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在家裡看一本家庭教育類的書籍時,被我快70歲的父母吐槽。
說孩子都這麼大了。還需要學習如何教育嗎?還說,他們教育我時,聽話就好,如果不聽話,直接動手打就行了。
乍聽之下,會覺得有點氣憤。
現在的孩子哪是能動手打的呀,罵兩句,有時都會要死要活的,但仔細想想,老人說的也沒錯。
在我自己生活的那個年代,父母對我們的教育就是這樣的,沒有幾個孩子沒被打過的,不聽話,打一頓,就會變得老老實實的,甚至有些可老實乖很多天。
可不知道為什麼,以前打就能變老實的方法,似乎已經不管用了,現在的孩子,變得越來越不聽話,難溝通,而父母的懲罰哪怕花樣再多,也越來越沒有效果了,為什麼會這樣呢?
其實孩子的生長階段沒有變,各個時期的心性和想法也都大同小異,主要還是周圍的環境發生了變化。
周圍的人都開始追求獨立與個性,爭取自己的權利。
回想以前,我們周圍的成年人都表現得很聽話。
在家聽父母的,出門聽老師和長輩的,哪怕觀點不一致,也鮮少反駁,在如今的時代,周圍的成年人,已經不會再盲目地順從了。
比如父母在公司,一般不會盲目順從,與自己觀點不一致,甚至品行比較差的上司,會頂嘴,會吵架,甚至會衝動地辭職不幹;
媽媽也不會再對爸爸言聽計從,甚至有很多家庭,媽媽會掌控大局,對爸爸呼來喝去的;
在學校,調皮的學生變多了,他們不再是乖寶寶,和老師對著干也是家常便飯。
你會發現,孩子周圍所有的人,都不再樹立服從的榜樣,似乎每個人都在積極地爭取屬於自己的權利和自由。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孩子只會有樣學樣,不再逆來順受,乖乖地服從,如果此時,再用嚴厲的懲罰管教孩子,只會讓孩子的情緒變得更極端。
孩子壓根就沒有機會培養自己的責任心和上進心
在我們那個時候,哪怕年紀再小都會幫助家裡做事情,因為那時的家庭大多生活比較艱辛,從小我們就明白要為這個家庭付出。
但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之後,孩子都被父母保護得特別好,不僅包攬了所有的一切,給予孩子最好的,甚至因為溺愛,讓孩子變成了小皇帝。
這種對孩子的過度保護,會讓他覺得自己無需付出,就能得到所有的一切,沒有機會去體驗挫折,也沒有感受過成功,同樣他也感受不到自己的價值。
於是,他們只能通過犯錯,來尋找自己的存在的價值。
由此可見,現在的孩子不聽話,一方面是由於周圍的大人都開始變得更有個性,一方面也是因為家長對孩子過度溺愛和保護,讓孩子沒法鍛鍊自己造成的。
那面對孩子的不聽話,家長的懲罰又有什麼壞處呢?
懲罰的4個後果。
當孩子犯錯時,父母的第一反應就是懲罰,試著去糾正。
他們以為只有懲罰了,孩子就能吸取教訓,殊不知,這種行為只會對孩子造成嚴重的傷害。
1、退縮、自卑。
當孩子受到懲罰時,並沒有讓他們吸取教訓,而是會在第一時間想到如何去逃避懲罰。或者,下次再遇到同樣的情況時,就會下意識地退縮,不敢嘗試,缺乏勇氣。
同時也會因為父母嚴厲的批評與責罰,內心會產生強烈的自卑感,覺得自己在父母眼中一無是處,就是一個壞孩子,從而失去自信和進步的動力。
2、憤恨、不公平。
這是很多孩子在受到懲罰後的第一反應,他們會覺得父母打罵,不是因為自己錯了,而是因為他們打不過。
他們會覺得這種年齡和體力上的差距,特別的不公平,這種憤恨情緒也容易讓他們變得逆反。
3、報復心理。
憤恨期過後,一些情緒更極端的孩子,就容易想辦法報復,他們會想著:這次我沒有搞贏你,下次我一定要贏回來。然後繼續犯錯。
4、叛逆、證明自己是對的。
為了贏過父母,為了獲得所謂的公平,很多孩子都會不斷地犯錯和父母對著干,試圖用自己的行動來證明自己是對的。
總之,懲罰不僅不能幫助孩子改正,還會對孩子性格造成極大的傷害,讓孩子越走越偏,和父母的距離越拉越遠,最終誤入歧途。
正確的教育方式是什麼?
教育並不等於懲罰。
懲罰是很多家庭最常用的教育方式之一,主要包含批評、指責、打罵、體罰等,這些都會讓孩子產生更多的負面情緒。
正確的教育則專注於,讓孩子從內心意識到事情的重要性和正確性,從而主動自發地去做。
作為大人,我們也可以問問自己,一般我們在什麼情況下做事情,會做得更好更完美呢?
毋庸置疑,一定是感到自己被鼓勵,被肯定全身充滿自信和勇氣的時候。
那對孩子來說,同樣如此。
正確的方式其實很簡單,包含2點。
1、讓孩子從內心認識到這件事情的重要性,主動去做。
想讓孩子去做一件事情,千萬不要用命令和壓迫的方式,而是要不斷地引導孩子,去了解這件事情,知道這件事情對他來說意味著什麼,讓他知道做這件事情的必要性,從而激發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樂意去做,開心地去做。
2、當孩子犯錯時先不要定性,而是先了解。
孩子犯了錯,很多父母就會先主觀地判斷事情的對錯,然後再給出解決方法,以為這樣就夠了。
但這其實是錯誤的方式,事情的對錯,並不是簡單就能判斷的,有時孩子的想法是好的,只是行為錯的,那這怎麼辦呢?
作為家長,首先應該先了解這件事情的背後,孩子的出發點是什麼?做這件事情的原因是什麼?他希望能解決什麼事情?
只有真正了解了孩子的需求之後,才能對症下藥,讓孩子感覺到自己被尊重,被信任,這樣他才能更有勇氣地去改正。
教育孩子從來不是一項簡單的工程。
作為家長,一定要學會如何通過不打不罵,就能讓孩子聽話,只有這樣,才能在尊重孩子的同時也尊重了自己,讓我們能理解孩子,不盲目地解決問題,和孩子的距離拉得更近,幫助孩子更好地健康成長。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