的方式,凝聚更多同齡人力量去解決當地社區存在的環境與社會問題。
「我可以為拯救森林和黑猩猩犧牲自己,可是如果我們的下一代無法勝任這個工作,那麼我們的努力都毫無用處。我對『根與芽』的工作如此用心,正在於此」。
現在,珍成了動物和環境保護方面的旗手,越來越多年輕人加入了遍布世界各地的「根與芽」。
如果你和孩子想了解她為動物和人類都做出的更多貢獻,不妨走進繪本和紀錄片中去尋找。
和珍·古道爾一起愛護動物
紀錄片
《珍》
導演: 布萊特·摩根 編劇: 布萊特·摩根
導演布萊特·摩根擅長人物刻畫,他從100多個小時從未公布過的珍·古道爾在野外考察和訪談的影像資料中選材剪輯,以第一人稱視角,講述了珍·古道爾年輕時在非洲研究黑猩猩的故事。伴隨菲利普·格拉斯的迷人配樂,讓觀眾感受到在那個仍由男性主導野外科研的年代,一個女人如何通過激情、奉獻和毅力改變世界。影片還把人類的命運與動物交織在一起,大大強化了人與自然的關係。
《珍·古道爾:點燃希望》
導演: 伊莉莎白·萊特/ 金伯利·伍德沃德
她是深入非洲叢林數十載的黑猩猩研究專家,她是享譽國際的環保人士,她走出叢林來到台前,呼籲各界人士為保護環境付諸行動。對珍·古道爾來說,當奶奶是完全不同的體驗。她的孫子孫女在片中談到自己對奶奶的印象。珍認為年輕人才是未來,於是創立了根與芽組織,讓年輕人參與到環境保護中。珍不僅保護黑猩猩,也關心人類。她號召當地人投身於環保事業,改善自己的生活。
繪本
《小穿山甲》
作者: 珍·古道爾 著 / 馬岱姝 繪
譯者: 趙可
一隻小穿山甲在洞穴里出生了,得到了媽媽悉心的照顧,漸漸地學會用自己特別的舌頭取食、挖洞等生存本領,和其他野生動物成為好朋友,還偶遇了一個人類小女孩小愛。終於,到了離開媽媽獨立生存的時候。好景不長,一天,偷獵者帶著獵狗到森林裡捕捉野生動物,抓走了小穿山甲,販賣到市集上。曾經偶遇的小女孩看到了小穿山甲,叫來警察,小穿山甲獲救了!幸福地生活在保護區里。
《觀察者: 珍·古道爾和黑猩猩在一起的生活》
作者: 珍妮特·溫特 文/圖
譯者: 汪小英
這是關於珍·古道爾的一本傳記繪本,講述了她從小對動物的熱愛,她如何從英國到非洲、深入叢林觀察黑猩猩,她為實現夢想所經歷的艱難和辛勞,直到她今天為宣傳動物保護事業而在全球各地奔走。
《我……有夢》
作者:派屈克·麥克唐奈
譯者:郝廣才
凱迪克大獎作者派屈克·麥克唐奈給我們講述了一個美妙的故事,告訴我們,小女孩珍是如何成長為珍·古道爾博士,成長為一名靈長類動物學家、自然保護志士、人道主義者和聯合國和平大使的。這冊關於夢想、堅持與愛的傳記繪本,記錄了當代最傑出女性之一的成長故事,溫暖細膩而又鼓舞人心。
With Love
在這本書中,珍·古道爾彙集了近40年來在坦尚尼亞森林中研究黑猩猩的故事。正如故事裡講述的那樣,黑猩猩具有極大的同情心、利他主義和愛。
《老鷹和鷦鷯》
當世界上的鳥兒爭吵誰可以飛得最高時,貓頭鷹想到了個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隨著各路參賽者一一退賽,只剩下雄鷹翱翔在大地之上。然而,藏在老鷹羽毛中的鷦鷯突然出現,並以它為跳板,飛到了更高遠的地方。當它們重回地面時,珍·古道爾記錄下來了這個故事,她說:沒有人可以靠自己飛得更高,我們都需要一隻鷹。
《李奇和亨利》
黑猩猩李奇和她的母親在中非的熱帶雨林中幸福地生活著,直到獵人的到來打破了這一切。幸運的是,她被一個好心人救了出來,還結識了好朋友亨利。這個真實的友愛故事由珍·古道爾博士以溫馨的方式生動地呈現出來。
Doctor White
每個人都喜歡White醫生。它是一個毛茸茸的醫生,四隻爪子,搖擺著尾巴,日復一日地為醫院裡病重的孩子施展魔法。雖然它的治療手段很不尋常,但成功率很高。但有一天,衛生檢查員來了,禁止White醫生為孩子們看病。它最終是怎樣回到孩子們身邊的呢?這是個充滿愛的治癒故事。
jane&me:cheetah
這是一本互動紙板書,講述東非獵豹和她的幼崽生活在坦尚尼亞草原上的故事,了解它們的首選棲息地、最喜歡的事物、獨特的聲音和脾性等等。簡潔短小的句子,是為蹣跚學步的小朋友準備的,既有關於獵豹的科普介紹,也意在激發孩子們對於動物的熱愛和同理心。
柚桔園產品上新啦
瞧,睡著的大大仔變成了地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